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1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8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盖单元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两侧,安装板分别联接到车辆的车顶侧。盖单元包括形成移动路径的第一移动引导部和第二移动引导部、以及分别设置在盖单元上且相互连接并且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导轨滑动的引导框架单元。角度调整单元的安装角度随着所述引导框架单元滑动而调整,并联接以与所述引导框架单元接合。把手单元可旋转地联接到引导框架单元,并且随着沿移动路径移动,角度调整单元与引导框架单元选择性地接合,从而逐步调整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从而逐步调整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从而逐步调整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能够在车辆的车门打开时,通过从车辆室内的车顶的侧表面朝向打开的车门的入口选择性地向下移动而能够握持,从而辅助年长乘客或残疾乘客上下车。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车辆室内在两侧上端设置有多个辅助把手,使得乘员可以握持它们,并且辅助把手位于车辆室内侧即顶篷的下侧并且连接并固定到车辆的车身面板。
[0003]辅助把手安装在诸如厢式货车的车辆上时可以用于上下车,并且最近,随着去除了B柱的结构的车辆上市,作为用于辅助诸如老年人或残疾人的乘客以及乘员上下车的装置,辅助把手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目前的车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
[0004]在这方面,正在研究开发为老年人或残疾人提供便利设施的车辆,并且尤其是针对残疾人福利车辆研究了诸如残疾人升降器、旋转座椅、轮椅移动装置、脚型方向指示器的装置。然而,由于它们与老年人身体能力整体恶化的装置不同,因此针对人物可视性降低、颜色区分度降低、上下车时行动不便等的整体研究是不足的。
[0005]因此,正在积极进行例如通过提供集群照明装置来始终打开照明或在上下车时将用于握持的把手附接到座椅靠背上的装置的研究。作为这些研究的结果,辅助把手通常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侧表面,使得老年人或残疾人在上下车时能够通过有效地握持辅助把手来上下车。
[0006]然而,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辅助把手形成在座椅的侧表面,即在较低的位置,因此不仅老年人或残疾人在上下车时难以握持辅助把手,而且老年人或残疾人在握持辅助把手的状态下起身时也难以支撑其体重。
[0007]本节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进对本公开技术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该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由于在引导框架单元通过用户操作滑动以向下移动时一对引导销分别沿移动引导部移动,角度调整单元在与引导框架接合的状态下旋转并移动,因此可以从车辆室内的车顶的侧表面朝向车门的入口逐步拉出并固定把手,从而能够更容易握持把手,以便辅助老年人或残疾人乘客上下车。
[0009]根据本公开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可以包括:盖单元,分别设置在联接到车辆的车顶侧的安装板的两侧,并设置有形成移动路径的第一移动引导部和第二移动引导部;引导框架单元,分别设置在盖单元上并且相互连接,并且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导轨滑动;角度调整单元,其安装角度随着引导框架单元滑动而调整,并联接以与引导框架单元接合;以及把手单元,可旋转地联接到引导框架单元,并且随着沿移动路径移动,角度调整单元与引导框架单元选择性地接合,从而逐步调整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
[0010]特别地,把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其安装在第一移动引导部和第二移动引导部上并轴向联接到角度调整单元和引导框架单元,并且角度调整单元可以在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移动时与设置在引导框架单元中的引导框架选择性地接合,以调整把手单元的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第二移动引导部可以延伸地形成为突出到盖单元的下部,并且第一移动引导部可以包括平行于第二移动引导部设置的第一路径以及从第一路径的端部向上弯曲并设置为与第二移动引导部间隔开的第二路径。
[0011]进一步地,第二路径可以从第一路径向上弯曲以与第二移动引导部间隔开与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长度。当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在其初始位置分别沿第一移动引导部和第二移动引导部移动时,把手单元可以切换到打开模式、角度调整模式和返回模式。
[0012]另外,打开模式被定义为随着把手单元被拉出,第二引导销设置在第二移动引导部的另一端,并且第一引导销设置在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的交界处的状态。进一步地,角度调整模式被定义为在打开模式下,随着把手单元旋转,第一引导销进入第二路径,并且因此角度调整单元可以与引导框架接合的状态。
[0013]特别地,角度调整单元可以被构造成随着第一引导销移动到第二路径的另一端,突出件在与形成在框架齿轮的外侧上的多个齿轮齿接合的状态下移动,从而逐步调整把手单元的拉出角度。返回模式被定义为在角度调整模式下,随着把手单元旋转,第一引导销移动到第二路径的另一端,并且因此角度调整单元与引导框架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
[0014]同时,引导框架单元可以包括:主体,轴向联接到彼此面对的第二引导销;联接构件,设置有框架齿轮,并且在联接构件内部容纳轴向联接到第一引导销的角度调整单元;以及升降引导构件,安装在主体上,齿轮联接到导轨,并且随着把手单元的拉出而旋转,以引导主体的滑动(滑动即滑动移动)。
