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98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个基片,和在该基片上依次叠加的一个第一电极,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和一个第二电极,以及叠加在该第二电极外面的钝化层,其中厚度t是在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关联的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上,不存在外部粒子的区域中,从第一电极的表面到钝化层的外表面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t大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存在的外部粒子的大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术语“电致发光”以下称为“EL”)作为替代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设备和薄型照明设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机EL通常是通过在玻璃基片上形成一个包含氧化铟锡(ITO)的透明电极(阳极),在该透明电极上形成一个包含发光层的有机EL层,然后在其上叠加一个阴极而制作的。从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从玻璃基片侧提取。有机EL器件的缺点在于,称为黑斑或黑区的不发光区域会由于大气中的氧或湿气而扩展,除非它们通过与外部大气隔离而被使用,因为它们对氧和湿气的抵抗性差。作为将有机EL层与外部大气隔离的手段,一种方法是在形成所述阴极后形成钝化层,使其覆盖所述有机EL层和所述阴极的暴露部分,如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8-111,285所述。此外,典型的薄有机EL层经常通过汽化来形成。相应地,当外部粒子(微粒)粘到所述透明电极时,所述有机EL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密封层(钝化层)不能很好地形成,从而该区域使得所述EL器件有缺陷。因此,在形成有机EL层之前,清洁在其上形成所述ITO薄膜的基片很重要。此外,本领域中已知,在其上形成透明电极的基片的污染会严重影响有机EL器件的性能。在日本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存在外部粒子,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个基片,和在该基片上依次叠加的一个第一电极,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和一个第二电极,以及叠加在该第二电极外面的钝化层,其中厚度t是在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关联的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上,不存在外部粒子的区域中,从第一电极的表面到钝化层的外表面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t大于所述第一电极(13)上存在的外部粒子(17)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猛内藤久嗣长柄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