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片冲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10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用于冲切补强片以及补强片的上胶。其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设置有冲头,用于冲切所述补强片。下模组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凹模。其中,所述凹模沿所述补强片的移动方向开设有胶材通道,用于供胶材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在凹模上设置有胶材通道使得补强片冲切模具在冲切补强片的同时还能给补强材料上胶,简化了生产步骤。其次,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设置有套位引导针和套位引导槽可以实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精准对位。此外,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还设置有导柱和导向槽,可以实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快速对位。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快速对位。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快速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强片冲切模具


[0001]本技术是关于冲切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针对补强片类型产品的模切/贴胶工序的自动化连续生产,主要模切的材料为PC/PP/PET/sus不锈钢等类型的补强材料。目前行业常规的做法为:使用普通蚀刻刀或雕刻刀制作胶带卷料,再使用五金模或者蚀刻(只针对不锈钢材料)工艺进行补强片加工,最后再使用自动贴装设备进行贴装,贴装成料带。目前普遍的做法存在工序多,需要分步骤完成,从而导致生产的整体效率偏低,速度较慢。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其能够实现在冲切补强片的同时给补强片上胶,简化了生产步骤。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用于冲切补强片以及补强片的上胶。其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设置有冲头,用于冲切所述补强片。下模组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凹模。其中,所述凹模沿所述补强片的移动方向开设有胶材通道,用于供胶材通过。
[000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胶材通道连通,所述冲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组还包括上模板、固定板和卸料板。固定板与所述上模板连接。卸料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冲头。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卸料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套位引导针,所述凹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套位引导槽,所述套位引导针能够插设在所述套位引导槽中。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导柱,所述凹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柱能够插设在所述导向槽中。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料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冲头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组还包括下模板、缓冲垫固定板和缓冲垫。缓冲垫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缓冲垫设置于所述凹模和所述缓冲固定板之间。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垫的邵氏硬度介于60

80度之间。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垫选自硅胶垫、橡胶垫和乳胶垫中的一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在凹模上设置有胶材通
道使得补强片冲切模具在冲切补强片的同时还能给补强材料上胶,简化了生产步骤。其次,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设置有套位引导针和套位引导槽可以实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精准对位。此外,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还设置有导柱和导向槽,可以实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的快速对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补强片冲切磨具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卸料板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补强片冲切磨具的爆炸图。
[00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上模组,11

冲头,12

上模板,13

固定板,14

卸料板,141

套位引导针,142

导柱,143

第二通孔,15

弹性件,2

下模组,21

凹模,211

第一通孔,212

套位引导槽,213

导向槽,214

胶材通道,22

缓冲垫,23

缓冲垫固定板,24

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用于冲切补强片以及补强片的上胶,其包括上模组1和下模组2。上模组1设置有冲头11,用于冲切补强片。下模组2设置有与冲头11相匹配的凹模21。其中,凹模21沿补强片的移动方向开设有胶材通道214,用于供胶材通过。
[0024]该补强片冲切模具的上模组1和下模组2可以相互吻合,上模组1与下模组2之间放置待冲切的补强片材料,胶材通过胶材通道214设置在补强材料的下方。当进行冲切时,上模组1的冲头11冲切补强材料,同时将补强材料压在胶材上。如此设置,补强片冲切模具可以在冲切补强材料的同时给补强材料上胶。其中,胶材为双面胶,尺寸为4mm*5mm,双面胶需做到表面无脏污、无压痕、无凹凸点等外观不良。同时还需要排列整齐,无移位,掉标的现象。
[0025]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下模组2包括凹模21、下模板24、缓冲垫22和缓冲垫固定板23。凹模21上开设有与冲头11相匹配的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与胶材通道214连通,冲头1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211并进入到胶材通道214中。缓冲垫固定板23设置在下模板24上。缓冲垫22设置在凹模21与缓冲垫固定板23之间。
[0026]缓冲垫22用于避免冲头11直接与下模板24撞击从而减少冲头11因撞击出现损坏的情况以及下模板24的损坏。为实现最佳的缓冲效果,缓冲垫22选自硅胶垫、橡胶垫和乳胶垫中的一种。优选地,缓冲垫22为硅胶垫。另外,缓冲垫22的邵氏硬度介于60

80度之间以防止缓冲垫22出现过硬或者过软从而减弱缓冲效果的情况出现。
[0027]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

3所示,上模组1包括上模板12、固定板13、卸料板14和冲
头11。固定板13与上模板12连接,设置在上模板12与卸料板14之间。卸料板14与固定板13连接,用于固定冲头11。卸料板14上开设有与冲头11相匹配的第二通孔143,冲头11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143中。
[0028]固定板13与卸料板14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该弹性件15用于辅助卸料板14卸料。当冲头11进行一次冲切时,弹性件15被压缩;冲切结束后,卸料板14在弹性件15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卸料板14在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将留在冲头11上的补强片给顶下来,因此弹性件15促使卸料板14复位,从而实现辅助卸料板14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片冲切模具,用于冲切补强片以及补强片的上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设置有冲头,用于冲切所述补强片;和下模组,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凹模;其中,所述凹模沿所述补强片的移动方向开设有胶材通道,用于供胶材通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胶材通道连通,所述冲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还包括:上模板;固定板,与所述上模板连接;和卸料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冲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卸料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片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套位引导针,所述凹模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义方黄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