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51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其特采用二季玉米“错时、错带播种,短时交叉,错时收获”,方法:第一步、种植区划分;第二步、饲用燕麦种植收获;第三步、第一季玉米种植收获:在预留种植带中播种玉米;第一季玉米在早春播种;第四步、第二季玉米种植收获:在早播饲用燕麦收获后,在饲用燕麦种植带进行玉米播种,时间大约在6月上、中旬;第五步、饲用燕麦种植与收获:土地整理后在玉米早播种植带进行饲用燕麦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目标,单位面积玉米年产量和年纯收入每亩增加提高很大,有力支撑了本区域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优质玉米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模式,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

技术介绍

[0002]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是支撑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玉米已不能满足畜牧业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玉米,以弥补需求缺口。但由于近来国际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对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增加玉米产量,已成为我国畜牧业摆脱进口玉米依赖。
[0003]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一般是一年一季,但有些热带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两季。比如类似海南这样的地方,玉米一年中可种两次。而北方玉米一年就能种植一次。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域玉米主要为一年一种一收的种植模式(春播或夏播),耕地利用率低,玉米总产量不高,亟待通过建立新型的种植制度,实现耕地高效利用,缓解我国玉米极度短缺依赖进口的问题。
[0004]经过查新,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我们检索到一篇关于玉米一年二种多收栽培方法的专利文献:CN 200810079948.5,《鲜食玉米一年两种多收栽培技术》;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鲜食玉米一年两种多收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于早春比正常种植期提前 15 ~ 20 天覆膜播种第一茬鲜食玉米;春播鲜食玉米于上数第二果穗及以下果穗吐丝后2~3天采摘幼嫩果穗作为玉米笋,保留上数第一果穗正常授粉和灌浆;春播鲜食玉米收获前 5 ~7 天,于行间或株间套播第二茬夏播鲜食玉米;适时收获春播鲜食玉米果穗后,立即收割春播玉米茎叶秸秆;夏播鲜食玉米于上数第二果穗及以下果穗吐丝后2~3天采摘幼嫩果穗作为玉米笋,保留上数第一果穗正常授粉和灌浆;适时收获夏播鲜食玉米果穗后,立即收割春播玉米茎叶秸秆。
[0005]该文献所公开的栽培方法,其不足之处是:其采用的行间或株间套播的方式以及收获方式,只能进行人工种植和人工收获,无法机械化,且工作效率极低,用工等各项成本都较高。因此,其无法大规模种植,只适合鲜食玉米也称水果玉米这样的高价格消费类经济作物,其并不能适合普通玉米包括青贮玉米种植。
[0006]在查新中,我们还检索查询到一篇名为《黄淮海平原地区北部青贮玉米一年两熟产量分析》的科技论文,作者:樊军波, 边大红, 魏钟博,李姝彤,崔彦宏(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7年)在该论文中作者探讨提出了一种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北部地区青贮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其方法是:于4月5日春播青贮玉米,至7月15日开始收获,收获结束后随即在同一试验地中播种夏播青贮玉米,夏播处理青贮玉米则于 10 月 15 日收获。
[0007]我们对该文献研究分析,发现该技术方法有如下不足:该方法是在试验基地理想状态下完成的,并不能在实际中真实地应用推广,该方法是在春播玉米收获后也即7月中下旬之后,紧接着在原地播种夏播玉米,其没有考虑实际大规模收获时间的长短以及期间可
能遇到的降雨天气等因素,比如春播玉米大规模收获时遇到雨天,需要推迟收获,夏播玉米的播种时间很可能就会到8月之后了,而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因为夏播玉米生长时间有限,为了争取足够的热量,使玉米完全成熟,及时收获,又不误后茬小麦正常播种,所以夏播玉米的播种间要求越早越好。这篇文献中夏播玉米种植的时间在7月15日以后已经是很晚了,如果一旦遇到不可控的天气因素其夏播玉米基本就不能再种植了,所以该方法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本专利技术种植模式,通过双季玉米“错时、错带播种,短时交叉,错时收获”的方法,实现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目标,单位面积玉米年产量较本区域传统种植模式提高63.23%~105.50%,年纯收入每亩增加38.83%~77.82%,有力支撑了本区域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优质玉米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二季玉米“错时、错带播种,短时交叉,错时收获”,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种植区划分按180

