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201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一种复热设备,包括箱体、筒体、蒸汽模块;所述连接筒中设置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所述安全阀、排气口、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在连接筒上且依次穿过连接筒底面、所述排气口;所述连接筒的底面上连接有四根蒸汽导管;所述进气管的直径大于排气管的直径;所述顶盖的内壁可拆卸的设置有进气管的管帽;拆下顶盖后,通过进气管与蒸汽导管将外界蒸汽引入筒体中,当筒体中的蒸汽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打开将筒体中的蒸汽排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热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保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野外训练或者执行任务时,多种类食品需要加热后食用。然而条件有限往往无法使用炊事设备进行热食加工或生鲜热食保温一般采用常温集体食品(真空包装)进行保障。对此一般情况多采用炊事车上配备的蒸饭箱加热,或采用锅具进行水煮加热。已经有厂家研制了的复热专用的小型蒸箱,外形类似滚塑箱,可采用蒸汽进行复热。
[0003]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一、现有技术中的蒸箱,如果只有一重保温盖,保温能力差;如果设置多重保温盖,则彼此互相干涉,占用较大的空间和体积;从而造成矛盾。
[0005]二、现有技术中的蒸锅是圆形的,炊事车在野外颠簸移动时,圆形的蒸锅无法稳定安置,如果设置成方形,则无法采用旋转式启闭阀盖这种便于密封的圆形阀盖;从而造成矛盾。
[0006]三、现有技术中的蒸箱或蒸锅,内部压力足够大时,如果强行打开易造成蒸汽烫伤。
[0007]四、人员执行野外任务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如第三点所述的避免蒸汽烫伤,但遇到紧急任务时没有充足的时间等待蒸汽消散;此时在佩戴好手套等防护用具的前提下,有立刻开启蒸箱的需求。
[0008]五、现有技术的伸缩锁定结构,具有预紧调节机构,但是伸缩锁定机构的长度一般较长,相应的弹簧也比较长,此时的预紧调节机构如螺帽等的旋转调节行程较短,长短不匹配的话导致螺帽调节行程不足。
[0009]六、现有技术的调节弹簧,如果行程较长的话容易晃动,晃动时就难免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摩擦与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热设备,包括箱体、筒体、保温盖,所述保温盖包括方盖、顶盖、圆盖、顶环、挡筒、挡环、盖板、连接筒、锁定模块、蒸汽模块、把手;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缸体、活塞、弹簧、约束环、活塞杆、上挡杆、下挡杆、弹簧座、圆座、螺帽;所述蒸汽模块包括蒸汽导管、排气管、安全阀、排气口、压力传感器、进气管;
[0012]箱体为方形箱体,箱体内设有筒体,方盖铰接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圆盖与筒体旋接,所述圆盖的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筒,连接筒穿过所述方盖的盖体,所述连接筒外壁连接有挡筒与挡环,所述挡筒位于方盖上表面上方,所述挡环位于所述方盖下表面下方,所述方盖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顶环,所述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顶环的外壁,所述挡筒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把手;
[0013]所述连接筒中设置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所述安全阀、排气口、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在连接筒上且依次穿过连接筒底面、所述排气口;所述连接筒的底面上连接有四根蒸汽导管;所述进气管的直径大于排气管的直径;所述顶盖的内壁可拆卸的设置有进气管的管帽;拆下顶盖后,通过进气管与蒸汽导管将外界蒸汽引入筒体中,当筒体中的蒸汽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打开将筒体中的蒸汽排出;
[0014]所述圆盖上设置有所述锁定模块,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卡板,卡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缸体内滑动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右侧连接有所述活塞杆,所述缸体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圆座,所述圆座包括半球形截面,所述缸体的左端、右端均开口,所述缸体的右侧开口套设有所述螺帽,所述螺帽包括螺纹部与台阶部,所述螺纹部的外壁与缸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圆座后套设在螺帽中,所述缸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所述约束环,所述台阶部的外壁与约束环的内壁抵接,所述弹簧座与螺纹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
[0015]当筒体内部蒸汽压力足够大时推动所述活塞运动,进而使得活塞杆穿过所述通孔,从而实现对圆盖的限位,所述活塞杆右端的端面枢接有所述上挡杆与下挡杆,上挡杆与所述端面的枢转点位于上档杆长度的四分之一处,下挡杆与所述端面的枢转点位于下档杆长度的四分之一处。
[0016]优选的,圆盖与筒体之间的旋接为旋转卡扣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螺帽的右端面开设有偏离圆心的凹槽,凹槽与对应工具配合以旋转螺帽。
