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通一体化承轨台及无砟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
,具体涉及直通一体化承轨台及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领域,无砟轨道板由于其舒适度高、维修量少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承轨台作为将钢轨受力传递给下部结构的部件,对无砟轨道板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独立对称块式结构的承轨台较为薄弱,在受到列车侧向荷载时,容易出现开裂、松动等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独立的承轨台各自承担荷载,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应力较大,容易导致轨道板与自密实层、自密实层与基座的层间应力过大,引起层间错动、结构开裂等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直通一体化承轨台及无砟轨道,能够切实提高无砟轨道板力学性能,避免层间错动、结构开裂等工程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轨道>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通一体化承轨台,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包括:无砟轨道板主体,和并排形成在所述无砟轨道板主体上、且间距与列车轨距对应的两个承轨单元;每个所述承轨单元均包括直通板、多个挡肩、多个第一承托板以及多个第二承托板;所述直通板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在所述直通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排布的所述挡肩,并且任意两个在不同侧相邻的所述挡肩均不是对称设置而是交错布置;所述第一承托板设置在所述直通板上,且位于直通板不同侧相邻的两个挡肩之间,从其中一个挡肩的一个端部延伸到所述直通板另一侧相邻挡肩的邻近端部,中间区域下凹作为轨道承托段;所述第二承托板设置在所述直通板上,且位于直通板不同侧相邻的两个挡肩之间,从其中一个挡肩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到所述直通板另一侧另一相邻挡肩的邻近端部,中间区域下凹作为轨道承托段;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二挡肩的数量与所述挡肩数量匹配;每个所述承轨单元中,所有所述挡肩和所述第一承托板与所述第二承托板共同在所述无砟轨道板主体上形成沿着列车行驶方向连续延伸的波浪形承轨结构;和钢轨部,包括:分别架设在两个所述承轨单元上的两排钢轨,和将所述钢轨安装在所述承轨单元上的安装构件。2.直通一体化承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砟轨道板主体,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和两个承轨单元,并排形成在所述无砟轨道板主体上、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排间距与列车轨距对应;每个所述承轨单元均包括直通板、多个挡肩、多个第一承托板以及多个第二承托板;所述直通板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在所述直通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排布的所述挡肩,并且任意两个在不同侧相邻的所述挡肩均不是对称设置而是交错布置;所述第一承托板设置在所述直通板上,且位于直通板不同侧相邻的两个挡肩之间,从其中一个挡肩的一个端部延伸到所述直通板另一侧相邻挡肩的邻近端部,中间区域下凹作为轨道承托段;所述第二承托板设置在所述直通板上,且位于直通板不同侧相邻的两个挡肩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朱尘轩,汤语嫣,刘堉泷,方佳才,贾西贝,杨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