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96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包括茉莉酸溶液,所述茉莉酸溶液的浓度为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应用
,尤其涉及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局部性病害,发病极为普遍,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连年扩大,重茬地块增多,旱涝交替等气候异常,土壤中黑粉菌厚垣孢子逐年积累,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0003]对于玉米病害,加强田间栽培管理,调整播期及合理施肥,同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这种农业措施和药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发病程度,但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和防护作用不稳定等问题。
[0004]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植物体内的调节性物质,能诱导植物产生防御蛋白参与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JA及其甲酯能诱导植物合成参与防卫反应的物质如尼古丁、苜蓿碱等;目前,已经明确JA可作为植物抗逆反应所需的信号分子来激活植物防御保护机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探讨外源茉莉酸对缓解玉米幼苗瘤黑粉病的可能生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玉米抗病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已经明确JA可作为植物抗逆反应所需的信号分子来激活植物防御保护机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探讨外源茉莉酸对缓解玉米幼苗瘤黑粉病的可能生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玉米抗病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包括茉莉酸溶液,所述茉莉酸溶液的浓度为0.01

1mmol
·
L
‑1,将所述茉莉酸溶液施加在玉米幼苗叶片表面,至玉米幼苗叶片湿润。
[0007]优选的,所述茉莉酸溶液浓度为0.1mmol
·
L
‑1。
[0008]优选的,在所述玉米幼苗六叶一心期时施加所述茉莉酸溶液。
[000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设计多个茉莉酸浓度,进行瘤黑粉菌接种后茉莉酸对玉米幼苗POD、PPO、PAL、MDA、β

1,3

GA等指标的测定,探讨外源茉莉酸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病情指数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明确茉莉酸诱导玉米幼苗抗瘤黑粉病可能的生理机制,对缓解病害对植株的伤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潜力很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JA处理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0012]图2为JA处理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PPO活性的影响;
[0013]图3为JA处理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PAL活性的影响;
[0014]图4为JA处理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0015]图5为JA处理对接种瘤黑粉菌后玉米幼苗β

1,3

GA活性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8]实施例一
[0019]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采用茉莉酸溶液喷洒在六叶一心期的玉米幼苗的叶片表面,至玉米幼苗叶片湿润;
[0020]缓解玉米幼苗瘤黑粉病的最适JA浓度的筛选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1]1、材料准备:玉米自交系“掖478”种子和“齐319”种子,茉莉酸和玉米瘤黑粉菌溶液配置。
[0022]2、种子处理:选取色泽正常、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用0.5%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用蒸馏水冲洗4次,用无菌滤纸吸干附着的水,得玉米消毒种子。
[0023]3、试材培育:将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播种到垫有两层滤纸的直径为15cm的培养皿中,置于25℃培养箱中发芽。玉米出苗后,选取生长一致的三叶一心期的幼苗转移到直径为32cm塑料花盆中,每盆植苗4株,每个处理6次重复;在温室进行培养,温室的湿度调至80%,温度为27℃条件下培养24h,然后置于正常温湿度环境下继续培养培养,每天每盆定量浇800mL水;待长至六叶一心期时,对玉米幼苗接种瘤黑粉菌。
[0024]4、试验处理:
[0025]4.1试验首先是供试菌种与接种液的制备:玉米瘤黑粉菌,取自甘肃农业大学平凉育种站,使用时将冬孢子充分碾碎,过40目筛后收集均一菌粉,每10g菌粉加水1L,充分搅拌后300目筛网过滤(现用现配);
[0026]4.2接种方法采用注射法:在玉米植株六叶一心期,用注射器吸取制备好的菌液注射到玉米植株的中下部,每株注入菌液1mL,见心叶冒液即可,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蒸馏水。
[0027]4.3以注射玉米瘤黑粉菌液作为胁迫条件,JA溶液的浓度设定为:JA1mmol
·
L
‑1,待步骤3所得的玉米幼苗长至六叶一心期时,接种玉米瘤黑粉菌12h后,喷施步骤4.3配制的各种浓度的JA至叶片湿润然后进行病情指数和各种生理指标测定;
[0028]5、各项指标的测定:分别对不同浓度JA处理时间为0、12、48、72、96h的玉米叶片进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β

1,3葡聚糖酶(β

1,3

GA)活性的测定,处理7d后统计玉米植株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DI)和诱抗效果。
[0029]实施例二
[0030]缓解玉米幼苗瘤黑粉病的最适JA浓度的筛选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31]1、材料准备:玉米自交系“掖478”种子和“齐319”种子,茉莉酸和玉米瘤黑粉菌溶液配置。
[0032]2、种子处理:选取色泽正常、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用0.5%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用蒸馏水冲洗4次,用无菌滤纸吸干附着的水,得玉米消毒种子。
[0033]3、试材培育:将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播种到垫有两层滤纸的直径为15cm的培养皿中,置于25℃培养箱中发芽。玉米出苗后,选取生长一致的三叶一心期的幼苗转移到直径为32cm塑料花盆中,每盆植苗4株,每个处理6次重复;在温室进行培养,温室的湿度调至80%,温度为27℃条件下培养24h,然后置于正常温湿度环境下继续培养培养,每天每盆定量浇800mL水;待长至六叶一心期时,对玉米幼苗接种瘤黑粉菌。
[0034]4、试验处理:
[0035]4.1试验首先是供试菌种与接种液的制备:玉米瘤黑粉菌,取自甘肃农业大学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外源茉莉酸缓解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包括茉莉酸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溶液的浓度为0.01

1mmol
·
L
‑1,将所述茉莉酸溶液施加在玉米幼苗叶片表面,至玉米幼苗叶片湿润。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王婷方永丰赵伟杨馨仪赵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