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19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包括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4G通信模块、信息交互模块、Gsensor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WiFi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Cat14G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信息交互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Gsensor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4G通信模块和Gsensor模块,实现工卡共享,提高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提高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提高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工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智能工卡,均采用分散充电和固定绑定的方式,且工卡仅采用一种无线通讯模式,而因为使用人员工作性质的原因,有些区域工卡无法接收无线信号,造成工卡不能进行信息传输,并且工卡均由使用人员自行保管,易出现忘带卡、忘充电、忘还卡的问题,当使用人员发生变化时,工卡进行解绑、重新绑定的操作也比较繁琐,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实现工卡的集中充电管理,简化工卡使用流程,提高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包括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 4G通信模块、信息交互模块、Gsensor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WiFi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信息交互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Gsensor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 4G通信模块和Gsensor模块。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振动模块和音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振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音频模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储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电源适配器、第一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第三供电电路和第四供电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连接所述储蓄电池、电源适配器和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储蓄电池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入端、第三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第四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所述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第三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WiFi模块,所述第四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状态指示引脚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池引脚连接所述储蓄电池;所述第一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第三供电电路和第四供电电路均包括LDO稳压芯片,所述LDO稳压芯片的始能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型号为BL4056B,所述充电状态指示引脚包括CHRG引脚和STDBY引脚;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CHRG引脚和STDBY引脚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BAT引脚连接所述储蓄电池。
[0010]进一步的,所述WiFi模块的数据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WiFi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晶振。
[0011]进一步的,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的SIM卡数据端连接具有4G网络信号的SIM卡,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的AT指令数据端通过开关三极管连接所述第三接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Gsensor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芯片,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的数据端;所述第五接口为串行外设接口。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卡内部由主控模块进行各个模块的数据采集和逻辑判断,主控模块分别采集北斗定位信息、WIFI数据、Cat1 4G通信数据、Gensro信息,从而分析和判断工卡当前位置状态,并且主控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状态,确定工卡的电量情况,同时智能工卡采用集中充电的方式,在主控模块接收到工卡正在充电的信息时,主控模块通过信息交互模块与外部设备交互信息,管理用户信息,快速解绑,以便用卡人员重新绑定电量充足的工卡,实现工卡共享;在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长按按键模块进行报警;工卡采用WiFi模块和4G模块的双模通信方式,提高了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的模块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振动模块和音频模块的电路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模块的电路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北斗定位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WiFi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Cat1 4G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Gsensor模块的电路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主控模块;2、北斗定位模块;3、WiFi模块;4、Cat1 4G通信模块;5、信息交互模块;6、Gsensor模块;7、电源管理模块;8、按键模块;9、振动模块;10、音频模块;101、第一接口;102、第二接口;103、第三接口;104、第四接口;105、第五接口;111、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13、第三端口;71、储蓄电池;72、充电管理电路;73、电源适配器;74、第一供电电路;75、第二供电电路;76、第三供电电路;77、第四供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5]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包括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 4G通信模块、信息交互模块、Gsensor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WiFi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信息交互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Gsensor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
块、Cat1 4G通信模块和Gsensor模块。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卡内部由主控模块进行各个模块的数据采集和逻辑判断,主控模块分别采集北斗定位信息、WIFI数据、Cat1 4G通信数据、Gensro信息,从而分析和判断工卡当前位置状态,并且主控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状态,确定工卡的电量情况,同时智能工卡采用集中充电的方式,在主控模块接收到工卡正在充电的信息时,主控模块通过信息交互模块与外部设备交互信息,管理用户信息,快速解绑,以便用卡人员重新绑定电量充足的工卡,实现工卡共享;在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长按按键模块进行报警;工卡采用WiFi模块和4G模块的双模通信方式,提高了工卡的多区域适用性。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振动模块和音频模块;所述主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 4G通信模块、信息交互模块、Gsensor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WiFi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信息交互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Gsensor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北斗定位模块、WiFi模块、Cat1 4G通信模块和Gsensor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模块和音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振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音频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通信的智能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储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电源适配器、第一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第三供电电路和第四供电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连接所述储蓄电池、电源适配器和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储蓄电池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入端、第三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第四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Cat1 4G通信模块,所述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北斗定位模块,所述第三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震张永欣臧志斌陈向东马胜赵建伟董杰于莉莉王佩光王聪姜蔚覃杰李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思极位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