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84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接力式钢棒、局部现浇底板、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及现浇叠合层;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开口相对、分置两侧为一组侧墙单元,多组侧墙单元沿纵向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同时通过多个接力式钢棒固连;所述接力式钢棒用于固定相邻两个侧墙单元或多个侧墙单元;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之间铺设局部现浇底板,上部架设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并通过现浇叠合层形成整体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缩短工期、提升施工效率。提升施工效率。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装配式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轨顶风道发展以“铁路+城市轨道”为主体,基础设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现有的地铁站多采用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分期施工,车站主体结构的装配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在地铁出入口等附属结构依旧采用传统搭设脚手架、支模板、绑扎钢筋、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模式,工序复杂,作业量大、施工周期长,而且过多的支架、脚手架、支模板等不仅增加安全风险,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还存在环境污染、后期维护频率高、费用高等问题。
[0003]近年来,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后,传统施工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社会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对地铁站的出入口结构进行装配式研究来缩短工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缩短工期、提升施工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接力式钢棒、局部现浇底板、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及现浇叠合层;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开口相对、分置两侧为一组侧墙单元,多组侧墙单元沿纵向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同时通过多个接力式钢棒固连;所述接力式钢棒用于固定相邻两个侧墙单元或多个侧墙单元;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之间铺设局部现浇底板,上部架设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并通过现浇叠合层形成整体顶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上部设有牛腿,用于搭接预制加劲密肋顶板;所述牛腿沿竖直方向预留伸出钢筋。
[0007]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加劲密肋顶板为顶板与横板的一体化结构,多个横板沿纵向等距分布在顶板上;顶板两侧水平方向出筋。
[000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伸出水平钢筋,用于与局部现浇底板固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力式钢棒放入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的预留孔中,一端通过精轧螺纹钢锁紧垫片和精轧螺纹钢锁紧螺母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内的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内;侧墙单元之间连接缝隙用膨胀剂进行填充处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力式钢棒两端均固定在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内的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内;侧墙单元之间连接缝隙用膨胀剂进行填充处理。
[0011]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出入口结构,所述施工方法
步骤如下:步骤一,基坑施工及防水工程完成后,将第一组侧墙单元放置于基坑中,依次放置共n组,n为正整数,相邻两组侧墙单元沿纵向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同时通过接力式钢棒固连;步骤二,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之间铺设局部现浇底板;步骤三,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上部依次放置多块预制加劲密肋顶板;步骤四,浇筑现浇叠合层形成整体顶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接力式钢棒固连的方法为: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位于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端部时,接力式钢棒放入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的预留孔中,一端通过精轧螺纹钢锁紧垫片和精轧螺纹钢锁紧螺母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内的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内;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位于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中部时,接力式钢棒两端均固定在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内的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内;侧墙单元之间连接缝隙用膨胀剂进行填充处理。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铺设局部现浇底板的方法为:铺设钢筋笼,与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的伸出水平钢筋绑扎,最后浇筑混凝土。
[0014]有益效果:1、首先,本专利技术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能够满足自身整体稳定性要求,可以不设置临时支撑,简化了施工流程。
[0015]其次,底板只有局部现浇,减少了支模、绑钢筋的工作量,施工速度快。侧墙与顶板预制避免了传统现浇施工搭设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浇筑混凝土的复杂工序,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量。而且侧墙与局部底板整体预制,减少了连接节点,避免节点过多导致的结构受力影响、防水效果影响、施工简便。
[0016]2、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上部设有牛腿,用于搭接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增加整体性,结构更稳固。
[0017]3、本专利技术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上部依次放置多块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可以和下面多组侧墙单元之间的缝错开,增加结构稳定性。
[0018]4、本专利技术预制构件分为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和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吊装重量相较于整体预制大大减轻,节省吊装设备投入成本,有利于现场快速安装。
[0019]5、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之间连接采用接力式钢棒与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可以增加侧墙之间接缝密闭性,提升防水性能。
[0020]6、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设置凹凸榫,增大了侧墙之间接触面积,具有较强的接触摩擦力,使侧墙之间连接更加密切,提升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带接力式钢棒)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单元的示意图。
[0022]其中,1

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2

接力式钢棒Ⅰ,3

水平钢筋,4

局部现浇底板,5

榫卯结构Ⅰ,6

榫卯结构Ⅱ,7

预制加劲密肋顶板,8

现浇叠合层,9

伸出钢筋,10

牛腿,11

接力式钢棒预留孔Ⅰ,12

精轧螺纹钢锁紧螺母,13

精轧螺纹钢锁紧垫片,14

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15

接力式钢棒预留孔Ⅱ,16

接力式钢棒预留孔Ⅲ,17

接力式钢棒Ⅱ,18

接力式钢棒Ⅲ。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1、接力式钢棒、局部现浇底板4、预制加劲密肋顶板7及现浇叠合层8。
[0025]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1开口相对、分置两侧为一组侧墙单元,多组侧墙单元沿纵向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同时通过多个接力式钢棒固连;接力式钢棒用于固定相邻两个侧墙单元或多个侧墙单元;如图6所示,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1底部之间铺设局部现浇底板4,上部架设多个预制加劲密肋顶板7,并通过现浇叠合层8形成整体顶板。
[0026]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1在工厂预制过程中两侧均设有榫卯结构用于侧墙之间连接,正面上侧设有榫卯结构Ⅰ5,下侧设有榫卯结构Ⅱ6,背面对应设置相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接力式钢棒、局部现浇底板、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及现浇叠合层;两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开口相对、分置两侧为一组侧墙单元,多组侧墙单元沿纵向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同时通过多个接力式钢棒固连;所述接力式钢棒用于固定相邻两个侧墙单元或多个侧墙单元;两侧的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之间铺设局部现浇底板,上部架设预制加劲密肋顶板,并通过现浇叠合层形成整体顶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上部设有牛腿,用于搭接预制加劲密肋顶板;所述牛腿沿竖直方向预留伸出钢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加劲密肋顶板为顶板与横板的一体化结构,多个横板沿纵向等距分布在顶板上;顶板两侧水平方向出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底部伸出水平钢筋,用于与局部现浇底板固连。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式钢棒放入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的预留孔中,一端通过精轧螺纹钢锁紧垫片和精轧螺纹钢锁紧螺母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预制装配式L型侧墙内的精轧螺纹钢连接套筒内;侧墙单元之间连接缝隙用膨胀剂进行填充处理。6.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地铁站出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宏志田国印董泊君常晓颖任林专辛忠一王海艳张晨晨杨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