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60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包括微机、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机的输出端连接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在每个光源内部集成变色控制器和网络通信接品电路,可以将成千上万个灯组成一个很大的矩阵网络,主控制器可以播放动画文件,同时将画面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每一个灯,每盏灯按照画面上对应传素点的颜色的变化面变化,从而达到实时播放动画,图案的效果,投资少,值得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照明工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众所周知,国内景观灯光控制器市场而言,五花八门的控制器不外乎以下两种,程序固定式和可编程序式,前者通常将灯光的控制程序直接烧入控制芯片,灯光只能按固定模式变化。后者虽然可以改变控制花样,但只能实现一些比较简单的变化方式,如流水、追逐、跑马等,更复杂的变化方案需要更巨大的人力甚至不可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根据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设计一种可以实现任意复杂图案显示,变速动画显示,而且连变色灯的核心监控代码也可以通过网络统一更新新版的程序系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包括微机、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机的输出端连接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从机控制器由220V交流电通过接插件J3给AC/DC转换器供电,AC/DC转换器的+V端上接有稳压电路U8、U9,稳压电路U8、U9输出端连接从机系统微处理器电路U1等电路提供电源,微处理器U1上接有电流驱动电路U6及电子元件,微处理的U1的7端连接光藕电路U2,微处理的U1的29端连接光藕电路U3,微处理器U1的30端连接光藕电路U4,光藕电路U2的5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2端和3端,光藕电路U3的3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4端,光藕电路U4的6端连接网络接口U7的1端,微处理的U1上8端、9端和10端上接有亮度控制电路U5,微处理的U1上的5端上接有CPU复位电路,微处理的U1上的11端至24端上至少接有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从机控制器中的CPU复位电路由D1、R1、C1、C5构成,D1和R1并联后D1正极和R1抽头一端与电容C1和C5并联后抽头一端相连接,通过电阻R2连接微处理器U1的5端;LED变色控制器可以是变色的发光二极管或变色的发光灯泡或发光变色装置。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在每个光源内部集成变色控制器和网络通信接口电路,可以将成千上万个灯组成一个很大的矩阵网络,主控制器可以播放动画文件,同时将画面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每一个灯,每盏灯按照画面上对应传素点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实时播放动画,图案的效果,投资少,值得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接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电原理图。指定图2为摘要附图。参见图1,1为微机,2为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3为变色控制器。参见图2,21为电源,22为AC/DC转换器,23为微处理器,24为网络接口,25为网络线,26为电流驱动,27为LED智能变色系统。参见图3,从机控制器由220V交流电通过接插件J3给AC/DC转换器供电,AC/DC转换器的+V端上接有稳压电路U8、U9,稳压电路U8、U9输出端连接从机系统微处理器电路U1等电路提供电源,微处理器U1上接有电流驱动电路U6及电子元件,微处理的U1的7端连接光藕电路U2,微处理的U1的29端连接光藕电路U3,微处理器U1的30端连接光藕电路U4,光藕电路U2的5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2端和3端,光藕电路U3的3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4端,光藕电路U4的6端连接网络接口U7的1端,微处理的U1上8端、9端和10端上接有亮度控制电路U5,微处理的U1上的5端上接有CPU复位电路,微处理的U1上的11端至24端上至少接有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电原理图,整个电路由微处理芯片U1、AC/DC转换器T1、网络接口电路U7、电流驱动电路U6、光藕及其他外围元件构成。220V交流电通过接插件J3给AC/DC转换器供电,然后经过稳压电路U8、U9给系统电路提供电源。D1、R1、C1、C5组成CPU的复位电路,保证CPU能够正常工作;网络信号通过网络接口芯片U7以及光藕隔离后,将信号传输到CPU的串行通讯口,供CPU对信号进行解析。根据网络上信号的指令,微处理芯片U1能够对LED驱动电路U6进行控制,可以对4路LED的明暗、颜色强弱进行控制,4路LED如果采用红、绿、蓝、白三基色加亮度(白色)控制,便可进行各种色彩的变化了。如果有很多个具有上述控制器的灯具组成一个很大的矩阵面,那么也就相当于每个灯具代表一个像素点,通过网络控制便可以实现彩色动画、图案、文字的显示。集成电路U1采用C8051F310,AC/DC转换器T1采用JMF10-A2S05,光藕电路U2至U4采用6N136,亮度控制电路U5采用FM24C64,电流驱动电路U6采用ULN2068,网络接口芯片采用SN65HVD3082,稳压电路U8采用LM7805CT,稳压电路U9采用S-818A33。这种原理和实施方法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包括微机、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机的输出端连接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机控制器由220V交流电通过接插件J3给AC/DC转换器供电,AC/DC转换器的+V端上接有稳压电路U8、U9,稳压电路U8、U9输出端连接从机系统微处理器电路U1等电路提供电源,微处理器U1上接有电流驱动电路U6及电子元件,微处理的U1的7端连接光藕电路U2,微处理的U1的29端连接光藕电路U3,微处理器U1的30端连接光藕电路U4,光藕电路U2的5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2端和3端,光藕电路U3的3端连接网络接口芯片U7的4端,光藕电路U4的6端连接网络接口U7的1端,微处理的U1上8端、9端和10端上接有亮度控制电路U5,微处理的U1上的5端上接有CPU复位电路,微处理的U1上的11端至24端上至少接有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机控制器中的CPU复位电路由D1、R1、C1、C5构成,D1和R1并联后D1正极和R1抽头一端与电容C1和C5并联后抽头一端相连接,通过电阻R2连接微处理器U1的5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LED变色控制器可以是变色的发光二极管或变色的发光灯泡或发光变色装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成电路U1采用C8051F310,AC/DC转换器T1采用JMF10-A2SO5,光藕电路U2至U4采用6N136,亮度控制电路U5采用FM24C64,电流驱动电路U6采用ULN2068,网络接口芯片采用SN65HVD3082,稳压电路U8采用LM7805CT,稳压电路U9采用S-818A3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照明工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包括微机、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机的输出端连接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LED智能变色系统装置,包括微机、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机的输出端连接LED智能变色系统从机控制器的输入端,从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以上的LED变色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