[0018]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条形孔。
[0019]优选的,所述条形孔横向延伸。
[0020]优选的,所述缸体的所述左端位于圆盖内。
[0021]优选的,所述缸体的所述右端延伸出圆盖。
[0022]优选的,所述圆座为环形结构。
[0023]优选的,所述方盖包括盖体与盖壁,所述盖壁数量为四。
[0024]优选的,四个盖壁相互之间设有过渡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一、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一点,将保温盖模块设置为三重保温盖模式,通过方盖、圆盖、顶盖的嵌套配合实现了三层保温,提高了保温效果,嵌套配合也避免了体积过大。
[0027]二、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二点,方盖与蒸箱铰接,圆盖与蒸箱中的蒸筒旋转卡扣连接,圆盖设置在方盖内,圆盖上设置有连接筒延伸穿过方盖,连接筒上下方设置有挡筒、挡环以固定方盖与圆盖,上部挡筒上设置有把手以旋转圆盖使之与蒸筒分离或者结合。
[0028]三、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三点,在圆盖上设置了锁定结构,其与蒸箱上设置的卡板配合以实现锁定与解锁,锁定结构的活塞杆伸入卡板上的通孔后,圆盖即无法旋转。
[0029]四、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四点,在锁定结构的活塞杆上设置了两个可旋转挡杆,挡杆可旋转扩大活塞杆的覆盖面积,从而活塞杆无法伸入卡板上的通孔中避免锁定;两个挡杆相互错开以避免相互的行程干涉。当出现锁定时,按压活塞杆使其退出通孔,旋转两个挡杆即可避免再次锁定。
[0030]五、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五点,将弹簧预紧调节件如螺帽的螺纹杆部设置的长
度较长,长度较长后预紧行程也足够长,但杆部较长会有旋转到远端时容易脱落的问题,因此对应的设置了约束筒对螺帽进行约束固定。
[0031]六、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六点,在弹簧腔内设置了圆座,以约束弹簧同时圆座的圆面能够避免弹簧被尖角磨损。
[0032]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备保温状态整体三维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及保温盖剖视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设备复热状态圆盖方盖俯视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锁定模块局部三维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锁定模块未工作状态内部剖面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锁定模块锁定状态内部剖面图
[0040]图7为本专利技术锁定模块工作时避免锁定状态内部剖面图
[0041]图8为本专利技术活塞杆端部挡杆收缩示意图
[0042]图9为本专利技术活塞杆端部挡杆展开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复热设备整体图
[004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箱体、所述筒体、保温盖,所述保温盖包括方盖、顶盖、圆盖、顶环、挡筒、挡环、盖板、连接筒、锁定模块、蒸汽模块、把手;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缸体、活塞、弹簧、约束环、活塞杆、上挡杆、下挡杆、弹簧座、圆座、螺帽;所述蒸汽模块包括蒸汽导管、排气管、安全阀、排气口、压力传感器、进气管;箱体为方形箱体,箱体内设有筒体,方盖铰接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圆盖与筒体旋接,所述圆盖的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筒,连接筒穿过所述方盖的盖体,所述连接筒外壁连接有挡筒与挡环,所述挡筒位于方盖上表面上方,所述挡环位于所述方盖下表面下方,所述方盖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顶环,所述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顶环的外壁,所述挡筒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把手;所述连接筒中设置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所述安全阀、排气口、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在连接筒上且依次穿过连接筒底面、所述排气口;所述连接筒的底面上连接有四根蒸汽导管;所述进气管的直径大于排气管的直径;所述顶盖的内壁可拆卸的设置有进气管的管帽;拆下顶盖后,通过进气管与蒸汽导管将外界蒸汽引入筒体中,当筒体中的蒸汽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打开将筒体中的蒸汽排出;所述圆盖上设置有所述锁定模块,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卡板,卡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缸体内滑动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右侧连接有所述活塞杆,所述缸体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圆座,所述圆座包括半球形截面,所述缸体的左端、右端均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化刚冯文明江秦唐成城李宏莫秋元徐小许李牵范腾李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