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拉手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38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及汽车,该车顶拉手包括拉手本体、基座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基座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的顶棚,基座结构设有滑动槽,第一连接结构滑动安装于滑动槽并与拉手本体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沿滑动槽移动,以带动拉手本体向靠近或远离顶棚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安装于顶棚并与拉手本体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向下拉动拉手本体,使拉手本体向下运动脱离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从而乘员可以握住拉手本体稳定身体;当不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将拉手本体向上推,使拉手本体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从而拉手本体收缩于顶棚上,可以减少车顶拉手的体积,节省车内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拉手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顶拉手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颠簸的道路上,安装于汽车顶部的拉手能够帮助乘员稳定住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感。但是,汽车拉手通常是安装于汽车顶棚的内表面,并且为了方便乘客抓取,拉手的体积较大,会占用车内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拉手的体积,节省车内空间。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顶拉手,其包括拉手本体、基座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基座结构用于安装于汽车的顶棚,所述基座结构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拉手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沿所述滑动槽移动,以带动所述拉手本体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顶棚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安装于所述顶棚并与所述拉手本体可拆卸连接。
[000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基座结构可以安装于汽车的顶棚上,基座结构可以设有滑动槽,拉手本体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基座结构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结构可以滑动安装于滑动槽内,使得第一连接结构可以沿滑动槽移动,从而带动拉手本体向靠近或者远离顶棚的方向移动,拉手本体还可以与位于顶棚上的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向下拉动拉手本体,使拉手本体向下运动脱离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从而乘员可以握住拉手本体稳定身体;当不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将拉手本体向上推或者仅需松开拉手本体,使拉手本体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从而拉手本体收缩于顶棚上,可以减少车顶拉手的体积,节省车内空间。
[0006]优选地,所述基座结构包括两个基座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基座件用于间隔安装于所述顶棚,两个所述基座件均设有所述滑动槽,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动槽,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的相对两端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滑动槽沿所述拉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基座件和所述拉手本体转动。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U形结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U形结构主体的开口端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且用于相对所述基座件转动,所述U形结构主体的闭口端与所述拉手本体铰接。
[0009]优选地,两个所述基座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拉手本体的长度。
[0010]优选地,所述拉手本体包括拉手板和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包覆于所述拉手板外。
[0011]优选地,所述拉手板采用磁性材料制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磁性结构,所述磁
性结构用于与所述拉手板磁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基座结构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顶棚。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顶棚和如上所述的车顶拉手。
[0014]本技术所述汽车与所述车顶拉手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15]优选地,所述顶棚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车顶拉手安装于所述容纳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拉手处于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拉手处于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拉手的爆炸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拉手本体;11、拉手板;12、包覆件;2、基座结构;21、基座件;22、滑动槽;3、第一连接结构;31、连接件;32、滑动块;4、第二连接结构;41、磁性结构;5、顶棚;6、螺纹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3]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顶拉手,其包括拉手本体1、基座结构2、第一连接结构3和第二连接结构4,所述基座结构2用于安装于汽车的顶棚5,所述基座结构2设有滑动槽2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22并与所述拉手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用于沿所述滑动槽22移动,以带动所述拉手本体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顶棚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用于安装于所述顶棚5并与所述拉手本体1可拆卸连接。
[0024]具体地,车顶拉手可以包括拉手本体1、基座结构2、第一连接结构3和第二连接结构4。拉手本体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可以方便乘员抓握。基座结构2可以安装于汽车的顶棚5上,并且基座结构2可以设有滑动槽22。第一连接结构3可以滑动安装于滑动槽22内,并且第一连接结构3还可以与拉手本体1连接,使得拉手本体1可以与基座结构2连接,第一连接结构3可以沿滑动槽22移动,第一连接结构3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拉手本体1向靠近或远离顶棚5的方向移动,使得拉手本体1可以在复位状态和拉开状态来回转换。
[0025]更清楚而言,当拉手本体1向远离顶棚5的方向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此时的拉手本体1与顶棚5之间的空间最大,拉手本体1处于拉开状态;当拉手本体1向靠近顶棚5的方向移动,并且拉手本体1与顶棚5之间的空间处于最小时,此时拉手本体1处于复位状态。当拉手本体1向靠近顶棚5的方向移动至复位状态时,拉手本体1可以与安装于顶棚5上的第二连接结构4可拆卸连接,并且拉手本体1处于复位状态时,拉手本体1的底面与基座结构2的底面齐平,具有增加车内美观的效果。
[0026]图1中的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Z轴的正向为上方,Z轴的负向为下方。当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向下拉动拉手本体1,使拉手本体1与第二连接结构4脱离连接状态,并且拉手本体1可以移动至拉开状态,此时拉手本体1与顶棚5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供乘员抓握拉手本体1,从而乘员可以握住拉手本体1稳定身体。
[0027]当不需要使用车顶拉手时,可以用手将拉手本体1向上推动,使拉手本体1与顶棚5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拉手本体1移动至复位状态并且与第二连接结构4连接,从而拉手本体1收缩于顶棚5上,可以减少车顶拉手的体积,节省车内空间。
[0028]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结构2包括两个基座件2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两个连接件31,两个所述基座件21用于间隔安装于所述顶棚5,两个所述基座件21均设有所述滑动槽22,两个所述连接件31的一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动槽22,两个所述连接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1的相对两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本体(1)、基座结构(2)、第一连接结构(3)和第二连接结构(4),所述基座结构(2)用于安装于汽车的顶棚(5),所述基座结构(2)设有滑动槽(2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22)并与所述拉手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用于沿所述滑动槽(22)移动,以带动所述拉手本体(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顶棚(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用于安装于所述顶棚(5)并与所述拉手本体(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结构(2)包括两个基座件(2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两个连接件(31),两个所述基座件(21)用于间隔安装于所述顶棚(5),两个所述基座件(21)均设有所述滑动槽(22),两个所述连接件(31)的一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动槽(22),两个所述连接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1)的相对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2)沿所述拉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31)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基座件(21)和所述拉手本体(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然刘剑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