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板、轨道板部及承轨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50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无砟轨道及其组件、板与承轨部,能够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提高结构性能。无砟轨道包括:底座部;轨道板部,包括:自密实层,具有与多个顶部凸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槽的轨道板主体,多个上盖板;承轨部,包括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轨道板空腔左右两侧外围区域上方的两个承轨台单元,每个承轨台单元均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结构的S形承轨台;S形承轨台包括: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且交错布设于钢轨两侧的两个挡肩,用于承载钢轨、并将一个挡肩的末端与另一个挡肩的前端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内连接板,和用于承载钢轨、并将另一个挡肩的末端与相邻S形承轨台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外连接板;以及钢轨部。轨部。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砟轨道、板、轨道板部及承轨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轨道
,具体涉及无砟轨道、板、轨道板部及承轨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客运提速的加快,散体有砟轨道已不能满足高速动车组的运营,因此发展出了适应与高速动车组运行的整体式无砟轨道(例如,CRTSⅢ),无砟轨道相对有砟轨道而言,具有较好的整体性,线路运营速度更快,舒适度更高,维修工作量少等优点。
[0003]但是,由于无砟轨道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浇而成,造价较高。并且,现有的轨道板结构,每个承轨台均为独立突出于无砟轨道板表面,起到了承接了上方钢轨及下方无砟轨道板的重要作用,但作为荷载传递的关键部件,其总体积相对较小,属于结构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破损、裂缝等工程问题,而且较难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砟轨道、板、轨道板部及承轨部,能够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提高结构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轨道>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包括: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的底座,和至少一个设置在限位凹槽内的垫层;轨道板部,包括: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底盘凸块、顶部设有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顶部凸板的自密实层,具有与多个顶部凸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槽的轨道板主体,和盖设在多个镂空槽上的多个上盖板;底盘凸块与限位凹槽匹配嵌合;上盖板和顶部凸板分别作为镂空槽的上、下盖与镂空槽共同围成轨道板空腔;承轨部,包括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轨道板空腔左右两侧外围区域上方的两个承轨台单元,每个承轨台单元均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结构的S形承轨台;S形承轨台包括: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且交错布设于钢轨两侧的两个挡肩,用于承载钢轨、并将一个挡肩的末端与另一个挡肩的前端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内连接板,和用于承载钢轨、并将另一个挡肩的末端与相邻S形承轨台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外连接板;以及钢轨部,包括:分别架设在两个承轨台单元上的两排钢轨,和连接钢轨与承轨台单元的多个扣件。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轨道板空腔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的截面为平行六边形。
[000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轨道板空腔的两侧与承轨台单元中位于轨道内侧的相邻挡肩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轨道板空腔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的截面为平行六边形;S形承轨台的内连接板、挡肩、外连接板分别与轨道板空腔六边形的三个相邻边相平行。
[00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轨道板空腔内,不容纳任何材料,或者容纳有道砟或其他颗粒材料形成颗粒阻尼器。在轨道板空腔内填充了颗粒材料后,还可以大大降低振动,有效提升减震降噪效果。也就是说,不论是否放置颗粒材料本专利技术结构都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放置颗粒材料后减震降噪效果更好。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相邻轨道板空腔内容纳不同颗粒材料(比如,不同材料种类的颗粒,或,不同配比的颗粒组合物,或不同粒径的颗粒等)从而形成不同阻尼性能的颗粒阻尼器。
[001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轨道板空腔内部的上下高度为轨道板主体厚度的1/2以上;轨道板空腔的长度为两排钢轨间距的2/3以上。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垫层为铺贴于限位凹槽四周及底部的橡胶垫。
[001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砟轨道,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底座包括混凝土底座层和铺设于上表面的隔离层,隔离层材料为土工布。
[0016]<轨道板>
[001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底盘凸块、顶部设有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顶部凸板的自密实层,具有与多个顶部凸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槽的轨道板主体,盖设在多个镂空槽上的多个上盖板;底盘凸块与限位凹槽匹配嵌合;上盖板和顶部凸板分别作为镂空槽的上、下盖与镂空槽共同围成轨道板空腔;和承轨部,包括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轨道板空腔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轨台单元,每个承轨台单元均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结构的S形承轨台;S形承轨台包括: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且交错布设于钢轨两侧的两个挡肩,用于承载钢轨、并将一个挡肩的末端与另一个挡肩的前端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内连接板,和用于承载钢轨、并将另一个挡肩的末端与相邻S形承轨台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外连接板。
[0018]<轨道板部>
[001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板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密实层,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底盘凸块、顶部设有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顶部凸板;轨道板,具有与多个顶部凸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槽;多个上盖板,分别盖设在多个镂空槽上;其中,底盘凸块与限位凹槽匹配嵌合;上盖板和顶部凸板分别作为镂空槽的上、下盖与镂空槽共同围成轨道板空腔。
[0020]<承轨部>
[002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承轨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分别用于承托左右钢轨的两个承轨台单元;其中,每个承轨台单元均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结构的S形承轨台;S形承轨台包括: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且交错布设于钢轨两侧的两个挡肩,用于承载钢轨、并将一个挡肩的末端与另一个挡肩的前端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内连接板,和用于承载钢轨、并将另一个挡肩的末端与相邻S形承轨台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外连接板。
[0022]S形承轨台通过两个挡肩和内外连接板两两相连,且多个S形承轨台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的承轨台单元,具有更好的整体性,结构更为可靠,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0023]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砟轨道、板、轨道板部及承轨部,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而且还能够使承轨台结构更加稳定,经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无砟轨道比现有无砟轨道的沉降和侧移均显著减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无砟轨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无砟轨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无砟轨道的分解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无砟轨道省略了钢轨部后的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9]图5是图4中上半部分结构的剖示图;
[0030]图6是图4中下半部分结构的剖示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轨道板部和底座部的嵌合关系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包括: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的底座,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的垫层;轨道板部,包括: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底盘凸块、顶部设有沿着所述列车行驶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顶部凸板的自密实层,具有与所述多个顶部凸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槽的轨道板主体,和盖设在所述多个镂空槽上的多个上盖板;所述底盘凸块与所述限位凹槽匹配嵌合;所述上盖板和所述顶部凸板分别作为所述镂空槽的上、下盖与所述镂空槽共同围成轨道板空腔;承轨部,包括沿着所述列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轨道板空腔左右两侧外围区域的两个承轨台单元,每个所述承轨台单元均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波浪形连续延伸结构的S形承轨台;所述S形承轨台包括:与所述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且交错布设于所述钢轨两侧的两个挡肩,用于承载所述钢轨、并将一个挡肩的末端与另一个挡肩的前端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内连接板,和用于承载所述钢轨、并将所述另一个挡肩的末端与相邻所述S形承轨台相连形成承轨槽的外连接板;以及钢轨部,包括:分别架设在所述两个承轨台单元上、位于所述轨道板空腔两侧的两排钢轨,和连接所述钢轨与所述承轨台单元的多个扣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轨道板空腔的两侧与所述承轨台单元中位于轨道内侧的相邻挡肩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轨道板空腔与所述列车行驶方向相平行的截面为平行六边形;所述S形承轨台的所述内连接板、所述挡肩、所述外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轨道板空腔六边形的三个相邻边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轨道板空腔内,不容纳任何材料,或者容纳颗粒材料形成颗粒阻尼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所述轨道板空腔内容纳不同颗粒材料形成不同阻尼性能的颗粒阻尼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轨道板空腔内部的上下高度为所述轨道板主体厚度的1/2以上;所述轨道板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杨益吴道坤饶文锦李恒吉何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