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第一絮凝槽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73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第一絮凝槽。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包括:投料装置主体,投料装置主体由若干横向与纵向的连接管交错组成网格,横向连接管上开设有若干朝向网格中心的投料孔,投料孔处均设有电磁阀;第一转轴和第一搅拌桨,投料装置在网格中心设有竖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桨,若干第一搅拌桨的高度位置与若干横向连接管的高度位置一一对应。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应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使絮凝剂投入时均匀分布在渗滤液中,再通过搅拌桨进行搅拌,使得絮凝剂与渗滤液充分接触,使渗滤液与絮凝剂快速混合以增进渗滤液絮凝反应。渗滤液絮凝反应。渗滤液絮凝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第一絮凝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灰渗滤液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第一絮凝槽。

技术介绍

[0002]焚烧法是我国目前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通常是固化填埋处理,但是飞灰填埋后会在雨水冲洗下产生飞灰渗滤液,飞灰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废水,通常具有氨氮、总氮、重金属及COD等指标,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0003]以往,由于飞灰填埋量较少,飞灰渗滤液是与生活垃圾渗滤液协同处理的,但现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垃圾焚烧发电成为垃圾处置的主流方式,甚至有些以往被填埋的生活垃圾被挖出送往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置,其产物固化飞灰的填埋也日益增多。以往的协同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大量飞灰渗滤液和少量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乃至大量单飞灰渗滤液的处理。现有技术往往采用还原沉淀法,对渗滤液还原后调节pH值使重金属离子沉淀,再加入絮凝剂使沉淀絮凝成团后除去。
[0004]但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时常规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指标;另外,絮凝过程可分为快速混合与絮凝反应两个阶段,但实际投放絮凝剂时通常会投洒在渗滤液液面再通过搅拌混匀,絮凝剂下沉并扩散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所以絮凝剂难以迅速均匀地分散到渗滤液中,对絮凝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使得重金属离子难以完全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成分去除效果更好且絮凝剂可以迅速均匀地分散到渗滤液中。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其包括:投料装置主体,投料装置主体由若干横向与纵向的连接管交错组成网格,横向连接管上开设有若干朝向网格中心的投料孔,投料孔处均设有电磁阀;第一转轴和第一搅拌桨,投料装置在网格中心设有竖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桨,若干第一搅拌桨的高度位置与若干横向连接管的高度位置一一对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板,投料装置主体向上与安装板相连;第二转轴和第二搅拌桨,安装板在投料装置主体外围均匀设有若干第二转轴,第二转轴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搅拌桨,其中,第二搅拌桨与第一搅拌桨旋转方向相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均为斜叶式搅拌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还包括:定时器,第一搅拌桨与定时器连接,其中,第一搅拌桨根据定时器信号减速。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二搅拌桨与定时器连接,其中,第二搅拌桨根据定时器信号停止转动。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絮凝槽,该第一絮凝槽应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系统,在第一絮凝槽中进行渗滤液与絮凝剂混合和絮凝反应,其包括: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为上述的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设置在第一絮凝槽中。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絮凝槽包括:多个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均匀排布在第一絮凝槽中。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絮凝槽内设有电热棒,第一絮凝槽的温度保持在20

3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一絮凝槽设有观察窗,用于观测实时的絮凝效果,以便使用者及时进行进一步处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的主体将第一絮凝槽分隔为若干个小区域,电磁阀打开后,絮凝剂溶液通过投料孔投放到这些小区域中,均匀分布在渗滤液中,再通过第一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使得絮凝剂与渗滤液充分接触;所述若干第一搅拌桨的高度位置与若干横向连接管的高度位置一一对应,加强搅拌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搅拌桨与第一搅拌桨旋转方向相反设置,使外围部分的液体反向流动,增加颗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加强搅拌效果和絮凝效果。
[0018]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均设置为斜叶式搅拌桨,斜叶式搅拌桨可以产生轴向液流,使第一絮凝槽内的液体上下层互相流动、充分接触。
[0019]4).刚投入絮凝剂时,需要快速搅拌使絮凝剂与渗滤液均匀混合产生絮凝中心,随后应停止外围的第一搅拌桨转动、降低中心的第二搅拌桨转速避免将形成的絮体打散。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定时控制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运转,使渗滤液更好地进行快速混合与絮凝反应两个阶段。
[0020]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絮凝槽内设置电热棒,使得第一絮凝槽内保持最佳絮凝温度,有利于絮凝,避免环境温度干扰。
[0021]6).本专利技术通还过在第一絮凝槽设置观察窗,用于观测实时的絮凝效果,以便使用者及时进行进一步处理。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飞灰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的仰视图;
[0027]其中,1

投料装置主体,2

投料孔,3

第一转轴,31

第一搅拌桨,4

安装板,5

第二转轴,51

第二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30]如图1所示,一种飞灰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以管道依次连接的调节池、还原槽、中和槽、第一絮凝槽、沉淀池、中间水槽、过滤器和回用水槽,该沉淀池还接连有污泥储罐,该污泥储罐连有脱水机;所述回用水槽再与过滤器连接进行反冲洗,所述过滤器与中间水槽之间的管道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过滤器之间连有支管,所述支管连有悬浮颗粒回收罐,所述悬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飞灰渗滤液处理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包括:投料装置主体,所述投料装置主体由若干横向与纵向的连接管交错组成网格,所述横向连接管上开设有若干朝向网格中心的投料孔,所述投料孔处均设有电磁阀;第一转轴和第一搅拌桨,所述投料装置在网格中心设有竖直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桨,所述若干第一搅拌桨的高度位置与若干横向连接管的高度位置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板,所述投料装置主体向上与安装板相连;第二转轴和第二搅拌桨,所述安装板在投料装置主体外围均匀设有若干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搅拌桨,其中,所述第二搅拌桨与所述第一搅拌桨旋转方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均为斜叶式搅拌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网格式投料装置,还包括:定时器,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定时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根据所述定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际邵志浩黄孙进夏俊泽池叶艳谢亦涵虞玮玮林聪勇吴险奇潘汉广杨立权郑定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