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8173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电机散热回路和电池散热回路。电机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散热水箱、第一水泵、驱动电机以及电控附件,电控附件的出水口与电机散热水箱的回水口连接。电池散热回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动力电池和电池冷却机组,电池冷却机组用于给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第一水泵与驱动电机之间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动力电池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的工况,系统的工作模式也同步切换,最大限度的提高散热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电耗,达到整车节能环保的目的。车节能环保的目的。车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散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重卡发展迅速。但是现阶段,新能源重卡,尤其是纯电动重卡尚处在油改电的阶段,一些技术刚刚起步,结构布置尚需优化。散热系统对于新能源重卡而言尤为重要,散热系统的好坏决定着车辆的使用寿命、适用工况、续航等,因此一个好的散热系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性能。
[0003]目前行业内纯电动重卡的电机散热系统和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各自为政,都是独立的循环回路,两者不相关联。动力电池散热系统依靠电池冷却机组散热,循环水路中的水需要流经电池冷却机组,依靠电池冷却机组中的空调压缩机制冷,将循环水路中的热量带走,然后被制冷后的水再回流到电池包,对电池包散热,但是这种循环比较耗电。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经济的循环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更加经济的循环散热系统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结合散热系统循环原理,以解决现有散热系统耗电不经济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电机散热回路和电池散热回路;
[0007]所述电机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散热水箱、第一水泵、驱动电机以及电控附件,所述电控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散热水箱的回水口连接;
[0008]所述电池散热回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动力电池和电池冷却机组,所述电池冷却机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0009]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
[0010]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所述电池冷却机组包括串联的第二水泵和压缩机,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001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驱动电机的温度低于设定值、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所述电机散热水箱和所述电池冷却机组共同作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
[0012]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所述电机散热水箱温度≤40℃,所述动力电池温度≥40℃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
[0013]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驱动电机的温度高
于设定值、小于极限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所述电池散热回路和所述电池散热回路相互独立。
[0014]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所述电机散热水箱温度>40℃,所述动力电池温度>40℃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0015]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启动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所述电机散热水箱的高温水能够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保温。
[0016]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所述电机散热水箱温度>15℃,所述动力电池温度≤15℃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
[0017]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当驱动电机的温度高于极限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所述电池冷却机组中的冷却水源补充至所述电机散热水箱。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循环原理和散热系统的布置结构的思路,核心思想是以对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散热循环系统进行分析整合,科学合理地改进系统,加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性,从多系统协同工作,根据不同的工况,系统的工作模式也同步切换,最大限度的提高散热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电耗,达到整车节能环保的目的。
[00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

电机散热水箱;2

第一水泵;3

驱动电机;4

电控附件;5

动力电池;6

电池冷却机组;61

第二水泵;62

压缩机;7

第一控制阀;8

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8]根据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电机散热回
路和电池散热回路。
[0029]电机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散热水箱1、第一水泵2、驱动电机3以及电控附件4,电控附件4的出水口与电机散热水箱1的回水口连接。电机散热水箱1、第一水泵2、驱动电机3和电控附件4(电机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组成了一个闭环的散热回路,冷却水从电机散热水箱1的出水口b,通过第一水泵2的加压,流经驱动电机3和电控附件4(电机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再回到电机散热水箱1回水口a。
[0030]电池散热回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动力电池5和电池冷却机组6,电池冷却机组6用于给动力电池5进行冷却。动力电池5和动力电池5冷却机组构成一个散热循环回路。其中动力电池5冷却机组中有第二水泵61和压缩机62,和动力电池5串联。冷却水从动力电池5的出水口c流出,通过第二水泵61加压,再通过压缩机62中的制冷管路的制冷后再回流入动力电池5的回水口d。
[0031]第一水泵2与驱动电机3之间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通过第一控制阀7与动力电池5的回水口连接;动力电池5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通过第二控制阀8与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散热回路和电池散热回路;所述电机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散热水箱、第一水泵、驱动电机以及电控附件,所述电控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散热水箱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电池散热回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动力电池和电池冷却机组,所述电池冷却机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回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机组包括串联的第二水泵和压缩机,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电池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驱动电机的温度低于设定值、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所述电机散热水箱和所述电池冷却机组共同作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重卡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机散热水箱温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涌李焕赵明汤天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