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37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沉泥井通过进水管与外部沟渠连通,沟渠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管流入沉泥井内,水中的杂质沉入沉泥井的底部;沉泥井通过另一根进水管与储水池连通,使得水能够排入储水池内进行储存;灌溉管道埋设于地表之下,灌溉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湿润土壤的灌溉单元,灌溉管道的一端与储水池内的水泵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水池连通。水泵启动后,水流流入灌溉管道内,通过灌溉单元湿润土壤,为植被提供水分,灌溉管道内的水通过回流管道流回储水池内,水流通过上述循环完成对土壤的湿润,实现了对雨水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因缺水导致的植被死亡,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


[0001]本技术涉及到水土保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

技术介绍

[0002]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在环境气候比较干旱的区域,植被可能因缺水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土地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这些区域通常缺乏对雨水进行重复利用的设施,雨水仅能在短时间内滋养地层表面的植被,随后大部分便渗透至地层深处,无法被植被轻易利用,降雨后的一段时间后植被又将陷入缺水的状况,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的雨水管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
[0004]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包括:储水池、沉泥井、进水管、水泵、灌溉管道、灌溉单元和回流管道;沉泥井和储水池均埋设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沉泥井通过一根进水管与外部沟渠连通,通过另一根进水管与储水池连通;灌溉管道埋设于地表下,灌溉管道的一端与储水池内安装的水泵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水池连通;若干个竖直的灌溉单元安装于灌溉管道的顶部并与灌溉管道连通。
[0006]优选的,灌溉管道包括输水管、主水管和次水管;输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泵和主水管的一端连通;主水管的管壁上等间隔连接有若干根次水管,次水管垂直于主水管,距离输水管最远的一根次水管的末端与回流管道连通,其余次水管的末端封闭。
[0007]优选的,若干个灌溉单元等间隔安装于次水管的管壁顶部,灌溉单元与次水管连通。
[0008]优选的,灌溉单元包括安装筒、固定块、固定板、套环和吸水绳;安装筒固定于次水管的管壁顶部并与次水管内部连通;安装筒侧壁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顶部设有插槽;固定板固定于插槽内,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套环,套环的侧壁上设有螺孔并安装有螺栓;吸水绳的顶端安装于套环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底端穿过安装筒伸入次水管内部。
[0009]优选的,还包括溢水管道,溢水管道的一端与储水池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排水渠连通。
[0010]优选的,次水管靠近主水管的一端的高度高于远离主水管的一端。
[0011]优选的,相邻两根次水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至1.5米。
[0012]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提供的水土保持雨水管网,沉泥井通过进水管与外部沟渠连通,在降雨时,沟渠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管流入沉泥井内,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沉入沉泥井的底部;沉泥井通过另一根进水管与储水池连通,使得水能够排入储水池内进行储存;灌溉管道埋设
于地表之下,灌溉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湿润土壤的灌溉单元,灌溉管道的一端与储水池内的水泵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水池连通。水泵启动后,水流流入灌溉管道内,通过灌溉单元湿润土壤,为植被提供水分,灌溉管道内的水通过回流管道流回储水池内,水流通过上述循环完成对土壤的湿润,实现了对雨水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因缺水导致的植被死亡,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中的水土保持雨水管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技术中的水土保持雨水管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为本技术中的灌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在各附图中:1、储水池;2、沉泥井;3、进水管;4、水泵;5、灌溉管道;6、灌溉单元;7、回流管道;8、溢水管道;51、输水管;52、主水管;53、次水管;61、安装筒;62、固定块;63、固定板;64、套环;65、吸水绳;6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包括:储水池1、沉泥井2、进水管3、水泵4、灌溉管道5、灌溉单元6和回流管道7;沉泥井2和储水池1均埋设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沉泥井2通过一根进水管3与外部沟渠连通,通过另一根进水管3与储水池1连通;灌溉管道5埋设于地表下,灌溉管道5的一端与储水池1内安装的水泵4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7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7的另一端与储水池1连通;若干个竖直的灌溉单元6安装于灌溉管道5的顶部并与灌溉管道5连通。
[0022]本技术的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沉泥井2通过进水管3与外部沟渠连通,在降雨时,沟渠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管3流入沉泥井2内,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沉入沉泥井2的底部;沉泥井2通过另一根进水管3与储水池1连通,使得水能够排入储水池1内进行储存;灌溉管道5埋设于地表之下,灌溉管道5上安装有用于湿润土壤的灌溉单元6,灌溉管道5的一端与储水池1内的水泵4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7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7的另一端与储水池1连通。水泵4启动后,水流流入灌溉管道5内,通过灌溉单元6湿润土壤,为植被提供水分,灌
溉管道5内的水通过回流管道7流回储水池1内,水流通过上述循环完成对土壤的湿润,实现了对雨水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因缺水导致的植被死亡,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包括:储水池1、沉泥井2、进水管3、水泵4、灌溉管道5、灌溉单元6和回流管道7。其中,沉泥井2和储水池1均埋设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通过盖板盖住。沉泥井2通过一根进水管3与外部沟渠连通,在发生降雨时,沟渠内的水流能够通过进水管3流入沉泥井2内。沉泥井2通过另一根进水管3与储水池1连通,水流经过沉泥井2沉淀下杂质之后流入储水池1内。灌溉管道5埋设于地表下,灌溉管道5的一端与储水池1内安装的水泵4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7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7的另一端与储水池1连通,水泵4启动后可将储水池1内的水输送至灌溉管道5内,并经过回流管道7流回储水池1内进行循环。若干个竖直的灌溉单元6安装于灌溉管道5的顶部并与灌溉管道5连通,灌溉单元6可汲取灌溉管道5内的水分并润湿灌溉单元6附近的土壤。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池(1)、沉泥井(2)、进水管(3)、水泵(4)、灌溉管道(5)、灌溉单元(6)和回流管道(7);沉泥井(2)和储水池(1)均埋设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沉泥井(2)通过一根进水管(3)与外部沟渠连通,通过另一根进水管(3)与储水池(1)连通;灌溉管道(5)埋设于地表下,灌溉管道(5)的一端与储水池(1)内安装的水泵(4)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7)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7)的另一端与储水池(1)连通;若干个竖直的灌溉单元(6)安装于灌溉管道(5)的顶部并与灌溉管道(5)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其特征在于,灌溉管道(5)包括输水管(51)、主水管(52)和次水管(53);输水管(51)的两端分别与水泵(4)和主水管(52)的一端连通;主水管(52)的管壁上等间隔连接有若干根次水管(53),次水管(53)垂直于主水管(52),距离输水管(51)最远的一根次水管(53)的末端与回流管道(7)连通,其余次水管(53)的末端封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土保持雨水管网,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灌溉单元(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雪许黎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南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