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04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阻尼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单向轴承、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弹簧,第一壳体中设置有一端呈敞口状的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阶梯环,阶梯环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壳体的敞口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内壁套在单向轴承上,第一容置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适配连接的第二螺纹,第一垫圈抵接在单向轴承靠近第二壳体一侧,第二垫圈一侧抵接单向轴承,另一侧抵接第一容置腔底壁,弹簧一端抵接第二壳体,另一端伸入第一容置腔抵接第一垫圈。本申请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可以调节阻尼,可以减震、缓冲,受到轴向冲击不易损坏。受到轴向冲击不易损坏。受到轴向冲击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上阻尼器的种类、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单向轴承阻尼结构较为常见,如现有公开专利申请号202120080964.7,该专利通过单向轴承仅可单向转动,即一个方向(无阻尼力方向)可以自由转动,另一个方向(有阻尼力方向)为锁死状态。当单向轴承阻尼结构为锁死状态时,转轴转动的方向为单向轴承不可转动的方向,转轴带动单向轴承及轴承套同时转动,使轴承套在转动时挤压阻尼油,从而产生阻尼,使转轴缓慢转动。一般的单向轴承阻尼结构中,阻尼力都是设定好的,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产品对于阻尼的需求,阻尼结构使用阻尼油,减震和缓冲效果较差,当受到轴向冲击后容易造成结构零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阻尼力都是设定好的,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产品对于阻尼的需求,减震和缓冲效果较差,当受到轴向冲击后容易造成结构零件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结构,包括:
[0005]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置有一端呈敞口状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阶梯环,所述阶梯环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连接处呈台阶状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内径,所述阶梯环上设置有限位凹槽;
[0006]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内壁套在所述单向轴承上,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上对应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孔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0007]第二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相连的第二螺纹;
[0008]第一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二内壁中,抵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第一垫圈对应所述限位凹槽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
[0009]第二垫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壁中,抵接所述单向轴承外圈,且抵接所述第一容置腔底壁,所述第二垫圈对应所述限位凹槽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0010]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抵接所述第一垫圈。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一端呈敞口状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敞口一端,所述弹簧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抵接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上对应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为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上的外螺纹。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上的内螺纹。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二通孔的环形定位凸起,所述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环形定位凸起上。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凹槽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定位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深度。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所述第二壳体的多个调节孔。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调节孔围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
[00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阻尼结构,通过设置弹簧挤压第一垫圈,为了克服轴向压力的作用,单向轴承在锁死状态转动时,单向轴承的外圈与内圈一起转动,单向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摩擦,产生摩擦阻尼,且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螺纹连接,通过调节第二壳体与单向轴承之间的距离,改变弹簧压缩量,从而改变第二壳体与第一垫片对弹簧的挤压力度,进而达到调节阻尼的效果,同时当受到轴向冲击后,由于弹簧的设置不易造成结构零件的损坏,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且设置阶梯环,保障单向轴承的外圈抵接第一垫圈中部,保障第一垫圈受力均匀,第二内壁内径较大,可以将弹簧做大,适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8]1、第一壳体;
[0029]11、第一容置腔;111、阶梯环;1111、限位凹槽;1112、第一内壁;1113、第二内壁;12、第一螺纹;13、第一通孔;
[0030]2、第二壳体;
[0031]21、第二容置腔;211、环形定位凸起;22、第二螺纹;23、第二通孔;24、调节孔;
[0032]3、单向轴承;
[0033]4、弹簧;
[0034]5、第一垫圈;51、第一限位凸起;
[0035]6、第二垫圈;61、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置有一端呈敞口状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阶梯环,所述阶梯环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连接处呈台阶状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内径,所述阶梯环上设置有限位凹槽;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内壁套在所述单向轴承上,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上对应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孔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相连的第二螺纹;第一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二内壁中,抵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第一垫圈对应所述限位凹槽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垫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壁中,抵接所述单向轴承外圈,且抵接所述第一容置腔底壁,所述第二垫圈对应所述限位凹槽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抵接所述第一垫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一端呈敞口状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敞口一端,所述弹簧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恒柳景亮蔡振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