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85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包括引流仓和围成弧形的蜗壳体;引流仓前端居中开设有引流腔,后端居中开设有排流孔,排流孔后端连通蜗壳体侧面,引流仓上下端和左右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叶轮,叶轮外周均匀布设有一对离心叶片;上下端离心叶片和左右端离心叶片设为顺次交错旋转;顺次交错旋转的相位差角度设置为900,叶轮轴向和引流仓进流方向垂直。通过上下端和左右端均对称设置等速异向旋转的叶轮的并蒂花结构叶轮中心距和离心叶片尺寸规格对应设置,驱动齿轮以中间轮连伺服或步进电机完成交替传动,扭矩传感器感测扭矩,进一步实现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提升流速控制压力的功效。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提升流速控制压力的功效。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提升流速控制压力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


[0001]本技术属于泵机设备
,具体涉及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是有效提高流体压力流速的可靠处理机械,带蜗壳的离心泵尤其能得以被广泛应用,其中设计独到和动力强劲的罗茨泵在石化、塑料和交通水利等多领域经受重要考验和得到大力推广。
[0003]高速旋转叶轮将流体加速改向是动能转为势能压力的能量传递转换过程;叶轮携流体旋转产生离心力,流体沿叶片流道高速入蜗壳,流道逐渐变宽致使流体减速,部分动能转为静压能,以较高压力流向出流口。蜗壳受力除内压力引起的薄壁应力外,还与蜗壳不同区域不同厚度不同强度引起的局部应力相关。
[0004]为有效提高离心泵效率,以往直接手段是采用大腔室和高转速,但大腔室会造成体型过于滞重而丧失可行性,高转速会导致难堪重负且配套设施太严苛而缺乏实用性。流体过弯曲流道产生的离心力使蜗壳内外缘间有压力差,压力差值取决于流体速度和截面轮廓突变,平均流速大小正比于流经该截面的流量,因此蜗壳内外缘间差压值反映经过风机流量相对值,实际应用场合表现却各有迥异,例如集中灌溉区或河涧溪流汇流处呈现出冲击力强且反映流道宽度明显收窄的特点,而防波建筑或水库堤坝处则表现为上下落差大且流速陡增的优势,因此合理完善的提高流速和控制压力是解决多场合应用问题的关键要素。
[0005]现有公告号为CN2111167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泵用蜗壳,包括离心泵本体和底座,离心泵本体安装电动机,电动机输出端安装轴杆,轴杆连接扇叶,离心泵本体左端安装两个滤网底座,右端安装消音壳,消音壳内上下侧依次安装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相对侧间分别连接第一消音构件和第二消音构件,消音壳内上下侧间连接有位于第一消音构件和第二消音构件间的反射消音组件,反射消音组件右侧安装反射板,消音壳右端固定安装出气管。该技术通过消音棉进行第一次消音,消音壳体内部时反复经过消音构件,第一消音构件和第二消音构件间设有反射消音组件达到反复消音效果,达成消除低频噪音的目的。
[0006]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尽管通过增设第一消音构件、第二消音构件和消音壳解决消音的缺陷问题,但依然欠缺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从而从结构上根本性解决有效提升流体流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满足有效稳定提升流体流速的需求,保证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的安全稳定和完善可靠。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包括:引流仓和围成弧形的蜗壳体,所述引流仓前端居中开设有引流腔,所述引流仓后端居中开设有排
流孔,所述排流孔后端连通所述蜗壳体侧面;所述引流仓上下端和左右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外周均匀布设有一对离心叶片;上下端所述离心叶片和左右端所述离心叶片设为顺次交错旋转,所述顺次交错旋转的相位差角度设置为900,所述离心叶片规格和所述叶轮的轴间距均对应设置,所述叶轮轴向和所述引流仓进流方向垂直。
[0009]进一步的,为推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达成流畅贯通的良好效果,所述蜗壳体包括内部设有的蜗壳内衬和外部设有的蜗壳机壳,所述蜗壳内衬和所述蜗壳机壳间容置有贯通腔,所述贯通腔前端设有进流口,所述贯通腔后端设有出流口,所述进流口同轴连通所述排流孔。
[0010]进一步的,为促成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有效集流提速和拔风引流,所述出流口底部内凹设有用于拔风引流的蜗舌,所述引流腔前端设有用于流体加速的集流口。
[0011]进一步的,为推动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对侧的稳定等速异向转动,以及离心叶片间上

