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62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公开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根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齿背侧的实际齿顶坐标和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本公开实施用于解决目前计算方式计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的问题。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的问题。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机械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齿背侧啮合刚度一些情况下直接使用驱动侧啮合刚度代替,或依照一定的啮合相位差调整驱动侧啮合刚度得到,并没有考虑在空载等工况的影响下,齿轮副可能出现齿背侧线外啮合的现象,造成齿背侧的啮合刚度发生改变,因此采用目前计算方式计算出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计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的准确性更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包括: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和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所述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
[000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和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所述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
[0006]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
[0007]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
式所述的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
[0008]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
[000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通过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根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齿背侧的实际齿顶坐标和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通过这样的方案,在计算齿背侧啮合刚度的过程中,考虑了齿轮副可能出现齿背侧线外啮合,造成齿背侧的啮合刚度发生改变的情况,通过计算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来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并进一步计算出齿背侧啮合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驱动侧啮合刚度,以及驱动侧和齿背侧之间的相位关系来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可以提高计算齿背侧啮合刚度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齿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副驱动侧啮合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啮合轮齿载荷角计算模型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副线外啮合分析模型图;图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步骤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副驱动侧和齿背侧啮合齿对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副驱动侧齿对分离距离对应的变形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副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对应的变形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直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的装置;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
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目前齿背侧啮合刚度一些情况下直接使用驱动侧啮合刚度代替,或依照一定的啮合相位差调整驱动侧啮合刚度得到。这类计算方法忽略了齿背侧和驱动侧在啮合位置和线外啮合上的差异,导致了齿背侧啮合刚度计算精度不高,同时也限制了现存啮合刚度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根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齿背侧的实际齿顶坐标和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自动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这样的方案实现了在计算齿背侧啮合刚度的过程中,考虑了齿轮副可能出现齿背侧线外啮合,造成齿背侧的啮合刚度发生改变的情况,通过计算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并进一步计算出齿背侧啮合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驱动侧啮合刚度,以及驱动侧和齿背侧之间的相位关系来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可以提高计算齿背侧啮合刚度的精度。
[001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8]如图1所示,该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01、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计算齿背侧和驱动侧之前的啮合相位差,然后通过该啮合相位差和齿背侧啮入点坐标来确定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其中齿背侧的啮入点为齿轮齿背侧初始啮合时刻时的啮合位置。
[0020]图2为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的流程示意图。
[0021]如图2所示,该齿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和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所述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包括:计算所述齿背侧与驱动侧之间的啮合相位差;根据所述啮合相位差和所述齿背侧的啮入点坐标确定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其中,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为所述齿背侧对应的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以及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为所述驱动侧对应的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包括:确定经过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的啮合线的垂线,以及所述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和齿心坐标的目标连线;将所述垂线和所述目标连线所形成的角度,确定为啮合位置压力角;根据所述啮合位置压力角和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所述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所述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之前,还包括:根据齿轮齿数、所述齿背侧的分度圆压力角以及啮合位置压力角,计算啮合轮齿载荷角;所述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包括: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和所述啮合轮齿载荷角,确定所述齿背侧啮合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和所述啮合轮齿载荷角,确定所述齿背侧啮合刚度,包括:基于所述啮合轮齿载荷角确定存储在齿背侧啮合齿上的目标势能对应的啮合刚度分量;所述目标势能包括: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良李小磊伍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