[0015]引导框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连接到角度调整单元,并且被构造成当由于角度调整单元切换到所定义的返回模式而使角度调整单元返回到初始位置时提供弹性恢复力。引导框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阻尼器构件,联接以与升降引导构件接合,并且当主体沿导轨滑动时,沿与升降引导构件相反的方向旋转,以调整主体的移动速度。
[0016]同时,把手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盖单元内部的一对连接构件和将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并且突出到安装板的下部以被选择性地握持的握持构件。特别地,握持构件可以包括:LED光源,安装在设置在握持构件内部的安装区域中并且发射光;以及透射透镜,被构造成透射由LED光源发射的光以暴露到外部。进一步地,LED光源可以形成为具有不同颜色的照明灯或UV杀菌灯中的任意一种。
[0017]根据本公开,由于在引导框架通过用户的操作滑动以向下滑动时一对引导销分别沿移动引导部移动,角度调整单元在与引导框架接合的状态下旋转和移动,因此可以从车辆室内的车顶的侧表面朝向车门的入口逐步拉出并固定把手,从而能够更容易握持把手,以便辅助老年人或残疾人乘客上下车。
[0018]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在与引导框架接合的角度调整单元旋转时,角度调整单元跟随形成在框架齿轮上的多个齿轮齿选择性地移动以切换把手的位置,从而用于乘客上下车并使乘员能够握持把手。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可以将光源插入构成把手的握持单元中,并使光源的光通过握持单元的透镜传输到外部,从而通过用户的操作,使用把手选择性
地用作迎宾灯、氛围灯和UV杀菌灯。
[0019]应当理解的是,术语“汽车”或“车辆”或者本文使用的其他类似术语包括诸如乘用车的通用汽车,其包括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操作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汽车、包括各种小船和轮船的船只、飞机等,并且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其他替代燃料汽车(例如,源自石油以外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是具有两个或多个动力源的汽车,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动汽车。
[0020]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将在下文讨论。
附图说明
[0021]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示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这些示例在下文中仅通过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包括:盖单元,分别设置在联接到车辆的车顶侧的安装板的两侧,并设置有形成移动路径的第一移动引导部和第二移动引导部;引导框架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相互连接,并且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导轨滑动;角度调整单元,其安装角度随着所述引导框架单元滑动而调整,并联接以与所述引导框架单元接合;以及把手单元,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引导框架单元,并且随着沿所述移动路径移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与所述引导框架单元选择性地接合,从而逐步调整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把手单元包括第一引导销和第二引导销,所述第一引导销和所述第二引导销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引导部和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上并轴向联接到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和所述引导框架单元,并且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在所述第一引导销和所述第二引导销移动时与设置在所述引导框架单元中的框架齿轮选择性地接合,以调整所述把手单元的拉出位置和拉出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延伸地形成为突出到所述盖单元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一移动引导部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设置的第一路径以及从所述第一路径的端部向上弯曲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间隔开的第二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路径从所述第一路径向上弯曲以与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间隔开与所述第一引导销和所述第二引导销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引导销和所述第二引导销在初始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移动引导部和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移动时,所述把手单元切换到打开模式、角度调整模式和返回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打开模式被定义为随着所述把手单元被拉出,所述第二引导销位于所述第二移动引导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引导销位于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的交界处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上下车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调整模式被定义为在所述打开模式下,随着所述把手单元旋转,所述第一引导销进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民浩金智雅黄珍皓朴河龙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NVH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