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91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5
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其具备能够将镜本体配置在较低的位置且后方可观察性较高的后视镜。一种骑乘型车辆(1),具有设于车架(2)的前方的头管(4),其中,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后视镜(50),该后视镜(50)具有镜本体(10)以及支承该镜本体(10)的镜支架(30),所述镜支架(30)在从该镜支架(30)的基端部(30d)沿同轴方向延伸之后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镜本体(10)被安装于所述镜支架(30)的前端部,所述基端部(30d)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支承于车身。身。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骑乘型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骑乘型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具备用于供驾驶员确认后方的后视镜的骑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在骑乘型车辆中,已知这样一种结构:在车辆的车把附近,安装用于供驾驶员确认后方的后视镜。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安装于骑乘型车辆的杆式车把的后视镜中,镜支架从安装于杆式车把的镜保持件向上方稍微延伸,之后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并在延伸突出的前端安装镜本体。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3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进行镜本体的位置调整时,虽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但是在上下方向上是不移动的,因此为了不与驾驶员的手发生干涉,需要将镜本体设定在较高的位置。另外,在进行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时,因为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变,所以后视镜的后方可观察性有可能降低。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将镜本体配置在较低的位置且后方可观察性较高的后视镜的骑乘型车辆。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骑乘型车辆(1),具有设于车架(2)的前方的头管(4),其中,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后视镜(50),该后视镜(50)具有镜本体(10)以及支承该镜本体(10)的镜支架(30),
[0012]所述镜支架(30)在从该镜支架(30)的基端部(30d)沿同轴方向延伸之后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镜本体(10)被安装于所述镜支架(30)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端部,所述基端部(30d)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支承于车身。
[0013]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具有能够转向地支承于所述头管(4)的前叉(11)和与该前叉(11)连结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突出的转向车把(5),所述基端部(30d)位于比所述转向车把(5)靠前方的位置,所述镜本体(10)形成随着靠近所述转向车把(5)而向上下方向远离所述转向车把(5)的轨迹。
[0014]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基端部(30d)向后方倾斜,所述镜本体(10)形成通过所述转向车把(5)的下方的轨迹。
[0015]另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镜支架(30)具有沿与所述基端部(30d)同轴的方向延伸
的第一部分(30a),所述第一部分(30a)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
[0016]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镜支架(30)具有在所述第一部分(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30b)。
[0017]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30a)与所述第二部分(30b)之间,连结有沿水平方向定向的第三部分(30c)。
[0018]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被前整流罩(8)覆盖,所述第三部分(30c)被配置在所述镜支架(30)跨过所述前整流罩(8)的侧端部(8a)的部分。
[0019]另外,第八特征在于:所述基端部(30d)被安装于整流罩支架(20),该整流罩支架(20)用于将覆盖所述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的前整流罩(8)支承于所述头管(4)的前部。
[0020]另外,第九特征在于:所述基端部(30d)经由套管(20b、20c)在上下方向上支承于所述整流罩支架(20)。
[0021]另外,第十特征在于:所述镜支架(30)在前后调整所述镜本体(10)的位置时以不与所述前整流罩(8)干涉的方式移动。
[0022]另外,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支架(20)中的安装有所述基端部(30d)的部分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延伸的形状。
[0023]而且,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镜本体(10)在旋转轨迹的车辆前端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身时,形成从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转向车把(5)重叠的位置向所述转向车把(5)的下方的轨迹。
[0024]专利技术效果
[0025]根据第一特征,骑乘型车辆(1)具有设于车架(2)的前方的头管(4),且具备后视镜(50),该后视镜(50)具有镜本体(10)以及支承该镜本体(10)的镜支架(30),所述镜支架(30)在从该镜支架(30)的基端部(30d)沿同轴方向延伸之后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镜本体(10)被安装于所述镜支架(30)的前端部,所述基端部(30d)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支承于车身,因此通过前后调整镜本体,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也能改变,能够使后方的可观察性较好。另外,能够将镜本体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0026]根据第二特征,具有能够转向地支承于所述头管(4)的前叉(11)和与该前叉(11)连结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突出的转向车把(5),所述基端部(30d)位于比所述转向车把(5)靠前方的位置,所述镜本体(10)形成随着靠近所述转向车把(5)而在上下方向上远离所述转向车把(5)的轨迹,因此不再需要使镜支架在上下方向上较长。
[0027]根据第三特征,所述基端部(30d)向后方倾斜,所述镜本体(10)形成通过所述转向车把(5)的下方的轨迹,因此驾驶员的手臂不会映入镜本体,可观察性较好。
[0028]根据第四特征,所述镜支架(30)具有沿与所述基端部(30d)同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0a),所述第一部分(30a)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因此在前后旋转镜支架时,镜本体不会出现剧烈的车宽方向的角度变化,能够进行精细的镜调整。
[0029]根据第五特征,所述镜支架(30)具有在所述第一部分(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30b),因此,在从车宽方向外侧施加外力时,因为镜支架为弯折的形状,所以能够减小负荷向车身侧的输入。另外,与转向车把干涉的可能性变小。
[0030]根据第六特征,在所述第一部分(30a)与所述第二部分(30b)之间,连结有沿水平
方向定向的第三部分(30c),因此能够将连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顶部抑制得较低。
[0031]根据第七特征,所述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被前整流罩(8)覆盖,所述第三部分(30c)被配置在所述镜支架(30)跨过所述前整流罩(8)的侧端部(8a)的部分,因此能够避免镜支架与前整流罩的干涉,并且能够将镜本体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0032]根据第八特征,所述基端部(30d)被安装于整流罩支架(20),该整流罩支架(20)用于将覆盖所述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的前整流罩(8)支承于所述头管(4)的前部,因此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设置镜支架的基端部。
[0033]根据第九特征,所述基端部(30d)经由套管(20b、20c)在上下方向上支承于所述整流罩支架(20),因此能够通过更换套管来进行镜本体的高度调整。
[0034]根据第十特征,所述镜支架(30)在前后调整所述镜本体(10)的位置时以不与所述前整流罩(8)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骑乘型车辆(1),具有设于车架(2)的前方的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骑乘型车辆具备后视镜(50),该后视镜(50)具有镜本体(10)以及支承该镜本体(10)的镜支架(30),所述镜支架(30)在从该镜支架(30)的基端部(30d)沿同轴方向延伸之后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镜本体(10)被安装于所述镜支架(30)的前端部,所述基端部(30d)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支承于车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骑乘型车辆具有能够转向地支承于所述头管(4)的前叉(11)和与该前叉(11)连结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突出的转向车把(5),所述基端部(30d)位于比所述转向车把(5)靠前方的位置,所述镜本体(10)形成随着靠近所述转向车把(5)而在上下方向远离所述转向车把(5)的轨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部(30d)向后方倾斜,所述镜本体(10)形成通过所述转向车把(5)的下方的轨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支架(30)具有沿与所述基端部(30d)同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0a),所述第一部分(30a)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支架(30)具有在所述第一部分(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30b)。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堪大中田圭祐三木聪介门胁康元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