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和电子仪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49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效制造有机EL显示体。将形成由薄膜晶体管11构成的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基板(100)和层压透明电极层31、由绝缘物质构成的提岸层32、空穴注入层33、有机EL层34和阴极层36的发光基板(300)贴合,制造发光装置(100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在适用于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下面称为“EL”)显示器等的发光装置的构造和其制造方法中光利用率极为良好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采用有机EL的显示体,特别是薄膜晶体管(TFT)构成的电路驱动有机EL层的显示体是已知的。例如,下田氏等论文(T.Shimoda,H.Ohshima,S.Miyashita,M.Kimura,T.Ozawa,I.Yudasaka,S.Kanbe,H.Kobayashi,R.H.Friend,J.H.Burroughes and C.R.TownsProc.18thInt.Display Research Conf.,Asia Dispaly98,(1998)p.217)中公开了在每个象素上形成在玻璃基板上利用低温聚硅(poly-Si)薄膜晶体管(TFT)的驱动电路,进一步依次经过配线形成工序、透明电极形成工序、提岸(bank)层形成工序、空穴注入层形成工序、有机EL层形成工序、阴极形成工序等,形成有机EL显示体。在附图说明图16和图17中表示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制造的显示体的构成。图17是通过已知技术制造的有机EL显示体的平面图,图16是图17中表示的平面图上B-B截断面(弯曲截面)上的截面图。如图16所示,在玻璃基板1上,依次层压薄膜晶体管2、配线层3、透明电极4、提岸层5、空穴注入层6、有机EL层7和阴极8。这里,阴极8由不透光的金属制成,因此,来自有机EL层7的光从形成驱动电路的玻璃基板1侧向外透出。即,相对于有机EL层7的驱动电路侧的面形成显示面。在这种显示体中,由于驱动电路形成区域不透光,因此,数值孔径降低。即,如图17所示,无法避开薄膜晶体管2其配线(电容器2、配线3和9)形成的区域形成有机EL层。在要求图像区域内内置存储等各种电路并提高显示体的性能和附加值的情况下,或者在要实现高精细的显示体的情况下,由于不透光电路部分的面积相对增大,因此,存在其数值孔径明显降低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形成在射出光一侧不存在驱动电路等的构造,即,形成阴极使用透明电极材料或者阴极在驱动电路侧的构造。但是,阴极使用透明材料是困难的。这是因为有电极材料必须选择相对于有机EL层使用的有机EL材料功函数接近的限制。例如,阳极使用的电极材料必须选择相对于有机EL材料的HOMO水平功函数接近的,阴极使用的电极材料相对于有机EL材料的LUMO水平功函数接近。但是,对于用于阴极的、与有机EL材料的LUMO水平接近的透明电极材料,目前没有合适的。还考虑将阴极膜厚变得极薄,但是薄的电极层在耐久性和电流容量方面存在缺点,在可靠性上不优选。另一方面,在将阴极设置在驱动电路侧的构造时,到目前为止,都需要在形成阴极之后形成有机EL层,在其上形成空穴注入层。这时,由于需要先于空穴注入层形成有机EL层,因此,有可能在有机EL层上产生膜厚不均匀器和发光光量不均。而且,由于阴极使用的材料是钙等容易氧化的材料,因此,必须形成密闭阴极的构造。由此可见,使来自有机EL层的光从相对于驱动电路的相反侧射出是困难的。专利技术概要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要求,目的在于提供相对于EL层在驱动电路侧具备阴极层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备在具有透光性的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夹持包括EL层的发光层构成的发光基板,和形成于驱动发光层的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基板,其中驱动电路的输出与阴极层电连接,在发光基板和驱动电路基板之间,设置防止阴极层氧化的机构。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阴极层与驱动电路电连接,因此,阴极层相对于EL层存在于驱动电路侧,而且,由于在阴极层上设置了防止氧化的机构,因此可以防止阴极损伤。