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02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包括:叶轮盘、叶片主体和接合端头,叶轮盘的外周设有若干接合端子,接合端头固定安装于叶片主体的一端,接合端头活动套接于叶轮盘的内侧,叶片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头,叶片主体的表面设有若干扰流凸块,叶片主体的表面电镀附着有耐磨涂层,接合端头的内侧设有套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翼面结构,利用叶片主体表面耐磨涂层结构提高导流翼面和背翼面表面耐磨强度,并在扰流凸块的导流下使表面高速气流得到梳理避免乱流在导流翼面表面的冲击,使气流沿离心方向进行旋流减弱对叶片主体的磨损效应,以达到耐磨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具体为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

技术介绍

[0002]涡轮是涡轮增压器的动力核心,而涡轮叶片作为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部件,在涡轮系统中起到能量转换的作用。对于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构件涡轮叶片,常使用铸钢材料,存在表面易变形、强度较低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涡轮叶片不可避免地会经受高压气流、岩石碎屑等的磨损作用,从而发生磨损失效,使得整体动平衡降低,出现异响加速损耗。
[0003]现有的耐磨损叶片主要通过改叶片铸造技术,在材料材质上进行改进,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是使用高性能合金或电解加工来提升涡轮叶片在苛刻工况下的耐磨性能,但是使用该方法不仅成本高昂且性能提升效果一般,在长时间使用中仍会出现动平衡失常导致运动震颤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包括:叶轮盘、叶片主体和接合端头,所述叶轮盘的外周设有若干接合端子,所述接合端头固定安装于叶片主体的一端,所述接合端头活动套接于叶轮盘的内侧,所述叶片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头,所述叶片主体的表面设有若干扰流凸块,所述叶片主体的表面电镀附着有耐磨涂层,所述接合端头的内侧设有套齿槽,所述接合端子的内侧设有与套齿槽相适配的锁齿,所述接合端头的外侧设有与接合端子内侧相抵接的限位抵面。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叶片主体包括翼头、翼尾线以及位于叶片主体两侧的导流翼面和背翼面,所述翼头呈水滴钝头结构,所述叶片主体从近叶轮盘圆心端至远离叶轮盘圆心端呈扭曲状,且叶片主体的厚度逐渐降低。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扰流凸块呈弧面凸起结构,所述扰流凸块的数量为若干,且若干扰流凸块呈相互平行布置于导流翼面表面。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耐磨涂层为TiN涂层结构,所述导流翼面和背翼面的表面呈圆滑光面结构。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齿槽活动套接于锁齿的外侧,所述套齿槽的内侧与锁齿的外侧以及限位抵面的外侧与接合端子的内侧之间均设有活动间隙。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齿呈塔状结构,所述套齿槽的内侧设有与锁齿相互契合的凸棱。
[0011]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翼面结构,利用叶片主体表面耐磨涂层结构提高
翼头和翼尾线表面耐磨强度,并在扰流凸块的导流下使表面高速气流得到梳理避免乱流在翼头表面的冲击,使气流沿离心方向进行旋流减弱对叶片主体的磨损效应,以达到耐磨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接合端子和接合端头结构,并利用配重头进行各个叶片主体的配重调节,在叶片主体高速旋转运动中由接合端子与接合端头的嵌合状态进行叶片主体的固定,并通过套齿槽和接合端子之间的配合间隙使叶片主体在运动中具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以在运动中自动达到动平衡状态,降低因运动震颤导致的机械磨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叶片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叶片主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00、叶轮盘;110、接合端子;
[0019]200、叶片主体;210、配重头;220、扰流凸块;201、翼头;202、翼尾线;203、导流翼面;204、背翼面;
[0020]300、接合端头;310、套齿槽;320、限位抵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
[0023]结合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包括:叶轮盘100、叶片主体200和接合端头300,叶轮盘100的外周设有若干接合端子110,接合端头300固定安装于叶片主体200的一端,接合端头300活动套接于叶轮盘100的内侧,叶片主体20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头210,叶片主体200的表面设有若干扰流凸块220,叶片主体200的表面电镀附着有耐磨涂层,接合端头300的内侧设有套齿槽310,接合端子110的内侧设有与套齿槽310相适配的锁齿,接合端头300的外侧设有与接合端子110内侧相抵接的限位抵面320。
[0024]在该实施例中,叶片主体200包括翼头201、翼尾线202以及位于叶片主体200两侧的导流翼面203和背翼面204,翼头201呈水滴钝头结构,叶片主体200从近叶轮盘100圆心端至远离叶轮盘100圆心端呈扭曲状,且叶片主体200的厚度逐渐降低。
[0025]具体的,通过叶片主体200的特殊翼形结构提高气流增压效率并由水滴钝头降低风阻以减小气流对叶片主体200的冲撞效应,降低磨损,叶片主体200由近端至远端质量降低以减小离心力的影响。
[0026]在该实施例中,扰流凸块220呈弧面凸起结构,扰流凸块220的数量为若干,且若干扰流凸块220呈相互平行布置于导流翼面203表面。
[0027]具体的,在扰流凸块220的导流下使表面高速气流得到梳理避免乱流在导流翼面
203表面的冲击,使气流沿离心方向进行旋流减弱对叶片主体200的磨损效应。
[0028]在该实施例中,耐磨涂层为TiN涂层结构,导流翼面203、背翼面204的表面呈圆滑光面结构,利用TiN涂层结构提高叶片主体200的抗冲蚀强度。
[0029]在该实施例中,套齿槽310活动套接于锁齿的外侧,套齿槽310的内侧与锁齿的外侧以及限位抵面320的外侧与接合端子110的内侧之间均设有活动间隙。
[0030]进一步的,锁齿呈塔状结构,套齿槽310的内侧设有与锁齿相互契合的凸棱。
[0031]具体的,通过套齿槽310和接合端子110之间的配合间隙使叶片主体200在运动中具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以在运动中自动达到动平衡状态,降低因运动震颤导致的机械磨损,利用塔状锁齿和套齿槽310的契合避免叶片主体200在高速离心下脱离。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盘(100)、叶片主体(200)和接合端头(300),所述叶轮盘(100)的外周设有若干接合端子(110),所述接合端头(300)固定安装于叶片主体(200)的一端,所述接合端头(300)活动套接于叶轮盘(100)的内侧,所述叶片主体(20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头(210),所述叶片主体(200)的表面设有若干扰流凸块(220),所述叶片主体(200)的表面电镀附着有耐磨涂层,所述接合端头(300)的内侧设有套齿槽(310),所述接合端子(110)的内侧设有与套齿槽(310)相适配的锁齿,所述接合端头(300)的外侧设有与接合端子(110)内侧相抵接的限位抵面(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耐磨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主体(200)包括翼头(201)、翼尾线(202)以及位于叶片主体(200)两侧的导流翼面(203)和背翼面(204),所述翼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俊曹红艳韩青李涛涛杨平陆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特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