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18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包括:引流仓和设于引流仓后端的后导流室,引流仓包括前端引流室和引流室后端居中设有的引流腔,引流室两侧对称设有等速异向旋转的离心叶轮,离心叶轮中心均设n个涡旋叶片,两侧离心叶轮间的相位差角度对应设为π/n;后导流室包括前后侧设有的蜗壳围板,蜗壳围板内廓连接有蜗壳底板,外廓连接有蜗壳背板。通过对称设置等速异向旋转的离心叶轮为三叶草结构,离心叶轮均布设若干涡旋叶片,涡旋叶片推动气流集流提速,集流口促气流加速,浅微沉孔可消音降噪,相位仪精准校测相位差,全面实现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提升流速消除噪音的功效。备提升流速消除噪音的功效。备提升流速消除噪音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风机设备
,具体涉及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输入能量提高气体压力的流体机械,以吸力大、噪声低和结构紧凑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具备高速旋转离心叶轮将气体加速和改向,动能转换成势能或压力的能量传递转换过程;离心风机一般含蜗壳和离心叶轮,蜗壳单边两侧为进气口,切线方向为出风口,离心叶轮携流体旋转产生离心力,流体沿叶片流道获动能高速入蜗壳,流道逐渐变宽使流体减速,部分动能转为静压能,较高压力流向出风口。蜗壳是蜗壳式引流室简称,蜗壳断面渐变确保匀速排放,预置流量以减轻导流强度,维持适当形状避免能量衰耗过快,蜗壳材料厚度根据受力相应调整;蜗壳受力除内压力引起的薄壁应力外,还与蜗壳底座接合处和纵截面内不同厚度不同强度引起的局部应力相关。
[0003]气流过弯曲流道产生的离心力使蜗壳内外缘间有压力差,压力差值取决于气流速度和截面轮廓突变,平均流速大小正比于流经该截面的流量,因此蜗壳内外缘间差压值反映经过风机的流量相对值。
[0004]为有效提高离心风机效率,最直接见效是选用大腔室和高转速,但大腔室设计会造成体型滞重无可行性,高转速设置势必导致过高噪音和严苛选型从而缺乏实用性,故合理完善的多重进风配合蜗壳传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0005]为减少或消除压力异常波动,有效稳压措施就是传递压力系统的基础增加对称线性阻尼如增设节流稳压设备等;气流速度陡增最终必然会加剧增加噪音的可能,故正向提高气流流速的同时,注意采取主动措施消除噪音和杜绝共振可能引发的啸叫嘶鸣现象。
[0006]现有公告号为CN2148879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蒸发风机,包括蜗壳前板、蜗壳风道板、蜗壳后板、出烟口连接板和出烟道,蜗壳前板设置有进烟口,蜗壳前板、蜗壳风道板、蜗壳后板围成出烟口,出烟口连接板和出烟道位于出烟口上方,其特征在于:蜗壳风道板与蜗壳前板、蜗壳后板接触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蜗壳风道板伸出部,蜗壳前板上设置有与蜗壳风道板伸出部相适应蜗壳前板细长孔,蜗壳后板上设置有与蜗壳风道板伸出部相适应蜗壳后板细长孔,蜗壳风道板伸出部穿过蜗壳前板细长孔折弯固紧,蜗壳风道板伸出部穿过蜗壳后板细长孔折弯固紧。该技术通过克服焊接缺陷,有效克服油烟腐蚀和老化侵袭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并且降低工装模具的制作成本。
[0007]上述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尽管通过增设蜗壳风道板和后板解决焊接缺陷问题,但依然欠缺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从而从结构上根本性解决提高鼓风流速和降低鼓风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满足提高鼓风流速和降低鼓风噪音的需求,从而有效保证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完善。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包括:引流仓和设于所述引流仓后端的弧形蜗壳体,所述引流仓前端设有引流室,所述引流室后端设有引流腔,所述引流腔连接所述引流室中部,所述引流室两侧对称设有用于等速异向旋转的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中心均设n个涡旋叶片,两侧对应所述涡旋叶片间相位差角度设为π/n,所述离心叶轮轴间距和所述涡旋叶片规格对应设置,所述离心叶轮和所述引流腔轴向平行,所述引流腔后端连接所述蜗壳体,所述蜗壳体包括内部设有的蜗壳内衬和外部设有的蜗壳外壳。