这样,由于阳极层具有透光性,从发光层射出的光通过阳极层射出。发光效率对位于阴极层下层的驱动电路的规模和配置没有影响,因此,能够提高发光装置的数值孔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透光性”是包括光基本100%透过的透明状态之外,还包括即使光一定程度的衰减也满足实用目的程度的透光状态。而且,“EL(电致发光)层”一般是指,其发光性物质不用说是有机或者无机(Zn:S等),利用通过施加电界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再结合时通过再结合能发光的电致发光现像,形成发光的发光材料的层。作为“发光层”的层构造,具备由发光性物质形成的EL层之外,空穴注入(输送)层和电子注入(输送)层的任意一个或者二者。具体的,作为层构造,除了阴极/发光层/阳极之外,可以使用阴极/发光层/空穴注入层/阳极、阴极/电子注入层/发光层/阳极或者阴极/电子注入层/发光层/空穴注入层/阳极等层构造。特别是,如果阳极使用透明电极材料,优选具备空穴注入层。所谓“驱动电路”是指能够供给驱动具备电流驱动型EL层的发光基板的电流来构成的电路,例如,含有薄膜晶体管来构成。在发光装置是活性阵列型等电光学装置时,是指与各象素有关的电路元件的集合体。“发光装置”只要具有发光的功能就足够了,不一定要求象素显示功能。例如,有包括照明装置和公告装置等的概念。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层从与基板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看,与驱动电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由于从发光层出来的光从阳极层侧射出,因此,从发光层看,在阴极层的下层侧重复,即使存在驱动电路,也不遮挡射出的光。由于发光效率对驱动电路的规模和配置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提高发光装置的数值孔径。例如,防止阴极层氧化的机构是将密封阴极层的粘结剂填充在发光基板和上述驱动电路基板之间来构成的。通过填充粘结剂,可以阻断造成阴极层氧化的氧。而且,粘结剂的粘结力可以将发光基板和驱动电路基板更加坚固地贴合。如果使用粘结剂,由于绝缘性能也高,因此,对电特性没有不利影响。这里,防止阴极层氧化的机构是将防止阴极层氧化的惰性气体充入发光基板和上述驱动电路基板之间构成的。如果填充惰性气体,就可以防止造成阴极层氧化的氧对阴极层产生作用。由于必须充入惰性气体来阻断空气,因此,优选在发光装置的基板端面等上设置密封惰性气体的构造。例如,发光层具备至少在阳极层侧形成的空穴注入层和在上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的上述EL层。在使用空穴注入层时,操作时可以更有效地将来自阳极层的空穴供给到EL层侧,提高发光效率。在制造工序,在从阳极层侧层压时,由于在形成空穴注入层之后形成EL层,因此由于空穴注入层的存在可以平坦地并且以均匀器的厚度形成EL层。这与发光量的均匀器化和防止电流集中在一部分上造成耐久性的降低有关。例如,阴极层覆盖发光层,并且,具备防止在基板端露出端部的露出防止构造。如果具备这样的构成,除了可以有效地在EL层注入电子,还能够防止阴极层与空气等接触而被氧化。所谓“露出防止构造”是指防止阴极层与氧直接接触的构造,例如,是指对阴极层进行图案形成,形成在连接后用粘结剂或惰性气体包围露出部分的构成。而且还包括在阴极层上进一步层压其他层来防止氧化的构造。在此例如,驱动电路基板具备供给输出并与阴极层连接的电极。如果具备电极,容易与阴极层连接,而且,能够推测形成这样阴极的驱动电路基板适用于该专利技术。例如,电极和阴极层通过导电性材料电连接。导电性材料降低电极和阴极层的接触阻抗,而且,可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电连接等预期的短路等。“导电性材料”是指提高导电性并用于电极间连接的材料,例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具备在具有透光性的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夹持包括EL层的发光层而构成的发光基板,和形成用于驱动上述发光层的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基板,上述驱动电路的输出与上述阴极层电连接,在上述发光基板和上述驱动电路基板之间,具备防止上述阴极层氧化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聪下田达也宫下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