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772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结构的复杂化并且使旋转电机具有不同的特性的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供电电路(2)向旋转电机(M)供给电力,旋转电机(M)具备具有第一绕组部(α1)和第二绕组部(α2)的第一相绕组(α)、以及具有第三绕组部(β1)和第四绕组部(β2)的第二相绕组(β),与第一相绕组(α)连接的第一电路(3)具备第一至第三臂(A1至A3)以及第一双向开关(sw1a),与第二相绕组(β)连接的第二电路(4)具备第四至第六臂(A4至A6)以及第二双向开关(sw1b)。(sw1b)。(sw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面向实现低碳社会或脱碳社会的举措十分活跃。在车辆中,也有强烈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驱动源的电动化正迅速发展。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用作电动汽车的驱动源的、设置有通电模式切换单元的三相交流电动机。在该三相交流电动机中,通过通电模式切换单元在对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通电的低速模式与仅对第一绕组通电的高速模式之间切换通电模式。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13306号公报
[0007]然而,虽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能够通过改变一个电动机的供电绕组数量而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其引出线的数量多达9个,开关元件的数量多达12个,电动机的结构变得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结构的复杂化并且使旋转电机具有不同的特性的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其向旋转电机供给电力,所述旋转电机具备具有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的第一相绕组、以及具有第三绕组部和第四绕组部的第二相绕组,
[0010]所述供电电路具备:
[0011]第一电路,其与电源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相绕组连接;以及
[0012]第二电路,其相对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相绕组连接,其中,
[0013]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至第三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一开关,
[0014]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中点,
[0015]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臂的所述中点,
[0016]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中点,
[0017]所述第一开关
[0018]与所述第一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
[0019]与所述第二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
[0020]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四至第六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二开关,
[0021]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中点,
[0022]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五臂的所述中点,
[0023]在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中点,
[0024]所述第二开关
[0025]与所述第三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
[0026]与所述第四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
[002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系统,具备:旋转电机,其具备第一相绕组和第二相绕组;以及
[0028]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电力的供电电路,其中,
[0029]所述第一相绕组具有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
[0030]所述第二相绕组具有第三绕组部和第四绕组部,
[0031]所述供电电路具备:
[0032]第一电路,其与电源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相绕组连接;以及
[0033]第二电路,其相对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相绕组连接,
[0034]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至第三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一开关,
[0035]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中点,
[0036]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臂的所述中点,
[0037]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中点,
[0038]所述第一开关
[0039]与所述第一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
[0040]与所述第二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
[0041]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四至第六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二开关,
[0042]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中点,
[0043]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五臂的所述中点,
[0044]在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中点,
[0045]所述第二开关
[0046]与所述第三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
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
[0047]与所述第四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
[004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结构的复杂化并且使旋转电机具有不同的特性的供电电路和旋转电机系统。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0050]图2是示出图1的旋转电机系统的3个模式的动作说明图。
[0051]图3是示出3个模式的扭矩性能的曲线图。
[0052]图4是示出3个模式的输出性能的曲线图。
[0053]图5是示出双向开关的第一配置例的电路图。
[0054]图6是示出双向开关的第二配置例的电路图。
[0055]图7是示出双向开关的第三配置例的电路图。
[0056]图8是旋转电机的示意图。
[0057]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0058]图10是示出图9的旋转电机系统的6个模式的动作说明图。
[0059]图11是示出6个模式的扭矩(torque)性能的曲线图。
[0060]图12是示出6个模式的输出性能的曲线图。
[0061]‑‑
符号说明
‑‑
[0062]1 旋转电机系统
[0063]2 供电电路
[0064]3 第一电路
[0065]4 第二电路
[0066]α 第一相绕组
[0067]α1 第一绕组部
[0068]α2 第二绕组部
[0069]α3 第五绕组部
[0070]β 第二相绕组
[0071]β1 第三绕组部
[0072]β2 第四绕组部
[0073]β3 第六绕组部
[0074]A1至A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向旋转电机供给电力,所述旋转电机具备具有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的第一相绕组、以及具有第三绕组部和第四绕组部的第二相绕组,所述供电电路具备:第一电路,其与电源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相绕组连接;以及第二电路,其相对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相绕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至第三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中点,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臂的所述中点,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中点,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与所述第二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四至第六臂,其中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上臂与设置有开关元件的下臂在其中点相连接;以及第二开关,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中点,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绕组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五臂的所述中点,在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中点,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或者与所述第四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电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间切换,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为接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相绕组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以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所述第三绕组部和所述第四绕组部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为断开状态,向所述第一相绕组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相绕组的所述第三绕组部供给电力,或者向所述第一相绕组的所述第二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相绕组的所述第四绕组部供给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路还具备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所述第二电路还具备第四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四绕组部串联地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第六臂的所述上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开关元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匝数与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匝数不同,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匝数与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匝数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中,所述供电电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为接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相绕组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以及所述第二相绕组的所述第三绕组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芳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