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51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源模块,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包括:    一反射板;    一扩散板;    一灯管,位于该反射板与该扩散板之间;    一透光元件,套设于该灯管外部,其中该灯管发出一光线经该透光元件折射后穿过该扩散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的光源模块,可改善现有灯管所造成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高与改进,一种具备体积小、低辐射等特点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近年来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光源模块大多采用长条形的灯管作为发光源,例如现有的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首先请参阅图1,该图是表示现有光源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光源模块主要包括一灯管10、一反射板R以及一扩散板G,又灯管10是设置于反射板R和扩散板G之间。其中,反射板R表面具有反射材质以反射光线,此外扩散板G上方另设有一面板(Panel)(未图示)用以显示影像。一般而言,在现有光源模块中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灯管10,其中灯管10可发出光线经过反射板R反射,或者直接穿过扩散板G而向上射出(如图1所示),以提供平面显示器(例如一液晶平面显示器)所需的辉度。其中,前述扩散板G具有使光线均匀化的功效,然而如此将容易造成光线传递时的能量损耗,进而造成整体辉度下降。此外,由面板上方观之,由于灯管10是以360度辐射状地发出光线,因此每一灯管10在照射区间L中由于距离远近以及照射角度的不同,而难以提供一致的辉度;一般而言,上方面板在距离灯管10中心越近处具有较高的辉度,反之于照射区间L的左、右边界A、B则相对具有较差的辉度,如此往往容易使平面显示器面板上产生条状的亮线。专利技术内容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的光源模块,通过在灯管外套设一透光元件,以改善现有灯管所造成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的光源模块,包括一反射板、一扩散板、一灯管以及一透光元件。上述灯管位于反射板与扩散板之间。此外,透光元件套设于灯管外部,其中灯管发出一光线经透光元件折射后穿出上述扩散板。又,所述的光源模块还包括一扩散材质,掺杂于透光元件内部,其中前述透光元件可为圆柱状、椭圆或者不规则状。此外,在前述的光源模块中,灯管的位置偏离透光元件中心,且其位置位于透光元件内部距离前述反光板较近处。在本专利技术中,透光元件的材质为压克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改善现有灯管于照射区间内辉度不均匀的现象,其中利用在灯管外部套设一透光元件,可有效地引导原本灯管侧方辐射的光线向上偏折,以提高照射区间内的辉度并具有均匀化的效果,进而改善现有显示器中产出亮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接着请参阅图2,该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模块是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包括一灯管总成200、一反射板R以及一扩散板G。其中灯管总成200包括一灯管10以及一透光元件20,又灯管10为一冷阴极灯管(CCFL),设置于反射板R和扩散板G之间。上述反射板R表面是具有反射材质而可反射光线,此外扩散板G上方设有一面板(未图示)用以显示影像。一般而言,在光源模块中也可设置多个平行排列的灯管10,其中灯管10所发出的光线可经过反射板R反射穿过扩散板G,或者直接穿过扩散板G而向上射出,以提供平面显示器(例如一液晶平面显示器)所需的辉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一中空的圆柱状透光元件20套设于灯管10外部,其中透光元件20具有中空的圆形截面。如图2所示,其中灯管10的位置是偏离透光元件20中心,而位于透光元件20内部距离下方反光板R较近处。特别是,透光元件2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压克力(PMMA)材质所制成,因此由灯管10所发出的光线可穿过透光元件20,并通过透光元件20产生折射而导向上方的照射区间L内,特别是将灯管10辐射的水平侧向光线导向上方(如图2所示)。其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灯管10外侧套设一透光元件20,可使灯管10中央上方位置的辉度下降(在透光元件20内的光路径较长),由此可改善现有亮线问题。此外,透光元件20同时将水平侧向光线导引向上,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于边界A、B两端离灯管较远处的辉度,并使得显示器整体辉度更为均匀,进而提高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如上所述,通过在灯管10外部套设一压克力(PMMA)的透光元件20,可导引光线朝侧上方偏折,如此可使得散射角度变大而减少朝下方投射的光线,进而改善离灯管10较远处辉度不足的问题。然而,也可依需要于透光元件20中的不同区域掺入特定浓度的扩散材质D,以使光线产生不同的扩散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改善现有灯管于照射区间L内辉度不均匀的现象,其中利用在灯管10外部套设一中空圆柱状的压克力(PMMA)透光元件20,可有效地引导原本灯管10朝侧方辐射的光线向上偏折,以提高照射区间L内的辉度并具有均匀化的效果,以改善现有平面显示器中所出现的亮线问题。第二实施例接着请参阅图3,该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模块适用于一平面显示器,包括一灯管总成300、一反射板R以及一扩散板G。其中灯管总成300包括一灯管10以及一透光元件30,又,灯管10为一冷阴极灯管(CCFL),设置于反射板R和扩散板G之间。一般而言,在光源模块中也可设置多个平行排列的灯管10,其中灯管10所发出的光线可经过反射板R反射穿过扩散板G,或者直接穿过扩散板G而向上射出,以提供平面显示器(例如一液晶平面显示器)所需的辉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一椭圆状的透光元件30套设于灯管10外部,其中透光元件30具有中空的椭圆形截面。如图3所示,其中灯管10的位置偏离透光元件30中心,而位于透光元件30内部距离下方反光板R较近处。特别是,透光元件3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压克力(PMMA)材质所制成,因此由灯管10所发出的光线可穿过透光元件30,并通过透光元件30产生折射而导向上方的照射区间L内,特别是将灯管10辐射的水平侧向光线导向上方(如图3所示)。不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是,透光元件30的截面是具有椭圆或抛物线轮廓,以对于灯管10辐射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偏折效果。其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灯管10外侧套设一透光元件30,可使灯管10中央上方位置的辉度下降(在透光元件30内的光路径较长),由此可改善现有亮线问题。此外,透光元件30同时将水平侧向光线导引向上,因此可大幅度地提升于边界A、B两端离灯管较远处的辉度,并使得显示器整体辉度更为均匀,进而提高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如上所述,通过在灯管10外部套设一压克力(PMMA)的透光元件30,可导引光线朝侧上方偏折,如此可使得散射角度变大而减少朝下方投射的光线,进而改善离灯管10较远处辉度不足的问题。然而,也可依需要在透光元件30中的不同区域中掺入特定浓度的扩散材质D,以使光线产生不同的扩散效果。如前所述,扩散板G上方另设有一面板(未图示)用以显示影像,而上述反射板R表面则具有反射材质而可反射光线。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改善现有灯管于照射区间L内辉度不均匀的现象,其中利用在灯管10外部套设一椭圆状的压克力(PMMA)透光元件30,可有效地引导原本灯管10朝侧方辐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辉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