240m为一带,均匀将地块划分种植带。
[0010]第二步、饲用燕麦种植收获(1)种植方式:选择临近地边的第二条种植带播种,完成播种后,间隔一条种植带继续播种,如此反复直至完成种植。
[0011](2)播种时间:饲用燕麦采用頂凌播种的方法,即当春季土壤表层解冻6~7 cm,而下层土壤仍结冻时。黄淮海平原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旬。
[0012](3)播种方法:饲用燕麦采用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的条播方法,行距20~30cm,开沟深度4~5 cm,覆土厚度1~2 cm。
[0013](4)品种选择及播种量:选择适于早春播种,且生育期大约90天的早熟饲用燕麦品种;亩播种量13~15 kg。
[0014](5)水肥管理:每亩施用15~20 kg磷酸二铵、4~5 kg尿素作种肥;分蘖期、拔节期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35~40立方米/亩;分蘖期、拔节期结合灌溉施追肥,每次亩追施尿素10~12 kg。
[0015](6)在抽穗期至扬花期收获,调制干草。
[0016]第三步、第一季玉米种植收获(1)种植方式:在预留种植带中播种玉米。
[0017](2)播种时间:第一季玉米在早春播种,黄淮海平原选择在3月中下旬播种。
[0018](3)播种方法:采用覆膜播种法,加倍密植,行距50~60cm,株距15~30 cm,亩株数为7400

8800株。
[0019](4)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早春播种的粮饲兼用早熟玉米品种。
[0020](5)施足种肥:每亩施用60 kg玉米专用肥。
[0021](6)强化田间水肥管理:灌溉采用膜下滴灌,在覆膜后与大喇叭口期进行灌溉,每
次灌水量20~30立方米/亩;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溉施追肥,追施尿素10~12 kg/亩。
[0022](7)收获:青贮饲料收获期为玉米籽粒1/2~2/3乳线时;籽粒收获期为玉米籽粒大于2/3乳线时。
[0023](8)剔除地膜:玉米收获后,将地膜和滴管管路回收,以便于后茬饲用燕麦播种。
[0024]第四步、第二季玉米种植收获(1)种植方式:在早播饲用燕麦收获后,在饲用燕麦种植带进行第二季玉米播种,时间大约在6月上、中旬。
[0025](2)播种方法:采用铁茬播种法,双倍密植,行距50~60cm,株距15~30 cm,亩株数为7400

8800株。
[0026](3)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植的优质夏播粮饲兼用玉米品种。
[0027](4)施足种肥:每亩施用60 kg玉米专用肥。
[0028](6)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在大喇叭口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二种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二季玉米“错时、错带播种,短时交叉,错时收获”,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种植区划分按180

240m为一带,均匀将地块划分种植带;第二步、饲用燕麦种植收获(1)种植方式:选择临近地边的第二条种植带播种,完成播种后,间隔一条种植带继续播种,如此反复直至完成种植;(2)播种时间:饲用燕麦采用頂凌播种的方法,即当春季土壤表层解冻6~7 cm,而下层土壤仍结冻时;黄淮海平原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旬;(3)播种方法:饲用燕麦采用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的条播方法,行距20~30cm,开沟深度4~5 cm,覆土厚度1~2 cm;(4)品种选择及播种量:选择适于早春播种,且生育期大约90天的早熟饲用燕麦品种;亩播种量13~15 kg;(5)水肥管理:每亩施用15~20 kg磷酸二铵、4~5 kg尿素作种肥;分蘖期、拔节期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35~40立方米/亩;分蘖期、拔节期结合灌溉施追肥,每次亩追施尿素10~12 kg;(6)在抽穗期至扬花期收获,调制干草;第三步、第一季玉米种植收获(1)种植方式:在预留种植带中播种玉米;(2)播种时间:第一季玉米在早春播种,黄淮海平原选择在3月中下旬播种;(3)播种方法:采用覆膜播种法,加倍密植,行距50~60cm,株距15~30 cm,亩株数为7400

8800株;(4)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早春播种的粮饲兼用的早熟玉米品种;(5)施足种肥:每亩施用60 kg玉米专用肥;(6)强化田间水肥管理:灌溉采用膜下滴灌,在覆膜后与大喇叭口期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20~30立方米/亩;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溉施追肥,追施尿素10~12 kg/亩;(7)收获:青贮饲料收获期为玉米籽粒1/2~2/3乳线时;籽粒收获期为玉米籽粒大于2/3乳线时;(8)剔除地膜:玉米收获后,将地膜和滴管管路回收,以便于后茬饲用燕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刘忠宽谢楠秦文利冯伟张立峰马铭泽智健飞石嘉琦林炎丽杨富裕孙国通孙立国白晓青刘志伟王东奎于合兴高扬刘惠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