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全人源抗白介素17A单链抗体No.34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89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人源抗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人源抗白介素17A单链抗体No.34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与抗体工程,涉及全人源抗白介素17A单链抗体No.34及应用,所述单链抗体No.34是全人源抗白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

17A)单链抗体No.34,利用此单抗可进行原核表达、体外亲和力及抑制作用分析和银屑病小鼠模型体内抗炎作用分析,显示其在炎症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技术介绍

[0002]IL

17A细胞因子最初分离于大鼠T细胞杂交瘤,被认为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s,CTLA)家族的一个亚型,称为CTLA

8。IL

17A分子量为1.7
×
104道尔顿(Dalton,Da),包含155个氨基酸,以二硫键连接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形式分泌并发挥作用。IL

17细胞因子家族中包含IL

17A、IL

17B、IL

17C、IL

17D、IL

17E(又称为IL

25)和IL

17F。IL

17受体(interleukin 17receptor family,IL

17R)家族包含IL

17RA、IL

17RB、IL

17RC、IL

17RD和IL

17RE。IL

17RA为共有亚基,其他亚基作用时分别与IL

17RA组成异二聚体。
[0003]IL

17A结合IL

17RA/IL

17RC异二聚体,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促进炎症反应,参与肿瘤生长、迁移及侵袭和血管生成等。核因子

κB激活剂1(nuclear factor

κB activator 1,Act1),IL

17依赖信号通路所必需的接头蛋白,能够结合IL

17R的SEFIR结构域来介导下游信号传导。Act1作为桥梁蛋白募集TRAF相关因子TRAF6,以K63多聚泛素化的方式修饰TRAF6,从而作用于下游NF

κB信号通路,启动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转录及表达。此外,TNFR6也能够促进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家族(moti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激活,进一步活化激活蛋白

1(activator protein

1,AP

1)从而促进下游炎症有关细胞因子IL

6、TNF

α、G

CSF等的转录及分泌表达,从而引发炎症反应。IL

17A可通过调控mRNA的稳定性从而来放大自身对靶细胞的作用。Act1与TRAF相关因子2/5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进一步与剪接子2(splicing factor,SF2)结合,阻止了下游通路中趋化因子CXCL1 mRNA的降解,从而增强对中性粒细胞及其他非造血细胞等的趋化作用,使多种免疫相关细胞至损伤及感染部位调节炎症反应。
[0004]IL

17A及IL

17A受体作为主要的治疗靶点,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已上市及临床在研的针对IL

17A的靶点药物数量增加,2015年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Secukinumab被用来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武器。Secukinumab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2019年3月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用于银屑病治疗。另外,Ixekizumab与Brodalumab单克隆抗体,分别靶向IL

17A和IL

17RA。它们能够阻断IL

17RA与IL

17A细胞因子结合,抑制IL

17A介导的IL

6、IL

8、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环氧化酶

2的释放,有效作用于炎性疾病的患者。如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开发特异性强、副作用低、疗效好的靶向IL

17A药物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点。
[0005]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成为全人源抗体筛选的重要平台之一,噬菌体展示
技术筛选周期短,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抗原的高通量筛选,极大地提高了筛选的效率。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多肽或抗体的外源基因插入到噬菌体特定基因中,使外源基因与噬菌体外壳蛋白的结构基因融合表达,形成融合蛋白表达于噬菌体表面。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是抗体库中的噬菌体与靶蛋白孵育结合后,洗去未结合的噬菌体,并且将结合能力较强的噬菌体洗脱下来进一步扩增,经过3

5轮筛选后得到与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噬菌体,最终获得识别靶抗原的高亲和力噬菌体抗体。噬菌体筛选得到的抗体结构稳定,避免提前降解,靶向性良好,大大减少了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杂交瘤技术生产抗体的缺点,价格低廉。其中,单链抗体具有分子量较小,体内免疫原性较低,不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穿透能力较强,在组织中分布指数较全长抗体分子量高,半衰期较短,在体内危害较小,并且亲和力较高,特异性强,易于制备等优点,在疾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一种能与IL

17A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scFv,这类识别IL

17A的单链抗体本身或者其可变区序列经过基因工程改造成其它的抗体形式后,可以特异性靶向炎症性疾病病人血清及组织中高表达的IL

17A细胞因子,以此达到抗炎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全人源抗白介素17A单链抗体No.34,此单链抗体是从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能够特异结合于IL

17A的单链抗体。所述全人源抗IL

17A单链抗体No.34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tgcaggtccagcttgtgcagtctggagctgaggtgaagccgcctggggcctcagtgaaggtttcctgtaaggcttctggatacactttcactacccataaaatacagtgggtgcgccaggccccc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人源抗IL

17A的单链抗体No.34,其特征在于,所述全人源抗IL

17A单链抗体No.34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人源抗IL

17A的单链抗体No.34,其特征在于,所述全人源抗IL

17A单链抗体No.34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人源抗IL

17A的单链抗体No.34,其特征在于,所述全人源抗IL

17A单链抗体No.34含有完整的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其重链可变区VH 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重链可变区VH CDR2的氨基酸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珊珊詹金彪梅圣圣廖志银黄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