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81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属于纺织品后整理机械领域。包括导向组件、涂液组件和调节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涂液组件包括第一涂液辊、第一液槽、第二涂液辊和第二液槽,第一涂液辊下方设有第一液槽,第二涂液辊下方设有第二液槽。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辊、第二张力辊和导辊,第二张力辊和导向辊配合设置。面料顺次经过第一张力辊、第一导向辊、第一涂液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第二涂液辊、第二张力辊和导辊。一次加工过程中对面料完成双面涂液,且面料上下表面涂液效果一致。面料上下表面涂液效果一致。面料上下表面涂液效果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料双面辊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品后整理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料双面辊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涂液的处理方式分为双面涂液和单面涂液,目前大多数设备仅能用于单面涂液,需要二次加工才能完成双面涂液。涂液完成后面料需进入烘干系统烘干,对于耐热性较差的面料而言,两次的高温烘干对面料吃凉影响较大,且进行两次涂液加工时,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倒卷、加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能源浪费。
[0003]现有双面涂液设备,如CN216296875U所述,具有以下缺陷:
[0004](1)进行双面涂液工作时,面料下表面由第二涂布辊涂布,面料上表面由第一涂布辊和压辊配合涂布,压辊与第二涂布辊配合连接。其中第一涂布辊和第二涂布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第一涂布辊直接和料盘配合涂布,压辊通过第二料盘间接间接和料盘配合涂布。面料上下表面涂布结构和过程的不同,导致上下表明涂布效果不一致。
[0005](2)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辊和第三限位辊,且第二涂布辊上端高于第二限位辊和第三纤维辊,面料下表面与第二涂布辊贴合,增加面料下表面与第二涂布辊接触面积,减少面料上表面与压辊接触面积,导致面料上表面涂布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料双面辊涂装置,一次加工过程中对面料完成双面涂液,且面料上下表面涂液效果一致。
[0007]本技术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包括:放卷系统、辊涂系统、配液系统、循环给液系统、烘干系统和收卷系统。面料顺次经过放卷系统、辊涂系统、烘干系统和收卷系统,循环给液系统与辊涂系统连接,配液系统与循环给液系统连接;
[0008]辊涂系统包括导向组件、涂液组件和调节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
[0009]涂液组件包括第一涂液辊、第一液槽、第二涂液辊和第二液槽,第一涂液辊下方设有第一液槽,第二涂液辊下方设有第二液槽;
[0010]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辊、第二张力辊和导辊,第二张力辊和导向辊配合设置;
[0011]面料顺次经过第一张力辊、第一导向辊、第一涂液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第二涂液辊、第二张力辊和导辊。
[0012]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0013]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放卷系统放出面料,进入辊涂系统进行双面涂布,双面涂布结束后由烘干系统进行烘干,最后由收卷系统收起面料。循环给液系统对辊涂系统所用料液进行循环供给,配液系统对循环给液系统提供料液。
[0014]第一涂液辊和第一液槽配合、对面料初始上表面涂液,第二涂液辊和第二液槽配合对面料初始下表面涂液,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使面料初始上表面与第一涂液辊紧密
贴合并增加接触棉结,第二导向辊和第二张力辊使面料初始下表面于第二涂液辊紧密贴合并并增大接触棉结,
[0015]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第一导向辊上端低于第一张力辊上端设置,第一张力辊使面料拉紧,避免褶皱影响涂布。
[0016]第一涂液辊上端高于第一导向辊下端设置、第二导向辊上端低于第一涂液辊上端设置,保证面料初始上表面与第一涂液辊紧密贴合并增大接触面积。
[0017]第三导向辊下端低于第二涂液辊上端设置,第二张力辊下端低于第二涂液辊上端设置,保证面料初始下表面与第二涂液辊紧密贴合并增大接触面积。
[0018]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第一涂液辊设于第一张力辊和第一导向辊之间,第一涂液辊设于第二导向辊和第一导向辊之间,第三导向辊设于第二导向辊下侧,第二涂液辊设于第三导向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
