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37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包括罐体,其顶部设有进料管、底部设有出料管、侧部设有夹套,夹套内设有电加热板,罐体外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伸入至罐体上部内且其下部两侧上对称设有两倒L形搅拌轴,两倒L形搅拌轴竖向部分相对的一侧上均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搅拌框,罐体外底部中心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电机相反且其伸入至罐体下部内,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连有中空搅拌轴,中空搅拌轴内设有支杆,支杆上绕设有加热电阻丝,中空搅拌轴外部两侧上均设有与第一方形搅拌框交错的若干第二方形搅拌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轴双向搅拌,并能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双向加热,更能保证焖制质量。证焖制质量。证焖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


[0001]本技术属于焖制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焖制工序是火锅底料、复合酱料等食品生产时不可或缺的一道加工工序,经过焖制处理后的食品的口味更佳。焖制工序需要使用焖制罐,现有常规的焖制罐多采用单轴式的搅拌器进行搅拌,例如申请号为“201921616199.5”的“焖制机”的技术专利等,并通过罐体外侧的加热保温夹套对罐体进行加热保温。但仅靠单轴式搅拌器的搅拌效果不佳,搅拌力度不足,致使物料混合得不够均匀完全,物料各处受热不均且不充分,而夹套式加热由外侧向内加热,易造成罐体内边部物料与中心物料温差大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物料各处的受热均匀性,使得整体的焖制质量不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采用双轴双向搅拌,并能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双向加热,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包括底座和通过若干支柱架设在底座上的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一侧设有带有进料阀的进料管、底部一侧设有带有出料阀的出料管、侧部设有夹套,所述夹套内紧贴罐体外壁呈圆周间隔分布有若干电加热板,所述罐体的外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贯穿第一电机箱的底部和罐体的顶部伸入至罐体的上部内,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下部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倒L形搅拌轴,两倒L形搅拌轴的竖向部分相对的一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搅拌框,所述罐体的外底部中心设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输出轴朝上贯穿第二电机箱的顶部和罐体的底部伸入至罐体的下部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搅拌轴,所述中空搅拌轴的内部竖向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绕设有加热电阻丝,所述中空搅拌轴外部的两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方形搅拌框,所述第一方形搅拌框与第二方形搅拌框间隔交错分布且两者的上下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搅拌杆、左右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横向搅拌杆。
[0005]优选的,两所述倒L形搅拌轴相背的一侧上均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与罐体的内侧壁抵接。
[000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顶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夹套的外侧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电加热板、加热电阻丝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夹套的内壁上设有气凝胶毡、外壁上设有泡沫铝涂层。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的顶端通过上减震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底端设有下减震板,所述上减震板与下减震板均由泡沫铝制成且下减震板的底部
设有橡胶防滑垫。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侧中部均设有液压缸,四组液压缸的活塞杆均朝下且位于左右侧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万向轮、位于前后侧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定向轮,液压缸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时,万向轮和定向轮的底端均高于橡胶防滑垫的底面。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一万向轮的一侧侧面上架设有推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先打开进料阀,经进料管将待焖制的物料送入罐体中。进料完成后,关闭进料阀,并启动电加热板和加热电阻丝,电加热板可从罐体外侧由外向内进行加热焖制,而加热电阻丝可直接从罐体的内部中心由内向外进行加热焖制,相互配合形成双向加热焖制,可使物料各处受热更加均匀有效,避免原有单向加热造成的边部物料与中心物料温差大的问题,更能有效提高焖制的效率和质量。加热焖制的过程中,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运行可带动两倒L形搅拌轴及其上的第一方形搅拌框整体做周向转动运动,第二电机的运行可带动中空搅拌轴及其上的第二方形搅拌框整体做与倒L形搅拌轴方向相反的周向转动运动,加上第一方形搅拌框与第二方形搅拌框的交错分布以及两者上的多个竖向搅拌杆和横向搅拌杆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物料的双轴双向的高效高质量混合搅拌处理,搅拌效果更加且力度充足,能够使物料相互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完全,进而可进一步增强物料各处的受热均匀性和充分性,更有利于大大提高焖制的效率和质量。焖制完成后,打开出料阀,经出料管出料即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两倒L形搅拌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空搅拌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为底座,2为支柱,3为罐体,4为进料阀,5为进料管,6为出料阀,7为出料管,8为夹套,9为电加热板,10为第一电机箱,11为第一电机,12为倒L形搅拌轴,13为第一方形搅拌框,14为第二电机箱,15为第二电机,16为中空搅拌轴,17为支杆,18为加热电阻丝,19为第二方形搅拌框,20为竖向搅拌杆,21为横向搅拌杆,22为刮板,23为温度传感器,24为控制器,25为气凝胶毡,26为支腿,27为上减震板,28为下减震板,29为橡胶防滑垫,30为液压缸,31为万向轮,32为定向轮,33为推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至4所示,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包括底座1和通过若干支柱2架设在底座1上的罐体3。罐体3的顶部一侧设有带有进料阀4的进料管5、底部一侧设有带有出料阀6的出料管7、侧部设有夹套8,夹套8内紧贴罐体3的外壁呈圆周间隔分布有若干电加热板9,使得在使用时,可由进料管5箱罐体3内送入待焖制的物料,利用夹套8内的电加热板9从罐体3的外侧对罐体3进行加热焖制,焖制完成后又能通过出料管7出料。电加热板9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0019]罐体3的外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箱10,第一电机箱10内设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朝下贯穿第一电机箱10的底部和罐体3的顶部伸入至罐体3的上部内,且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下部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倒L形搅拌轴12,两倒L形搅拌轴12的竖向部分相对的一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搅拌框13。罐体3的外底部中心设有第二电机箱14,第二电机箱14内设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输出轴朝上贯穿第二电机箱14的顶部和罐体3的底部伸入至罐体3的下部内。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搅拌轴16,中空搅拌轴16的内部竖向设有支杆17,支杆17上绕设有加热电阻丝18。中空搅拌轴16外部的两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方形搅拌框19,第一方形搅拌框13与第二方形搅拌框19间隔交错分布且两者的上下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搅拌杆20、左右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横向搅拌杆21;
[0020]使用时,先打开进料阀4,经进料管5将待焖制的物料送入罐体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用焖制罐,包括底座和通过若干支柱架设在底座上的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一侧设有带有进料阀的进料管、底部一侧设有带有出料阀的出料管、侧部设有夹套,所述夹套内紧贴罐体外壁呈圆周间隔分布有若干电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贯穿第一电机箱的底部和罐体的顶部伸入至罐体的上部内,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下部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倒L形搅拌轴,两倒L形搅拌轴的竖向部分相对的一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搅拌框,所述罐体的外底部中心设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输出轴朝上贯穿第二电机箱的顶部和罐体的底部伸入至罐体的下部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搅拌轴,所述中空搅拌轴的内部竖向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绕设有加热电阻丝,所述中空搅拌轴外部的两侧上均呈上下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方形搅拌框,所述第一方形搅拌框与第二方形搅拌框间隔交错分布且两者的上下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搅拌杆、左右两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横向搅拌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振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道赢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