>左

>下

>右

>上四个方向的循环接力传动控制,所述叶轮均轴向连接有驱动齿轮,上端和左端所述驱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电连接有伺服电机,下端和右端所述驱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电连接有步进电机。
[0012]进一步的,为达成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精控离心叶片间稳定可靠的传动控制,所述离心叶片截面设为水滴形,所述离心叶片设置为后倾叶片。
[0013]进一步的,为促使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提升刚性强度和加强稳定性,所述蜗壳内衬和所述蜗壳机壳间连接有若干用于增固维稳的筋板。
[0014]进一步的,为确保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精控离心叶片间相位差,所述叶轮外周设有若干监测杆,所述监测杆电连接外设相位仪。
[0015]进一步的,为防止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因压力变化或其他造成意外状况而预设的阀类件,所述排流孔和所述进流口间旁路设有用于自动卸压保护的溢流阀。
[0016]进一步的,为完善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防意外干涉碰撞的安防举措,所述引流室内设有用于感测扭矩压力的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或所述步进电机。
[0017]进一步的,为给予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集中管控统一处理的赋能,所述引流仓内设有若干用于感测所述叶轮扭矩的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或所述伺服电机,所述步进电机、所述伺服电机、扭矩传感器和外设相位仪均电连接主控台。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引流仓上下端和左右端对称设置等速异向旋转叶轮,叶轮周向均设一对离心叶片的复式并蒂花结构,形成离心叶片间上左下右方向的循环交替和接力传动递推控制;叶轮间中心距和离心叶片尺寸规格对应设置并留足够余量体现稳定传动紧密衔接的特点,叶轮轴向垂直流道确保流体加速优势,贯通腔连接引流仓促流道通畅;驱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连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精准保证叶轮等速异向旋转和离心叶片循环接力传动递推控制;伺服电机精确分度和步进电机高效往复确保离心叶片顺次交错旋转的相位差角度;流体入引流腔后,离心叶片规则运动使流体顺沿引流仓侧壁和离心叶片缝隙运动并加速流入排流腔,再经由进流口沿弧形贯通腔流出,流体流速得以大幅提升并集聚压力势能,水滴形离心叶片利于前端规避干涉和后端有效做功,后倾叶片便于后端有效驱动;筋板增
固维稳和平衡分流,蜗舌促流体多重加速,集流口促流体入引流仓前拔风引流,满足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提升流速稳定压力的需求。
[0020]2、通过相位仪连接的监测杆精测对应上下侧和左右侧离心叶片间相位差,提供接力传动递推控制的判断依据,扭矩传感器感测扭矩变化,预防突发意外和间接监控压力变化,溢流阀完成自动卸压;多部件连接主控台便于集中管控快速响应,综合实现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安全可靠和稳定持久的效果。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仓(1)和围成弧形的蜗壳体(2);所述引流仓(1)前端居中开设有引流腔(3);所述引流仓(1)后端居中开设有排流孔(4);所述排流孔(4)后端连通所述蜗壳体(2)侧面;所述引流仓(1)上下端和左右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叶轮(5);所述叶轮(5)外周均匀布设有一对离心叶片(6);上下端所述离心叶片(6)和左右端所述离心叶片(6)设为顺次交错旋转;所述顺次交错旋转的相位差角度设置为900;所述离心叶片(6)规格和所述叶轮(5)的轴间距均对应设置;所述叶轮(5)轴向和所述引流仓(1)进流方向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体(2)包括内部设有的蜗壳内衬(7)和外部设有的蜗壳机壳(8);所述蜗壳内衬(7)和所述蜗壳机壳(8)间容置有贯通腔(9);所述贯通腔(9)前端设有进流口(10);所述贯通腔(9)后端设有出流口(11);所述进流口(10)同轴连通所述排流孔(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靠蜗壳装置的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口(11)底部内凹设有用于拔风引流的蜗舌(12);所述引流腔(3)前端设有用于流体加速的集流口(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靠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良袁军凯陈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广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