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5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进一步公开了一种保存稳定性提升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将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添加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有效提升了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提高了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扩增性能,对荧光定量PCR的Ct值和终点荧光值有明显增效作用。荧光值有明显增效作用。荧光值有明显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许多领域,如基因克隆、病原体检测、基因诊断、法医、食品工业等。从形式上,由早期依赖电泳法鉴定产物终点浓度的技术方法发展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在反应过程中和反应终点通过检测荧光判断扩增的情况。
[0003]进行PCR反应前需配制PCR反应液,通常情况下,配制PCR反应液时需将引物或引物和探针与Buffer、酶、dNTPs等试剂组分以及模板混合并立刻进行PCR检测。全预混体系是将除了模板之外的其他组分进行混合的体系。将全预混体系进行保存,使用时只需分装到PCR孔中,然后加入模板即完成PCR反应液的配制,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然而全预混体系通常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保存过程中出现扩增性能的下降导致Ct值变大或扩增曲线终点荧光数值降低。
[0004]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一条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同时具有结合Taq酶和反转录酶的核心序列(Takahisa Noma,Kazunori Ikebukuro.Aptamer selection based on inhibitory activity using an evolution

mimicking algorithm.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47(2006)226

231)。松三糖是一种多羟基结构的三糖化合物。多羟基化合物具有稳定蛋白质结构的能力,能够保护酶的活性。但将可逆结合因子Oligo和松三糖同时加入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以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制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应用,将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添加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有效提升了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对荧光定量PCR的Ct值和终点荧光值有明显增效。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保存稳定性提升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松三糖和/或可逆结合因子Oligo如下任一中的应用:
[0009]1)在制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应用;
[0010]2)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
[0011]3)在提高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扩增性能中的应用。
[0012]进一步,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均用SpacerC3封闭。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用SpacerC3封闭。
[0014]进一步,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

80mM;优选的,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40mM。
[0015]进一步,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10

40nM;优选的,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nM。
[0016]进一步,所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的温度为

20℃~37℃(例如可以为

20℃、4℃、25℃、37℃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的范围值)。
[0017]进一步,所述荧光定量PCR为以DNA为模板的荧光定量(qPCR)和/或以RNA为模板的一步法反转录荧光定量PCR(qRT

PCR)。
[0018]本专利技术首先将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添加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得到添加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然后将所述添加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进行保存,提升了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最后将所述添加松三糖和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进行分装并加入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提高了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扩增性能。本专利技术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低温时可结合并抑制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DNA聚合酶或反转录酶的活性的空间结构;在酶的工作温度时,可逆结合因子Oligo无法形成结合酶并抑制酶活的空间结构,抑制效果解除。进一步通过与松三糖的共同作用达到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和提高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扩增性能的目的。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保存稳定性提升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所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包括松三糖和/或可逆结合因子Oligo。
[0020]进一步,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均用SpacerC3封闭。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用SpacerC3封闭。
[0022]进一步,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

80mM;优选的,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40mM。
[0023]进一步,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10

40nM;优选的,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nM。
[0024]进一步,所述荧光定量PCR为以DNA为模板的荧光定量(qPCR)或以RNA为模板的一步法反转录荧光定量PCR(qRT

PCR)。
[0025]进一步,所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还包括用于以DNA为模板的荧光定量PCR的Buffer组分、DNA聚合酶组分和/或引物组分等,或包括用于以RNA为模板的一步法反转录荧光定量PCR的Buffer组分、DNA聚合酶组分、反转录酶组分和/或引物组分等。
[0026]进一步,所述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松三糖和/或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1)在制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应用;2)在提升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稳定性中的应用;3)在提高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扩增性能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均用SpacerC3封闭;优选的,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的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其中,所述序列的3

端用SpacerC3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

80mM;优选的,所述松三糖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10

40nM;优选的,所述可逆结合因子Oligo在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定量PCR全预混体系的保存的温度为

20℃~3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定量PCR为以DNA为模板的荧光定量PCR和/或以RNA为模板的一步法反转录荧光定量PCR。7.一种保存稳定性提升的荧光定量PCR全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陈宇莉宋新文耿亮陈相勇辛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