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9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燃气体输送技术领域,是一种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其包括排液罐,排液罐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液罐下部和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液罐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排液罐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脱气管线和出气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采用氮气对排液罐内含可燃气体的液体进行脱除,上升的可燃气体经过除雾挡板除雾后至高空排放,排液罐内脱气的液体送至公用工程系统回用,满足了法规要求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可燃气体输送
,是一种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化工类企业可燃工艺气体管线由于长距离输送,往往在管道低点存在积液情况,长时间积液不进行排放将严重影响气体输送,进而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原有工艺设计路线主要为在管线低点处设置排液导淋,导淋引至地面或地沟排放。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2018)第5.5.17条规定,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内的凝结液应密闭回收。按原有设计,目前现有的排放方式已不能满足法规要求,且存在水资源浪费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对可燃气体的处置存在的排放不合规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包括排液罐,排液罐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液罐下部和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液罐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排液罐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脱气管线和出气管线,脱气管线的一端伸入排液罐内部,脱气管线伸入排液罐内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气体喷环,气体喷环上部和侧部分别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进气孔,排液罐上部内侧固定安装有除雾挡板,除雾挡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升气孔,除雾挡板位于进液口的上方。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还包括PLC控制器,排液罐侧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进液管线、出液管线、脱气管线和出气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各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7]上述排液罐上部内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固定件,除雾挡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排液罐内。
[0008]上述固定件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排液罐上部内壁上均布有至少两个上固定块,每个上固定块上设有上固定孔,对应每个上固定块位置的除雾挡板的上部设有下固定块,对应每个上固定孔位置的下固定块上设有下固定孔,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0009]上述气体喷环上部和侧部分别沿圆周均布有四个进气孔,除雾挡板上设有五个上下贯通的升气孔。
[0010]上述出液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输送泵。
[0011]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采用氮气对排液罐内含可燃气体的液体进行脱除,上升的可燃气体经过除雾挡板除雾后至高空排放,排液罐内脱气的液体送至公用工程系统回用,满足了法规要求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安全、
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3]附图2为附图1中的排液罐内部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附图1中的除雾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为附图1中的气体喷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排液罐,2为进液管线,3为出液管线,4为脱气管线,5为出气管线,6为气体喷环,7为进气孔,8为除雾挡板,9为升气孔,10为液位传感器,11为电磁阀,12为上固定块,13为下固定块,14为上固定孔,15为下固定孔,16为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附图1、3、4所示,该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包括排液罐1,排液罐1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液罐1下部和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液罐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液管线2和出液管线3,排液罐1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脱气管线4和出气管线5,脱气管线4的一端伸入排液罐1内部,脱气管线4伸入排液罐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气体喷环6,气体喷环6上部和侧部分别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进气孔7,排液罐1上部内侧固定安装有除雾挡板8,除雾挡板8上设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升气孔9,除雾挡板8位于进液口的上方。
[0021]原有工艺对含可燃气体的积液的处置方式主要为在管线低点处设置排液导淋,导淋引至地面或地沟排放。而本技术不仅通过设置的气体喷环6,使得氮气经脱气管线4由进气孔7均匀分布于含可燃气体的液体中,通过扰动、降低可燃气体分压等方式,去除液体中溶解的可燃气体;本技术还通过设置的除雾挡板8,使得经过氮气气提上升液体中的可燃气体,气流中的水分子碰撞并附着于排液罐1内壁及除雾挡板8表面后,受自重顺延其表面下落,达到除雾效果。
[0022]本技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需要,进液口和除雾挡板8均设置在位于排液罐1上封头的下方,且除雾挡板8的位置设置在高于进液口位置20cm处,出气管线5末端出气口处设置在高于周围建筑或平台的3.5m处;根据需要,除雾挡板8上的升气孔9直径为排液罐1直径的1/6;根据需要,气体喷环6的进气孔7直径为气体喷环6直径的1/20。
[0023]总之,本技术采用氮气对排液罐1内含可燃气体的液体进行脱除,上升的可燃气体经过除雾挡板8除雾后至高空排放,排液罐1内脱气的液体送至公用工程系统回用,满足了法规要求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002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5]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PLC控制器,排液罐1侧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0,进液管线2、出液管线3、脱气管线4和出气管线5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1,液位传感器10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各电磁阀1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使得当排液罐1内液位上升至设定的最高限时,关闭进液管线2上的电磁阀11,打开脱气管线4和出气管线5上的电磁阀11,经过脱气放空10min后,开启出液管线3上的电磁阀11,将脱气后的液体输送至公用工程系统回用。本装置采用的PLC控制器、液位传感器为现有公知公用的设备。
[0026]如附图1、2所示,排液罐1上部内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固定件,除雾挡板8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排液罐1内。
[0027]如附图1、2所示,固定件包括上固定块12和下固定块13,排液罐1上部内壁上均布有至少两个上固定块12,每个上固定块12上设有上固定孔14,对应每个上固定块12位置的除雾挡板8的上部设有下固定块13,对应每个上固定孔14位置的下固定块13上设有下固定孔15,上固定孔14和下固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罐,排液罐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液罐下部和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液罐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排液罐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固定连通有脱气管线和出气管线,脱气管线的一端伸入排液罐内部,脱气管线伸入排液罐内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气体喷环,气体喷环上部和侧部分别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进气孔,排液罐上部内侧固定安装有除雾挡板,除雾挡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升气孔,除雾挡板位于进液口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排液罐侧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进液管线、出液管线、脱气管线和出气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各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燃气体输送管线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液罐上部内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固定件,除雾挡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排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彭勇许鹏飞李高林王国军汪彦荣张欣邹旭东王庭瑞张学文任富军邓彬孙磊曹明东吕高祺史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