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88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散热器构成的散热器组,大功率可控硅链固定于每一个散热器的外侧壁上,在散热器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朝向的散热风扇;在散热器墙背侧设置有竖直汇风道;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风导流板,导风导流板连接上一层换热器背侧壁及下一层换热器的外侧壁,将新风经换热后导入竖直汇风道内;还包括设置于竖直汇风道顶部的防尘导流板及设置于竖直汇风道底部的汇风道风扇;散热器内部采用锯齿状散热风道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小散热器的体积。采用自动散热技术,每组散热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总动启、停强制风冷,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小能耗。的同时减小能耗。的同时减小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简称SCR,是一种大功率电器元件,也称晶闸管。它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功率较大,发热情况较为突出。目前市面上的可控硅水冷散热器,一旦安装到电器系统中后,想更换可控硅,需要将整个散热器全部拆卸下来,再拆开散热器框架,进行更换,费时费力,很不方便。因此目前所采用的,多为强制风冷措施。
[0003]但是现有的风冷散热器如申请号为20151050011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控硅散热器,包括铜芯,所述铜芯外套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八片紫铜散热片和十四片铝合金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隙槽,通过设置紫铜散热片,用于导电,传输电力;通过设置铝合金散热片和铜芯,用于散热,将热气从可控硅上带出,并未考虑大规模使用由若干可控硅组成的硅链时的热量散发问题,也并没有充分考虑自然散热与强制风冷之间的冗余设计,热效率不高,对散热要求较高的场合应用效果不好。同时未考虑各散热器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能够保证位于机柜下部位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但是位于机柜上部位的大功率可控硅链容易受到下方热风的影响,整体散热效率低,进而导致风扇需要随时工作以保证散热效果,整个散热装置的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在可控硅链的应用中在对散热要求较高的特殊工况下,若使用可控硅散热器会存在散热不佳的情况,而导致无法适配大规模使用时的散热需求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也并无适用于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散热器构成的散热器组,大功率可控硅链固定于每一个散热器的外侧壁上,在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朝向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组上下排布有若干组,构成散热器墙,在所述散热器墙背侧设置有竖直汇风道;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风导流板,所述导风导流板连接上一层散热器背侧壁及下一层散热器的外侧壁,将新风经换热后导入所述竖直汇风道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竖直汇风道顶部的防尘导流板及设置于所述竖直汇风道底部的汇风道风扇。
[0005]特别的,在所述大功率可控硅链上方的散热器外壁上还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汇风道风扇及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06]特别的,所述散热器为方形箱体,在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热交换风道,所述热交换风道竖直设置。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风道内部设有锯齿状散热面。
[0008]特别的,所述防尘导流板为倒置的金字塔状。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0]1、散热器内部采用锯齿状散热风道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小散热器的体积。
[0011]2、采用自动散热技术,每组散热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总动启、停强制风冷,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小能耗。
[0012]3、采用独立多级风道设计,提高新风和热风的交换效率,减小散热器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大功率可控硅链模块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散热器—1;大功率可控硅链—2;散热风扇—3;竖直汇风道—4;导风导流板—5;防尘导流板—6;汇风道风扇—7;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风道—11;锯齿状散热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散热器1构成的散热器组,大功率可控硅链2固定于每一个散热器1的外侧壁上,在所述散热器1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朝向的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器组上下排布有若干组,构成散热器墙,在所述散热器墙背侧设置有竖直汇风道4;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风导流板5,所述导风导流板5连接上一层散热器1背侧壁及下一层散热器1的外侧壁,将新风经换热后导入所述竖直汇风道4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竖直汇风道4顶部的防尘导流板6及设置于所述竖直汇风道4底部的汇风道风扇7。
[0019]在本技术中,散热器1采用一体式铸造,可安装多组大功率可控硅链2。每个散热器1的底部都间隔安装散热风扇3,每个散热风扇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保证在风扇未启动,空气能够自然流通,时能够自然散热。
[0020]当机柜内部需使用多组大功率可控硅链2时,各散热器1之间设置隔热的导风导流板5,导风导流板5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隔绝散热器1进入的新风与流出散热器1的热风之间热量传递,二是引导新风与热风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新风从散热器1底部的散热风扇3进入散热器1,然后从散热器1顶部流出散热器1,经过导风导流板5的作用,然后进入热风专用通道也即竖直汇风道4,被汇风道风扇7送到机柜外。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除了在每个散热器1底部均安装散热风扇3外,在竖直汇风道4最下方的进风口处也设置了一排风扇也即汇风道风扇7,确保热风能以够快速的流出机柜。
[0021]特别的,在所述大功率可控硅链2上方的散热器1外壁上还固定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汇风道风扇7及散热风扇3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上设置多组温度传感器8,实时采集散热温度,可以根据散热器1的温度实时控制散热风扇3的启动与停止,即,当自然散热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时,通过启动散热风扇3强制散热,确保散热效果,确保大功率可控硅链2的散热的可靠性。当散热器1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低点时,控制散热风扇3停止,以节约电能。
[0023]特别的,所述散热器1为方形箱体,在所述方形箱体内部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热交换风道11,所述热交换风道11竖直设置。
[00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器1方形箱体内部的热交换风道11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多条相互平行的风道加强散热。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风道11与散热风扇3的走向需要匹配,均为竖直方向,以配合竖直汇风道4及汇风道风扇7进行汇风后的排风。
[0025]如图2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风道11内部设有锯齿状散热面12。
[00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交换风道11内部设置锯齿状散热面12增大换热面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便于缩小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散热器(1)构成的散热器组,所述散热器(1)为方形箱体,在所述方形箱体内部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热交换风道(11),所述热交换风道(11)竖直设置,热交换风道(11)内部设有锯齿状散热面(12);大功率可控硅链(2)固定于每一个散热器(1)的外侧壁上,在所述散热器(1)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朝向的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器组上下排布有若干组,构成散热器墙,在所述散热器墙背侧设置有竖直汇风道(4);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风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锋张洪松冯贵超黎兴源王益张开元黄珂王斌杨元志梅峰王虎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工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