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80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涉及乳化剂制造技术领域。该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的左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反应容器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折管,所述折管上且位于反应容器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电子调控阀门。该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通过多个电子调控阀门与折管的配合,以及混合机构的改良,使得马来酸酐加入时,从多个出口排出,且对着混合机构排出,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合效率,减少了马来酸酐碳化的比例。酐碳化的比例。酐碳化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乳化剂
,具体为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PIBSA乳化剂是以高活性有机化工材料为原料制备的乳化剂,可用于生产各种包装及散装乳化炸药,极大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炸药储存期延长一倍以上。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向聚异丁烯中加入马来酸酐,从而生成PIBSA乳化剂的方式进行生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聚异丁烯密度远远小于马来酸酐,因此容易出现混合不充分,同时难以很好的控制马来酸酐的加料速度,从而容易出现由于加料速度相对较快而导致的马来酸酐部分沉入反应釜底部碳化后形成黑色粉末杂质的情况,降低产品质量的同时给反应釜的清洗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解决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聚异丁烯密度远远小于马来酸酐,因此容易出现混合不充分,同时难以很好的控制马来酸酐的加料速度,从而容易出现由于加料速度相对较快而导致的马来酸酐部分沉入反应釜底部碳化后形成黑色粉末杂质的情况,降低产品质量的同时给反应釜的清洗带来困难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的左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
[0008]所述反应容器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折管,所述折管上且位于反应容器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电子调控阀门,所述反应容器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反应容器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反应容器的内腔且位于折管附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机构,所述反应容器的内腔且位于混合机构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所述折管的右端贯穿反应容器的右侧并延伸至反应容器的外部,所述折管的右端封闭,所述折管的右端且位于反应容器的外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电子出料阀门;
[0009]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电子压力表、电子调控阀门、电子出料阀门、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电性连接;
[0010]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对于水平面平行,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混合杆,所述转盘上且远离反应容器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转动杆的顶部和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的出风口垂直朝上,所述涡轮风扇的入风口设置于反应容器内,所述控制机构与涡轮风扇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调控阀门的出口朝向混合机构。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通过多个电子调控阀门与折管的配合,以及混合机构的改良,使得马来酸酐加入时,从多个出口排出,且对着混合机构排出,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合效率,减少了马来酸酐碳化的比例。
[0016](2)、该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通过折管、电子调控阀门和电子压力表的配合使用,在保证设备改良成本的前提下(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控制流速的设备和相关系统,但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控制机构可以根据电子压力表的指数和电子调控阀门的开启程度判断当前的马来酸酐加入速度,并以此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和电子调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从而平衡加料速度和混合速度,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马来酸酐碳化的比例,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020]图4为本技术马来酸酐碳化的化学方程式。
[0021]图中:1、底座;2、反应容器;3、入料口;4、涡轮风扇;5、折管;6、电子调控阀门;7、驱动电机;8、混合机构;81、转盘;82、转动杆;83、挡板;84、混合杆;9、第一加热机构;10、第二加热机构;11、电子压力表;12、出料管;13、电子出料阀门;14、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涡轮风扇4,涡轮风扇4的出风口垂直朝上,涡轮风扇4的入风口设置于反应容器2内,控制机构14与涡轮风扇4电性连接,反应容器2的左侧设置有控制机构14,反应容器2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3;
[0024]反应容器2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折管5,折管5上且位于反应容器2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电子调控阀门6,调控阀门6的出口朝向混合机构8,反应容器2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反应容器2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8,反应容器2的内腔且位于折管5附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机构9,反应容器2的内腔且位于混合机构8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10,折管5的右端贯穿反应容器2的右侧并延伸至反应容器2的外部,折管5的右端封闭,折管5的右端且位于反应容器2的外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11,反应容器2的底
部贯穿设置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上设置有电子出料阀门13;
[0025]控制机构14分别与驱动电机7、电子压力表11、电子调控阀门6、电子出料阀门13、第一加热机构9和第二加热机构10电性连接;
[0026]混合机构8包括转盘81,转盘81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2,转动杆82所在直线相对于水平面平行,转动杆8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混合杆84,转盘81上且远离反应容器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挡板83,挡板8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转动杆82的顶部和底部;
[0027]反应完成后,通过控制机构打开电子出料阀门,并通过出料管排出产品,以此完成生产操作。
[0028]工作时,将涡轮风扇的出风口与排气管连通,通过控制机构关闭电子出料阀门,通过入料口将聚异丁烯加入至反应容器内,将折管的顶端与马来酸酐的出料端连通,通过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涡轮风扇和驱动电机工作,同时通过控制机构调节电子调控阀门的有效开口,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的工作提供反应温度,涡轮风扇的工作用于吸收异味,驱动电机带动混合机构工作,从而进行混合操作;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剂制造用反应釜,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容器(2),所述反应容器(2)的左侧设置有控制机构(14),所述反应容器(2)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2)顶部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折管(5),所述折管(5)上且位于反应容器(2)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电子调控阀门(6),所述反应容器(2)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反应容器(2)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8),所述反应容器(2)的内腔且位于折管(5)附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机构(9),所述反应容器(2)的内腔且位于混合机构(8)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10),所述折管(5)的右端贯穿反应容器(2)的右侧并延伸至反应容器(2)的外部,所述折管(5)的右端封闭,所述折管(5)的右端且位于反应容器(2)的外部设置有电子压力表(11),所述反应容器(2)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料管(12),所述出料管(12)上设置有电子出料阀门(13);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心吴军孟令浩徐连城吕正兴王忠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奥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