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11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涉及消防应急技术领域,包括山地车本体和后轮组件,所述山地车本体中部一体式固定安装有车架,且车架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前端边沿处焊接固定有防撞梁,且底盘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下方设有磷酸铁锂电池。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整车构件主要材料为700L高强度大梁钢板和7075航空铝,独特的结构设备确保整车重量控制在240公斤以内,轻量化便于山地通行及必要时的携行,方向舵机控制下的阿克曼转向系统配合双A独立悬挂不仅使得整车具有良好通过性,还可以使车轮保持自由弹跳,可以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应急
,具体为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我国山林面积广袤,频发的山林失火如若不加以及时控制会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山林失火时英勇的消防官兵和护林员永远是奋战在第一线的,然而长时间的灭火工作对于物质的消耗时非常快速的,因而需要定期进行空投补给消防应急箱。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21874347.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消防应急便携式智能车。该技术消防应急便携式智能车,其远程供水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不间断供水,适用于线路维护、维修及巡查等多项工作,但是山地的地形复杂多变且杂草灌木丛生,人员行走都存在困难,更何况还要携带装载消防应急箱的小车,并且现有的消防智能小车轻量化不足,难以在崎岖山路下保持车身的稳定。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山地车本体和后轮组件,所述山地车本体中部一体式固定安装有车架,且车架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前端边沿处焊接固定有防撞梁,且底盘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下方设有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后轮驱动的所述后轮组件设于车架后端,所述车架前端设有用于前轮转向的前轮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组件包括伺服驱动电机和双后轮组,所述伺服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车架后端,且伺服驱动电机两侧旋转传动安装有双后轮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轮组件包括方向舵机和阿克曼转向系统,所述方向舵机固定安装于车架前端,且方向舵机两侧连接有阿克曼转向系统。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轮组件还包括双A独立悬挂和双前轮组,所述阿克曼转向系统背离方向舵机一端设有双A独立悬挂,且双A独立悬挂外侧均转动安装有双前轮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车架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斗,且车斗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中部设有调控板,且调控板通过线束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车斗前端边沿处设有自动跟随模块,且车斗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检修窗,所述车斗内部空间放置有应急空投箱。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应急空投箱的尺寸为长1100毫米、宽800毫米、高600毫米,重量不少于188kg。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整车构件主要材料为700L高强度大梁钢板和7075航空铝,独特的结构设备确保整车重量控制在240公斤以内,轻量化便于山地通行及必要时的携行,方向舵机控制下的阿克曼转向系统配合双A独立悬挂不仅使得整车具有良好通过性,还可以使车轮保持自由弹跳,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0015]1.本技术通过轻量化整车结构的设置,整车构件主要材料为700L高强度大梁钢板和7075航空铝,独特的结构设备确保整车重量控制在240公斤以内,轻量化便于山地通行及必要时的携行;
[0016]2.本技术通过前轮组件的设置,方向舵机控制下的阿克曼转向系统配合双A独立悬挂不仅使得整车具有良好通过性,还可以使车轮保持自由弹跳,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0017]3.本技术通过自动跟随模块的设置,解放消防人员双手,可以专注于寻找并开辟前行道路,在自动跟随模块的作用下本案的山地车本体可以自动跟随消防人员行进,极大减轻消防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底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山地车本体;2、车架;3、车斗;4、把手;5、调控板;6、自动跟随模块;7、检修窗;8、应急空投箱;9、底盘;10、防撞梁;11、控制器;12、磷酸铁锂电池;13、后轮组件;1301、伺服驱动电机;1302、双后轮组;14、前轮组件;1401、方向舵机;1402、阿克曼转向系统;1403、双A独立悬挂;1404、双前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车架2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斗3,且车斗3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4,把手4中部设有调控板5,且调控板5通过线束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车斗3前端边沿处设有自动跟随模块6,且车斗3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检修窗7,车斗3内部空间放置有应急空投箱8,将应急空投箱8码放至车斗3中后,根据实际路况优选通过自动跟随模块6使得山地车本体1自动跟随前进,亦可选择手持把手4进行拉动行进,调控板5通过线束向控制器11发出调控指令,应急空投箱8的尺寸为长1100毫米、宽800毫米、高600毫米,重量不少于188kg;
[0024]如图2所示,山地车本体1中部一体式固定安装有车架2,且车架2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9,底盘9前端边沿处焊接固定有防撞梁10,且底盘9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1,控制器11下方设有磷酸铁锂电池12,用于后轮驱动的后轮组件13设于车架2后端,后轮组件13包括伺服驱动电机1301和双后轮组1302,伺服驱动电机1301固定安装于车架2后端,且伺服驱动电机1301两侧旋转传动安装有双后轮组1302,后轮组件13采用已完全成熟的伺服驱动电机
1301技术,能加大额定功率,及过载功率,更适合本车的使用,车架2前端设有用于前轮转向的前轮组件14,前轮组件14包括方向舵机1401和阿克曼转向系统1402,方向舵机1401固定安装于车架2前端,且方向舵机1401两侧连接有阿克曼转向系统1402,前轮组件14还包括双A独立悬挂1403和双前轮组1404,阿克曼转向系统1402背离方向舵机1401一端设有双A独立悬挂1403,且双A独立悬挂1403外侧均转动安装有双前轮组1404,前轮组件14通过方向舵机1401控制下的阿克曼转向系统1402配合双A独立悬挂1403不仅使得整车具有良好通过性,还可以使车轮保持自由弹跳,令车身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0025]此外,本案仍有几点需要补充说明:
[0026]首先是本案自动跟随模块6的运行原理:跟随小车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寻找信号,同时超声波接收器开始计时,如果移动目标接收到无线寻找信号,则立即发送超声波信号。这样小车的三角超声波接收器陆续收到超声波信号,CPU通过每个超声波模块接收到的时间,计算出移动目标到3个超声波接收点的距离,通过三边定位算法即可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如果计算出来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则控制电机向目标方向移动,如果计算出来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山地车本体(1)和后轮组件(13),所述山地车本体(1)中部一体式固定安装有车架(2),且车架(2)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斗(3),所述车斗(3)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4),且把手(4)中部设有调控板(5),所述车斗(3)前端边沿处设有自动跟随模块(6),且车斗(3)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检修窗(7),所述车斗(3)内部空间放置有应急空投箱(8),所述车架(2)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9),且底盘(9)前端边沿处焊接固定有防撞梁(10),所述底盘(9)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1),且控制器(11)下方设有磷酸铁锂电池(12),用于后轮驱动的所述后轮组件(13)设于车架(2)后端,所述车架(2)前端设有用于前轮转向的前轮组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适应防倾覆的智能山地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增生王光红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