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524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包括:1)室内玉米的种植管理;2)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处理;3)玉米苗人工接种后的保湿管理三个部分,即在室内条件下,选择播种于塑料碗(直径11.5 cm)内的玉米苗为接种对象,采用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0 d获得的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浸泡卫生抽纸条(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的人工接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是我国玉米和高粱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病原真菌。由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叶片造成的枯萎型病斑面积较大,对玉米和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为20%~30%,严重时产量损失可高达50%以上。随着鲜食型甜(糯)玉米产业的发展、种植制度的转型以及高复种指数为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和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田间发病率和病情严重度日益加重。玉米大斑病菌的爆发成灾已严重制约了玉米和高粱的安全生产。
[0003]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条件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高湿、温暖的环境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以及相对湿度小于60%时,大斑病的发展明显受到抑制。喷施高效、低毒杀菌剂是田间玉米大斑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过度依赖化学杀菌剂极易致使玉米大斑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携带不同抗病基因的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由于玉米大斑病菌的新生理小种不断出现,病原菌遗传变异快,常常使抗病品种得抗病性丧失,致使大斑病大面积暴发流行。因此,开展玉米新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监测田间玉米新品种对病害抗性的发展和变化,对指导不同抗性玉米新品种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0004]由于我国南方鲜食玉米复种指数高,致使玉米大斑病在田间循环侵染危害,因此,明确苗期玉米新品种对大斑病的抗病性显得尤为重要。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室内玉米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的改进,提出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获得理想的发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的人工接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获得理想的发病效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其包括室内玉米的种植管理、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玉米苗人工接种后的保湿管理三个部分;各部分操作如下:1)室内玉米的种植管理:在室内将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于装满品氏托普泥炭土的育秧盘中,每穴播种2粒种子,育秧盘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于光照架(每层高60 cm、顶部安装4支48 W冷光源白炽灯)上育苗至2叶期;然后,将每穴中的玉米苗及根部泥炭土一起移栽至白色塑料碗(直径11.5 cm)内,每碗移栽2穴(共4株苗),塑料碗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于光照架上育苗至3~4叶期,育苗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
2)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处理:将活体接种复壮的玉米大斑病菌接种到PDA培养基(新鲜去皮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 +琼脂粉18 g +去离子水1000 mL)上,25℃黑暗培养10 d后,每皿加入10mL无菌水,用无菌毛笔刷轻轻刷下培养基表面的玉米大斑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并用无菌水制备成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调节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孢子浓度至20~30个孢子/视野(10
×
20倍镜);在室内玉米苗培育至3~4叶期时,将卫生抽纸(维达牌抽纸,三层)剪成3.0 cm
×
1.0 cm(长
×
宽)的纸条,将抽纸条浸入上述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中30 s,用无菌镊子从悬浮液中夹取1片抽纸条贴于玉米苗叶片中间,每株玉米苗接种2片叶;3)玉米苗人工接种后的保湿管理:用手动压力喷壶将塑料桶(内径31 cm,高32 cm)内壁用水均匀喷湿,将接种后的玉米苗移至桶内,每桶4碗,桶口用浸湿的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培养至接种的玉米叶片显症为止,期间可用手动压力喷壶对桶内壁和塑料薄膜喷水保湿,同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其中,所用玉米品种为感病超甜玉米

上品


[0007]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任意时间玉米大斑病的室内苗期人工接种,也适用于不同玉米品种的大斑病室内苗期抗性鉴定。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抽纸条携菌(兼具保湿作用)、室内控温和保湿桶内保湿,提出了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在保障玉米苗正常生长的条件下,通过科学的人工接种方法选择及接种后保湿方法的优化等,使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能够达到理想稳定的发病效果。
[0009](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可为玉米大斑病菌的室内致病力测定、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玉米大斑病防控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室内光照架上玉米苗的培育。(A):育秧盘中培育至2叶期的玉米苗;(B):移栽至塑料碗中培育至3~4叶期的玉米苗。
[0011]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人工接种的玉米大斑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分别为10
×
20倍镜下20~30个孢子/视野(A)和2~3个孢子/视野(B)。
[0012]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不同接种方法。(A):抽纸条携菌接种法;(B):滤纸条携菌接种法;(C):喷雾接种法。
[0013]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接种后塑料桶覆盖薄膜保湿方法。
[0014]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接种方法的发病效果。(A):抽纸条携菌接种法;(B):滤纸条携菌接种法;(C):喷雾接种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
[0016]实施例一:不同接种方法对发病效果的影响
1、供试菌株:产孢量较好的玉米大斑病菌NJ08,经室内活体接种复壮后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接种实验;2、供试PDA培养基:新鲜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18 g、去离子水1000 mL;3、供试玉米品种:感病品种超甜玉米

上品

(福建省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0017]4、试验方法:(1)玉米种植:在室内,将健康的玉米种子播种于装满品氏托普泥炭土的育秧盘中,每穴播2粒种子,育秧盘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于光照架(4层不锈钢架,每层架高60 cm,每层顶部安装有4支48 W冷光源白炽灯以提供光源)上育苗至2叶期(图1A)。然后,将每穴中的玉米苗及根部泥炭土一起移栽至白色塑料碗(直径11.5 cm)内,每碗移栽2穴(共3~4株苗),将塑料碗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于光照架上育苗至3~4叶期(图1B)。育苗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
[0018](2)菌丝+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将活体接种复壮的玉米大斑病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10 d后,每皿加入10 mL无菌水,用无菌毛笔刷轻轻刷下培养基表面的菌丝和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玉米苗的种植管理、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处理、玉米苗人工接种后的保湿管理三个部分;具体操作如下:(1)室内玉米苗的种植管理:在室内将玉米种子播种于育秧盘中,每穴播2粒种子,育秧盘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在光照架上育苗至2叶期,然后,移栽至白色塑料碗内,每碗移栽2穴共3~4株苗,塑料碗置于装有半托盘水的塑料托盘内,于光照架上育苗至3~4叶期,育苗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2)玉米苗期大斑病菌的人工接种处理:将活体接种复壮的玉米大斑病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10 d后,每皿加入10 mL无菌水,用无菌毛笔刷轻轻刷下培养基表面的玉米大斑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水配制成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用于接种;在室内玉米苗培育至3~4叶期时,将卫生抽纸剪成条状,浸入上述菌丝+孢子悬浮液中30 s,再用无菌镊子从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夹取1片抽纸条粘附于玉米苗的叶片中间进行接种,每株玉米苗接种2片叶;(3)玉米苗人工接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玉立杨秀娟甘林刘晓菲兰成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