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一种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射绿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987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的Tang等人提出一种具有无定形发光层的堆叠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可以在低电压下驱动并发射高亮度的光,其后,关于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阴极射线管(CRT)的替代物的显示装置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一种自发射型显示器件,该器件具有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插入的包括有机材料的发光层,并且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使得平板显示能够在低功耗下工作。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全色显示,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高色纯度以及高可靠性的三原色(红,绿,和蓝)发光材料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三原色发光材料中,自从上面提及的Tang等人的论文以来,已对发射绿光的材料进行最全面的研究,并已对改进材料的发光效率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已经提出具有发光层的器件结构,该发光层使用含有香豆素衍生物,喹吖二酮衍生物,或吡喃衍生物的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剂)加入到作为主体材料的Alq3中{参见J.Appl.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插入的发光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发光层含有由下面通式(1)代表的荧蒽衍生物并发射绿光: *** 通式(1) 其中,在通式(1)中,两个荧蒽的各取代部位可分别独立地被氢、等于或少于6个碳原子的烷基、等于或少于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等于或少于12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 Ar↓[1]和Ar↓[2]各自独立地代表等于或少于22个碳原子的亚芳基, Ar↓[3]和Ar↓[4]各自独立地代表等于或少于16个碳原子的芳基, 在每个芳基和每个亚芳基中,一个氢或多个氢可以被等于或少于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替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尚之,高田一范,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