[0010]进一步的,为推进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达成增速降噪的良好效果,所述蜗壳内衬和所述蜗壳外壳间容置有通腔,所述通腔前端设有进风口,后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同轴连通所述引流腔,所述出风口底部内凹设有用于拔风引流的蜗舌,所述蜗壳内衬和所述蜗壳外壳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板。
[0011]进一步的,为促成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离心叶轮的集流提速,所述离心叶轮前设有若干用于气流提速的集流口,所述离心叶轮电连接有步进电机。
[0012]进一步的,为推动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构建消音降噪的表面机构,所述通腔周向密集设有若干用于消音降噪的浅微沉孔,所述引流室、所述引流腔和所述通腔均内设有吸音层。
[0013]进一步的,为达成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精控涡旋叶片间相位差,所述离心叶轮外周设有用于监测的若干检测棒,所述检测棒电连接外设相位仪。
[0014]进一步的,为完善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防意外干涉碰撞的安防举措,所述引流室内设有用于感测扭矩压力的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
[0015]进一步的,为给予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集中管控统一处理的赋能,所述步进电机、扭矩传感器和外设相位仪均电连接主控台。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引流仓两侧对称设置等速异向旋转的离心叶轮,建议涡旋叶片n值取3,三叶草结构的离心叶轮对应涡旋叶片间相位差角度为600,n值过大容易造成涡旋叶片尺寸过小且配合困难;类比齿轮的无接触啮合,的两侧离心叶轮轴间距、涡旋叶片形状和安全余量合理配置,可实现两侧涡旋叶片间循环推动气流和有序集流提速;建议任一离心叶轮以中间轮或减速器过渡啮合另一侧的离心叶轮,两侧涡流叶片反向安装且错位设定角度规避碰撞干涉,合力对气体施以能量,使其经集流口沿引流腔入通腔完成气流前提速,两侧背向异转离心叶轮错相接力完成气流中提速,双孔汇拢引流腔经进风口进入通腔,容积骤小以扼流实现气流后提速,蜗舌瓶颈收窄助力提升流速;据伯努利方程封闭区域能量守恒定律,经通腔延伸导流成高速气流至出风口,部分动压转为静压;通腔内建议整体铸造或锻压变径异深浅微沉孔,沉孔多腔结构形成阻性抗共振消声器增强消音降噪效果,吸音层可除音减噪,加强肋板增固维稳且平衡分流以规避喘流现象,满足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提升流速和消减噪音的需求。
[0018]2、通过增设相位仪连接的检测棒精准校测两侧对应涡旋叶片间相位差是否符合设定偏差以确保匹配错位准确运行;若发生干涉挤压碰撞,势必造成扭矩压力陡增现象,故设置扭矩传感器准确感测扭矩压力变化状况,从而有效防止突发意外或气流异变导致故障问题,多部件连接主控台便于集中管控统一处理,完成及时反馈快速响应,综合实现带可靠
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安全可靠和稳定持久的效果。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的掀顶后的立面爆炸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是图1中B处的剖面放大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仓(1)和设于所述引流仓(1)后端的弧形蜗壳体(2);所述引流仓(1)前端设有引流室(3),所述引流室(3)后端设有引流腔(4),所述引流腔(4)连接所述引流室(3)中部;所述引流室(3)两侧对称设有用于等速异向旋转的离心叶轮(5);所述离心叶轮(5)中心均设n个涡旋叶片(6);两侧对应所述涡旋叶片(6)间相位差角度设为π/n;所述离心叶轮(5)轴间距和所述涡旋叶片(6)规格对应设置;所述离心叶轮(5)和所述引流腔(4)轴向平行;所述引流腔(4)后端连接所述蜗壳体(2);所述蜗壳体(2)包括内部设有的蜗壳内衬(7)和外部设有的蜗壳外壳(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靠蜗壳装置的风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衬(7)和所述蜗壳外壳(8)间容置有通腔(9);所述通腔(9)前端设有进风口(10),后端设有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10)同轴连通所述引流腔(4);所述出风口(11)底部内凹设有用于拔风引流的蜗舌(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良袁军凯陈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广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