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40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该方法包括步骤: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本申请实现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桥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并根据预应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根据施工方案对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避免在对纵梁进行钻孔施工过程中,不断检测钻取的孔道是否对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是否存在影响,从而提高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跨海大桥的优化补强方案主要针对桥塔的结构优化补强,在纵梁上打孔,在孔道内植入与横梁相同方向的预应力钢束,提高横梁与纵梁不同方向的强度,从而提升横梁的强度,达到补强效果。
[0003]但在纵梁上打孔时,打孔位置会影响纵梁的强度,因此在每一次打孔时,均需要检测纵梁的强度是否受到施工影响,从而导致在纵梁上打孔施工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旨在提高对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所述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
[0007]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
[0008]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
[0009]示例性的,所述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包括:
[0010]结合桥塔与纵梁的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得到放样结果;
[0011]结合所述放样结果,计算所述纵梁内预埋钢绞线的预应力强度,并计算留有所述备用孔的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所述预应力情况为所述备用孔对所述纵梁的预应力的影响情况。
[0012]示例性的,所述施工方案包括第一施工方案和第二施工方案,所述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包括:
[0013]当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未受损时,制定采用所述备用孔作为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一施工方案;
[0014]当所述纵梁因所述备用孔导致预应力受损时,制定钻取额外第二预设数量的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二施工方案。
[0015]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0016]在采用第一施工方案时,所述备用孔作为预应力管道,并在所述纵梁对应的横梁上下各增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预应力管道的2*7

φ15.20预应力钢束;或,
[0017]在采用第二施工方案时,在所述桥塔的塔柱内上下共钻取第二预设数量的预应力孔道,在所述横梁上下共增设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2*7

φ15.20预应力钢束。
[0018]示例性的,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后,包括:
[0019]在所述横梁的截面部分处布置环向预应力钢束;其中,所述环向预应力钢束的规格为2*2

φ15.20;
[0020]在所述2*7

φ15.20预应力钢束和所述2*2

φ15.20的环向预应力钢束在张拉完成后进行压浆及封锚。
[0021]示例性的,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前,包括:
[0022]用钢筋探测仪对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进行定位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或,
[0023]凿除砼至波纹管处,确定所述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走向;
[0024]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所述分布走向和预设钻孔间距,制定预设钻孔线路。
[0025]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0026]钻孔过程中需采用扶正装置,并采用预防纠偏措施;其中,当钻头与预设钻孔方向产生偏差时,自动补偿偏移量。
[0027]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0028]当孔深与预设锚筋埋设深度相同时,钻取的孔径比锚筋直径大2~4mm;其中,当孔深要求900mm时,所述孔径选择36mm,当所述孔深要求500mm时,所述孔径选择28mm,孔道避让原构造钢筋,保持所述孔道的顺直性。
[0029]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0030]采用水磨钻,以Φ36mm和Φ28mm为直径进行钻孔;其中,钻头直径分别为36mm及28mm。
[0031]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之后,包括:
[0032]对所述孔道的残渣进行清理,并对所述孔道的孔壁进行简易打磨,以保证所述孔道内壁曲线整齐。
[0033]与现有技术中,在纵梁上打孔时,打孔位置会导致影响纵梁的强度,在每一次打孔施工时需检测纵梁的强度是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在纵梁上打孔施工的效率低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确定当前的纵梁的预应力是否因备用孔而影响,从而制定适用于当前纵梁的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以使得施工方案更加贴合当前纵梁的情况,从而根据施工方案对纵梁进行钻孔施工时,得到预应力孔道。即通过对纵梁的整体预应力情况进行检测,由此制定适应当前情况的施工方案,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纵梁的预应力情况进行检测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施工时的施工复杂程度,因而提高了对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申请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5]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7]本申请提供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实施例,需要说明
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省略执行主体描述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各个步骤,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包括:
[0039]步骤S110: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
[0040]横梁预应力施工时需在纵梁进行钻孔,因此在施工现场中,纵梁上下根据实际情况各预留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
[0041]以保证纵梁的强度原则,第一预设数量尽量少,且需要满足对横梁预应力施工的条件。
[0042]因此,第一预设数量为2个。
[0043]即在桥塔的纵梁的上下两端各钻取两个备用孔,共四个备用孔。
[0044]桥塔为跨海大桥的承重部位,对桥塔的纵梁或横梁进行补强作业是保证跨海大桥的承载能力、稳定能力的条件。其中,横梁和纵梁均为受力梁。
[0045]一般对桥塔的横梁或纵梁进行补强作业时,采用对桥塔的纵梁或横梁钻取孔道,并在孔道处填埋预应力钢束、钢筋等强度较高的材料,以增强桥塔的强度。
[0046]纵梁作为桥塔的受力梁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包括:结合桥塔与纵梁的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得到放样结果;结合所述放样结果,计算所述纵梁内预埋钢绞线的预应力强度,并计算留有所述备用孔的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所述预应力情况为所述备用孔对所述纵梁的预应力的影响情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案包括第一施工方案和第二施工方案,所述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包括:当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未受损时,制定采用所述备用孔作为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一施工方案;当所述纵梁因所述备用孔导致预应力受损时,制定钻取额外第二预设数量的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二施工方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在采用第一施工方案时,所述备用孔作为预应力管道,并在所述纵梁对应的横梁上下各增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预应力管道的2*7

φ15.20预应力钢束;或,在采用第二施工方案时,在所述桥塔的塔柱内上下共钻取第二预设数量的预应力孔道,在所述横梁上下共增设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2*7

φ15.20预应力钢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后,包括:在所述横梁的截面部分处布置环向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朱朋刚刘治国何文建罗世辉唐学杰曹尉军王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