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95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包括风机、出风组件、连通在风机与出风组件之间的输风管,出风组件包括与输风管连通的内管和包裹在内管外周的外管,外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孔。风机内的风依次经过输风管、内管和外管,再从第一风孔吹出;延长风在管内的时间,使风均匀充满管内后从第一风孔吹出;多个第一出风孔沿外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并排布置,可以保证出风的均匀性,有效清洁薄膜表面杂质和水分。相比现有技术采用单一出风管,通过出风管上设置的三排错位分布的小孔进行排风,可以避免径向出风孔之间存在角度而导致出风孔的风容易互相影响、抵消、进而使薄膜各处膜面所受风力不均、影响薄膜膜面水分与杂质的去除的问题。去除的问题。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层共挤下吹水冷法吹塑设备主要生产应用于阻隔真空包装膜、卫生用材、医用薄膜输液袋等高品质薄膜,主要是采用除水风刀进行吹塑。传统的除水风刀装置一般装于一牵引夹辊之后,且成对使用,主要由出风管、风机、输风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风机产生的风通过输风管传输到出风管再高速吹向薄膜表面,达到去除残留水分与杂质、清洁薄膜表面的目的;因此,除水风刀装置的出风量与均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设备后续工艺的进行。现有的除水风刀结构多采用单一出风管,通过出风管上设置的三排错位分布的小孔进行排风,但由于径向出风孔之间存在角度,出风孔的风容易互相影响、抵消,导致各处膜面的风力不均,影响到膜面水分与杂质的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风刀除水装置的出风孔各处风力不均、膜面水分与杂质的去除效果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包括风机、出风组件、连通在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组件之间的输风管,所述出风组件包括与所述输风管连通的内管和包裹在所述内管外周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内腔与所述外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外管远离所述内管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出风孔,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沿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并排布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管远离所述内管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嘴,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并排开设在所述出风嘴远离所述外管的端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管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排与所述外管内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孔;所述内管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排与所述出风嘴内腔相通的第三出风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孔与所述第三出风孔均设置有三排,且三排所述第二出风孔与三排所述第三出风孔均为并排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管内的高度自所述外管靠近所述内管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出风嘴的一侧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孔为方形孔。
[0011]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内管靠近对应所述输风管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内管上的摆臂和与所述摆臂连接、且适于驱动所述摆臂沿所述内管圆心进行转动的驱动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孔与所述第三出风孔均为圆孔。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设置风机、出风组件、连通在风机与出风组件之间的输风管,出风组件包括与输风管连通的内管和包裹在内管外周的外管,内管的内腔与外管的内腔相连通,外管远离内管的一侧开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孔。如此设置,风机内的风依次经过输风管、内管和外管,再从外管的第一风孔吹出;延长风在管内的时间,使风在管内均匀充满后,再从第一风孔吹出,且多个第一出风孔沿外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并排布置,可以保证出风的均匀性,能够有效地达到清洁薄膜表面杂质和水分的目的。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出风管,通过出风管上设置的三排错位分布的小孔进行排风,可以避免由于径向出风孔之间存在角度而导致出风孔的风容易互相影响、抵消、进而使得薄膜各处膜面受到的风力不均、影响薄膜膜面水分与杂质的去除的问题出现。
[0015]2.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外管靠近第一出风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排与外管内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孔;内管远离第一出风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排与出风管内腔相通的第三出风孔。进入内管的风在充满内管后再由第三出风孔通向外管,并在充满外管后再通过第二通风口通向出风嘴,再由出风嘴上的第一出风孔吹出,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出风风速,进而更有效地达到清洁目的。
[0016]3.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第二出风孔与第三出风孔均设置有三排,且三排第二出风孔与三排第三出风孔均为并排设置。如此设置,对比旧结构采用单一出风管、通过出风管上的三排错位小孔进行排风的设置,本技术中的三排第二出风孔与三排第三出风孔均为并排设置,可以避免由于径向出风孔之间存在角度、导致出风孔的风容易互相影响、抵消的缺陷,可以保证薄膜各处膜面的风力均匀,保证薄膜膜面水分与杂质的去除。
[0017]4.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外管管内的高度自外管靠近内管的一侧向靠近出风嘴的一侧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使风流出时的风速逐渐增加,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清洁目的。
[0018]5.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第一出风孔为方形孔。如此设置,相较圆形的出风孔更加细小,同一功率风机,方形出风口风速会相对圆形出风口更大,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清洁目的。
[0019]6.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至少一个内管靠近对应输风管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在内管上的摆臂和与摆臂连接、且适于驱动摆臂沿内管圆心进行转动的驱动件。如此设置,在需要进行人工穿膜时,可通过调节驱动件实现对装有摆臂的内管进行摆动,达到加大穿膜范围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5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6]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记说明:01、风机;02、出风管;03、出风口。
[0027]本技术的附图标记说明:1、风机;2、输风管;3、出风组件;4、内管;41、第三出风孔;5、外管;51、第二出风孔;6、出风嘴;61、第一出风孔;7、摆臂;8、气缸;9、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出风组件(3)、连通在所述风机(1)与所述出风组件(3)之间的输风管(2),所述出风组件(3)包括与所述输风管(2)连通的内管(4)和包裹在所述内管(4)外周的外管(5),所述内管(4)的内腔与所述外管(5)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外管(5)远离所述内管(4)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外管(5)内腔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出风孔(61),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61)沿所述外管(5)的长度方向均匀并排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远离所述内管(4)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嘴(6),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61)并排开设在所述出风嘴(6)远离所述外管(5)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吹设备用除水风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孔(6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排与所述外管(5)内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孔(51);所述内管(4)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孔(6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基业陈俊鸿佘俊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