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41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包括:盖板层、盖板层下方的陶瓷腔体层;陶瓷腔体层内部设有载板层和射频芯片层;陶瓷腔体采用高温共烧陶瓷工艺HTCC,HTCC腔体内设置有多层台阶,用于提供载板支撑和金丝键合,射频和控制走线在台阶处通过金丝与射频芯片或控制芯片互连。射频芯片装配于HTCC腔体底板上,控制芯片装配于载板上,两种芯片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HTCC腔体中的走线连通。陶瓷腔体通过与金属盖板焊接实现密封,并通过植球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芯片集成封装,可将多种模拟/数字芯片进行三维堆叠,减少占用系统尺寸,更有利于小型化应用,同时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芯片集成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芯片集成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相控阵雷达/通信系统中,射频收发模块(TR模块)占据了整个系统很大一部分比重的重量、功耗和成本。而相控阵雷达/通信系统不断的往小型化、低成本和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在逐渐的压缩各分部件体积的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为了匹配系统应用需求,TR模块逐渐的向高集成化、三维封装演进。但TR模块过渡的集成化不仅增加设计难度,导致迭代风险,还会造成封装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相控阵雷达/通信系统在项目研制阶段会有多轮迭代的过程,也并不具备消费电子行业巨量产品的分摊。因此如何实现高集成化、低成本、小型化的芯片集成封装是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现有芯片封装设计往往采用单层封装形式,该方式能解决气密问题、提高隔离度,同时TR模块装配方式也更加简单,但该方式集成度低,三维空间利用率低。或者采用芯片三维堆叠的方式,芯片集成度高,三维空间利用率高,但设计难度较大、通用性较差,且对制作过程设备要求较高,成本难以降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层(1)、盖板层(1)下方的陶瓷腔体层(2);陶瓷腔体层(2)内部设有载板层(3)和载板层(3)下方的射频芯片层(4);盖板层(1)包括钼铜金属盖板(11),钼铜金属盖板(11)固定连接在陶瓷腔体层(2)上方并封闭陶瓷腔体层(2);陶瓷腔体层(2)的基底为HTCC陶瓷介质(21),HTCC陶瓷介质(21)上设置HTCC金属走线(22)和HTCC金属过孔(23);HTCC金属走线(22)包括顶层焊盘(221)、上层走线及焊盘一(222)、中间层走线及焊盘二(223)、底层走线及焊盘(224);HTCC金属过孔(23)包括金属过孔一(231)、金属过孔二(232)、金属过孔三(233);陶瓷腔体层(2)内部向下依次设置台阶一(211)、台阶二(212)、台阶三(213)、台阶四(214)、介质底层(215);陶瓷腔体层(2)的顶部边缘设置顶层焊盘(221);顶层焊盘(221)通过植球与外部部件进行控制信号和射频信号传输;台阶一(211)用于支撑金属盖板(11),同时与金属盖板(11)固定连接实现对陶瓷腔体层(2)的密封;台阶二(212)上设置有上层走线及焊盘一(222),载板层(3)中控制芯片(32)通过金丝与上层走线及焊盘一(222)进行互连;上层走线及焊盘一(222)分别与顶层焊盘(221)通过金属过孔一(231)互连,与台阶四(214)中的中间层走线及焊盘二(223)通过金属过孔二(232)互连;台阶三(213)用于支撑载板层(3)中的金属载板(31);台阶四(214)上设置有中间层走线及焊盘二(223),中间层走线及焊盘二(223)与顶层焊盘(221)通过金属过孔三(233)互连,通过金丝与射频芯片层(4)中的射频芯片互连;介质底层(215)上设置有底层走线及焊盘(224),通过金丝与射频芯片层(4)中射频芯片互连;载板层(3)包括载板(31)和控制芯片(32);控制芯片(32)放置于载板(31)上,并通过金丝与上层走线及焊盘一(222)进行互连;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成王康任李力力王洪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兴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