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332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玉米收获后播种绿肥并覆盖玉米秸秆;来年绿肥盛花期与秸秆共同粉碎旋耕还田;播种玉米大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种植绿肥实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冬季土壤地表有效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玉米秸秆覆盖促进绿肥生长,绿肥和玉米秸秆联合翻压还田促进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调节碳氮比,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快速培肥土壤,提高后茬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是在我国西南及南方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单种玉米相比,可实现玉米产量不降低,多收一茬豆,可以缓解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大豆供应不足的问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西南地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制度,是农民增收主要产业,多种植在土壤贫瘠的浅山丘陵区、茬口衔接过程中冬闲地表裸露,冬春季干旱为玉米适墒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冬闲利用豆科绿肥进行冬季覆盖地表保墒,翌年春季将豆科绿肥和玉米秸秆联合翻压还田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
[0003]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重要措施,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
[0004]然而,以秦巴山区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该地区冬、春伏旱发生频率高,冬春季干旱严重影响了春季玉米的播种及生长;玉米大豆收获后至翌年玉米播种前土地一直空闲,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且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制约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应用。因此,将绿肥引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体系,通过冬闲种植绿肥实现冬春季地表有效覆盖,降低水土流失风险,解决春玉米播种土壤墒情不足、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率低、土壤肥力偏低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对于解决春玉米播种土壤墒情不足、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率低、土壤肥力偏低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
[0009](2)玉米收获后在玉米行间播种绿肥,铺设玉米秸秆;
[0010](3)次年的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豆;
[0011](4)重复步骤(2)~(3)。
[0012]优选地,步骤(1)所述玉米种植时间为4~5月;所述大豆的种植时间为6~7月。
[0013]优选地,步骤(2)所述玉米收获时间为9~10月。
[0014]优选地,步骤(2)所述绿肥为豆科绿肥毛叶苕子或紫云英。
[0015]优选地,步骤(3)所述旋耕的深度为15~20cm。
[0016]优选地,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行比是1~3:2~4。
[0017]优选地,所述玉米播种的密度为3800~4200株/亩。
[0018]优选地,所述大豆播种的密度为7800~8200株/亩。
[0019]优选地,步骤(2)所述绿肥种植时间为9月~10月。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种植绿肥实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冬季土壤地表有效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玉米秸秆覆盖促进绿肥生长,绿肥和玉米秸秆联合翻压还田促进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调节碳氮比,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快速培肥土壤,提高后茬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
[0024](2)玉米和大豆收获后在玉米行间播种绿肥,铺设玉米秸秆;
[0025](3)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豆;
[0026](4)重复步骤(2)~(3)。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所述玉米种植时间为4~5月;优选为4月3日~4月27日;进一步优选为4月7日~4月23日;更优选为4月中旬。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所述大豆的种植时间为6~7月;优选为6月1日~6月20日;进一步优选为6月3日~6月15日;更优选为6月上旬。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玉米收获时间为9~10月;优选为9月1日~9月20日;进一步优选为9月3日~9月15日;更优选为9月上旬。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绿肥为豆科绿肥毛叶苕子或紫云英;优选为豆科绿肥毛叶苕子。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所述旋耕的深度为15~20cm;优选为15~19cm;进一步优选为16~18cm;更优选为17cm。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行比是1~3:2~4;优选为1~2:2~3;进一步优选为2~3:3~4;更优选为2:3。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玉米播种的密度为3800~4200株/亩;优选为3850~4150株/亩;进一步优选为3950~4050株/亩;更优选为4000株/亩。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大豆播种的密度为7800~8200株/亩;优选为7850~8150株/亩;进一步优选为7950~8050株/亩;更优选为8000株/亩。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绿肥种植时间为9月~10月;优选为9月5日~9月25日;进一步优选为9月10日~9月20日;更优选为9月中旬。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0039](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
[0040](2)玉米收获后9月在玉米行间播种豆科绿肥毛叶苕子,铺设玉米秸秆;
[0041](3)次年的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15cm后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行比为1:2;玉米播种的密度为3800株/亩;大豆播种的密度为7800株/亩。
[0042]实施例2
[0043]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0044](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
[0045](2)玉米收获后10月在玉米行间播种豆科绿肥毛叶苕子,铺设玉米秸秆;
[0046](3)次年的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20cm后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行比为3:4;玉米播种的密度为4200株/亩;大豆播种的密度为8200株/亩。
[0047]实施例3
[0048]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0049](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
[0050](2)玉米收获后9月15日在玉米行间播种豆科绿肥毛叶苕子,铺设玉米秸秆;
[0051](3)次年的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17cm后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作绿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先后种植玉米、大豆;(2)玉米收获后在玉米行间播种绿肥,铺设玉米秸秆;(3)次年的绿肥盛花期,将绿肥及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翻压还田,再次种植玉米和大豆;(4)重复步骤(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玉米种植时间为4~5月;所述大豆的种植时间为6~7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玉米收获时间为9~10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红田霄鸿师江澜郝兴顺吴军舰王吕淡亚彬秦宇航肖飞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