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719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冷系统、转运系统、破碎系统、球磨系统、浮选系统以及废水处理系统;缓冷系统,对喷淋水量和缓冷速度进行优化控制的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多个铜冶炼渣包和对渣包进行喷淋给水的自控喷淋给水装置;球磨系统,包括一段球磨机和二段球磨机,一段球磨机的排矿口连接旋流器的入口,旋流器的底部出口与二段球磨机的给矿口连接,旋流器组的溢流口与砂泵池相连;浮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精选浮选机、二次精选浮选机、三次精选浮选机和精矿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铜金属的总回收率。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铜金属的总回收率。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铜金属的总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为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铜冶炼炉渣是火法冶炼铜中产生的废渣,这些废渣一般都会进行再选取,目前普遍采用“缓冷+破碎+磨浮+脱水”的工艺回收铜冶炼炉渣中的铜。但是现有的缓冷和磨浮还存在以下缺陷:1、缓冷中的喷淋装置需要人工操作喷淋水阀不仅浪费人力资源,亦很难按要求在最佳时间点开闭阀门。如管理不善,造成水阀长开,水冷却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铜结晶粒度细小且分散度高,不利于选矿回收铜;2、磨浮过程中普遍使用单旋流器,它对一段球磨矿浆进行分级后的二次矿浆进行粗细分离,粗的进入到二段球磨机再次研磨,以达到浮选所需要的细度。在二次矿浆分离中,现有大多数厂家都在沿用大规格旋流器,工作效率不高,分离达不到理想要求;3、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等,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炉渣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冷系统、转运系统、破碎系统、球磨系统、浮选系统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0005]缓冷系统,对喷淋水量和缓冷速度进行优化控制的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多个铜冶炼渣包和对渣包进行喷淋给水的自控喷淋给水装置;
[0006]球磨系统,包括一段球磨机和二段球磨机,一段球磨机的排矿口连接旋流器的入口,旋流器的底部出口与二段球磨机的给矿口连接,旋流器组的溢流口与砂泵池相连;
[0007]浮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精选浮选机、二次精选浮选机、三次精选浮选机和精矿池。
[0008]进一步的,所述铜冶炼渣包按排设置成多排,每两排为一组并列排成多组队列,所述自控喷淋给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每组铜冶炼渣包队列的两排之间,所述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铜冶炼渣包队列外围,并连接所述自控喷淋给水装置。
[0009]优选的,所述每组铜冶炼渣包队列前后两组间距和左右两组之间间距均应大于或等于两辆渣包车长度,以满足转运系统运输渣包。
[0010]优选的,所述每组铜冶炼渣包队列中,前后两排渣包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或等于两个渣包直径,每排渣包位上左右渣包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一个渣包直径,以满足转运系统起放渣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旋流器为多个,每个旋流器的底部出口分别与二段球磨机的给矿口连接,每个旋流器的溢流口与砂泵池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和澄清池,所述缓冷系统和浮选系统所
产生的废水进入反应池内反应处理后进入澄清池沉淀后即可循环利用。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缓冷系统中的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喷淋水量和铜渣的缓冷速度进行优化控制,自控喷淋给水装置及渣包的合理布置可实现渣包均匀和恰当地得到冷却喷淋,因而铜渣的冷却速率也能实现均匀和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使铜金属渣粒度达到理想的结晶效果,大大提高铜金属的总回收率;
[0015]2、在一段球磨机和二段球磨机之间设有旋流器组,待分离的混合液以一定的压力切向进入多个小规格的旋流器,使得溢流口径较小,总体流量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矿浆在圆柱腔内产生高速旋转流场,混合液中密度大的组分在旋流场的作用下同时沿轴向向下运动,沿径向向外运动,在到达锥体段沿器壁向下运动,并由底部出口排出,这样就形成了外旋涡流场,密度小的组分向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并在轴线中心形成一向上运动的内涡旋,然后由溢流口排出,这样就达到了两相分离的目的,工作效率高、分离效果理想。本专利技术采用四个或六个¢100旋流器替换现有铜冶炼炉渣回收系统中的¢250旋流器,其中一个作为备用,使原来的溢流量并没有减少,旋流选别矿浆74um细度由原来的60%提高到75%以上,选别后的粗矿经过二段球磨机磨矿后,矿浆74um细度由原来85%提高到93%以上,为浮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冷系统1、转运系统2、破碎系统3、球磨系统4、浮选系统5以及废水处理系统6;
[0020]缓冷系统1由对喷淋水量和缓冷速度进行优化控制的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11、多个铜冶炼渣包12和对渣包12进行喷淋给水的自控喷淋给水装置13;铜冶炼渣包12每两排为一组并列排成多组队列,自控喷淋给水装置13设置在每组铜冶炼渣包12队列两排之间,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11设置在铜冶炼渣包12队列外围,连接自控喷淋给水装置13,自控喷淋给水装置13由自动阀、喷淋头及水管构成。
[0021]采用转运系统2将装有热渣的渣包送到渣缓冷场后,将渣包放到顺序排列位置,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可以依据渣温,外部环境温度,喷淋水温等条件变化,通过优化选择工艺设定条件和调节喷淋装置给水量,使渣包中的热渣得到缓慢和适当的冷却,从而得到利于选矿的铜渣粒度,使利于提高铜冶炼的金属总回收率。
[0022]冷却后的渣包通过转运系统2运送至指定位置堆放,然后通过破碎系统3破碎成符合的粒径后送入球磨系统4中进行研磨。
[0023]球磨系统,包括一段球磨机41,一段球磨机41的排矿口分别连接每个旋流器42的
入口,每个旋流器42的底部出口分别与二段球磨机43的给矿口连接,每个旋流器42的溢流口与砂泵池44相连,每个旋流器的直径为100mm。在使用时,将破碎系统3破碎后的炉渣送至一段球磨机41中进行磨矿后矿浆流出到每个旋流器42中进行分级,旋流器42中的每个旋流器中的沉砂通过旋流器的底部出口送到二段球磨机43中再磨,旋流器42中的溢流送到砂泵池43中。
[0024]二段球磨机43的排矿口和砂泵池44的底部出口分别与浮选系统5连接。浮选系统5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精选浮选机51、二次精选浮选机52、三次精选浮选机53和精矿池54。
[0025]浮选系统5浮选回收后所产生的废水和缓冷系统1中所产生的废水流入到废水处理系统6中进行出来,废水处理系统6反应池61和澄清池62,废水通过反应池61和澄清池62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且有效去除再生水中钙离子的含量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以及降低了处理过程中废气的排放量。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冷系统、转运系统、破碎系统、球磨系统、浮选系统以及废水处理系统;缓冷系统,对喷淋水量和缓冷速度进行优化控制的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多个铜冶炼渣包和对渣包进行喷淋给水的自控喷淋给水装置;球磨系统,包括一段球磨机和二段球磨机,一段球磨机的排矿口连接旋流器的入口,旋流器的底部出口与二段球磨机的给矿口连接,旋流器组的溢流口与砂泵池相连;浮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精选浮选机、二次精选浮选机、三次精选浮选机和精矿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冶炼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冶炼渣包按排设置成多排,每两排为一组并列排成多组队列,所述自控喷淋给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每组铜冶炼渣包队列的两排之间,所述渣缓冷无线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铜冶炼渣包队列外围,并连接所述自控喷淋给水装置。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军魏涛何宗庆付晓光王立新甘勇建玉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