[0019]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面料顺次经过第一张力辊上端、绕过第一导向辊后经第一涂液辊上端、从外侧绕过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经过第二涂液辊上端、从第二张力辊和导辊之间穿过,进入烘干系统。
[0020]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第二张力辊连接气缸,气缸控制第二张力辊上下移动,第二张力辊下移与道辊接触时,进行轧布工序,轧出面料多余涂液。当第二张力辊上移时,仅起张紧功能。面料是否需要轧布由具体情况而定。
[0021]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第一涂液辊和第二涂液辊分别连接电机,使第一涂液辊和第二涂液辊可单独启停。
[0022]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循环给液系统包括循环给液泵,循环给液泵与第一液槽通过第一液槽进液管和第一液槽排液管连接,循环给液泵与第二液槽通过第二液槽进液管和第二液槽排液管连接。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配液系统通过配液管导与循环给液系统连接。
[0023]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烘干系统包括纠偏辊,防止面料跑偏。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设置第一涂液辊和第一液槽、第二涂液辊和第二液槽,第一涂液辊和第二涂液辊直接接触面料和液料,面料上下表面涂布方式一致,因此涂布效果一致。
[0026](2)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和第二张力辊并且第一导向辊上端和第二导向辊下端低于第一涂液辊上端设置,第三导向辊下端和第一张力辊下端低于第二涂液辊上端设置,使第一涂液辊和第二涂液辊与面料紧密贴合,增加了第一涂液辊与第二涂液辊与面料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涂布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放卷系统;2、辊涂系统;3、收卷系统;4、烘干系统;5、循环给液系统;6、配液系统;7、第一液槽进液管;8、第一液槽排液管;9、第二液槽进液管;10、第二液槽排液管;11、配液管;201、第二导向辊;202、第一张力辊;203、第一涂液辊;204、第一液槽;205、第一导向辊;206、气缸;207、第二张力辊;208、导辊;209、第二涂液辊;210、第二液槽;211、第三导向辊;401、纠偏辊;501、循环给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包括:放卷系统1、辊涂系统2、配液系统6、循环给液系统5、烘干系统4和收卷系统3,面料顺次经过放卷系统1、辊涂系统2、烘干系统4和收卷系统3。
[0031]辊涂系统2包括导向组件、涂液组件和调节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205、第二导向辊201和第三导向辊211。
[0032]涂液组件包括第一涂液辊203、第一液槽204、第二涂液辊209和第二液槽210,第一液槽204设于第一涂液辊203下方,第二液槽210设于第二涂液辊209下方,第一涂液辊203和第二涂液辊209下端没入液料设置。
[0033]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辊202、第二张力辊207和导辊208,第二张力辊207和导辊208配合设置。第二张力辊207与气缸206连接,气缸206控制第二张力辊207上下移动。
[0034]第一导向辊205上端低于第一张力辊202上端设置、第一涂液辊203上端高于第一导向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系统(1)、辊涂系统(2)、配液系统(6)、循环给液系统(5)、烘干系统(4)和收卷系统(3),面料顺次经过放卷系统(1)、辊涂系统(2)、烘干系统(4)和收卷系统(3),循环给液系统(5)与辊涂系统(2)连接,配液系统(6)与循环给液系统(5)连接;辊涂系统(2)包括导向组件、涂液组件和调节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205)、第二导向辊(201)和第三导向辊(211);涂液组件包括第一涂液辊(203)、第一液槽(204)、第二涂液辊(209)和第二液槽(210),第一涂液辊(203)下方设有第一液槽(204),第二涂液辊(209)下方设有第二液槽(210);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辊(202)、第二张力辊(207)和导辊(208),第二张力辊(207)和导辊(208)配合设置;面料顺次经过第一张力辊(202)、第一导向辊(205)、第一涂液辊(203)、第二导向辊(201)、第三导向辊(211)、第二涂液辊(209)、第二张力辊(207)和导辊(2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辊(205)上端低于第一张力辊(202)上端设置、第一涂液辊(203)上端高于第一导向辊(205)下端设置、第二导向辊(201)上端低于第一涂液辊(203)上端设置、第三导向辊(211)下端低于第二涂液辊(209)上端设置,第二张力辊(207)下端低于第二涂液辊(209)上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双面辊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涂液辊(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萌萌刘德铭周朝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