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9305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及其装配方法,所述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包括框合页组件和扇合页组件,所述框合页组件的合页底座与所述扇合页组件的转轴套通过合页转轴实现铰接转动,在所述转轴套的下方设置弹性支撑座框合页组件的安装框内还设置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框进行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所述合页底座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板上,且合页底座在第二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一调节板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结构更加紧凑,调整更加便捷,适用性更强,承重性能更优,使用寿命更长,保证框合页组件与扇合页组件使用时转动更加顺畅。件使用时转动更加顺畅。件使用时转动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五金
,特别涉及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门窗主要用于室内的通风和采光,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窗主要包括框部和扇部,例如窗框、窗扇或者门框、门扇,传统中窗框和窗扇、门框和门扇主要通过门窗五金配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窗扇在窗框上的固定或者开合。
[0003]门窗五金配件在我国建筑五金标准体系中,属于建筑房屋用金属制品之门窗配件类,该标准体系表的原始编号为081740303050200000CP;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为91.060建筑构件,门窗五金配件中的合页/铰链是平开门窗启闭的关键,在标准QB/T 4595.7

2018中关于合页的调节量、尺寸偏差、开启角度、使用寿命、转动力以及负重都有相关要求。
[0004]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目前室内门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明装铰链,其门铰链的转轴一般外露设置,在使用时与整体环境不协调,影响整体美观,影响用户数的舒适体验。
[0005]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门窗的美观性能和保温性能的要求也逐渐在提高,现有技术中已经逐渐开始采用隐藏式合页进行连接。
[0006]关于隐藏式合页结构,德国的BartelsGmbh在2005年左右就已经开始申请相关专利,公开了例如DE102006062614C5、DE102005051918B4等多篇专利,提出通过设置两个主体,两个主体分别通过连接座与一套摇臂转动组,摇臂转动组由四个滑动柱以轴相接,连接座与摇臂转动组以轴相接,再将两个主体分别与门框、门扇连接,从而实现合页的隐藏式设置,在门扇关闭状态下,合页结构被完全隐藏。国内引入上述隐藏式合页结构大概可追溯到2013年,后续进而向三维可调方向发展,公开号为CN10501975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隐藏式合页,包括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合页转动组,合页转动组包括通过轴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第一摇臂的前端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调节座的里侧,第二摇臂的前端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调节座的里侧,第一摇臂的后端通过销钉和第一滑动机构设置在第二调节座的外侧,第二摇臂的后端通过销钉和第二滑动机构设置在第一调节座的外侧;第一调节座固定在第一固定底座内,第一调节座上穿过调节螺丝的孔为横向椭圆形;第二调节座固定在第二固定底座内,第二调节座上穿过固定螺丝的孔为纵向椭圆形,从而实现三维可调、全隐藏式的安装合页。
[0007]但是,该合页结构存在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安装难度较大等问题,即使熟练工配合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一扇门安装,效率极端低下,导致工人师傅非常不愿意安装带有此类合页的门结构。此外,该类合页结构的承重功能一般也会比较受限,为了保证其连接强度,一般是通过增大合页结构尺寸或者增加合页数量来保证门扇与门框的安装连接强度,从而使得该产品在使用时一直比较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隐藏式合页装配复杂、承重较差以及使用受限较大等缺陷。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包括框合页组件和扇合页组件,所述扇合页组件相对于所述框合页组件旋转形成合页的关闭或者打开状态切换,所述框合页组件包括:
[0011]安装框,用于与门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形成容纳空腔;
[0012]第一调节板,设置在安装框内,并且在第一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框进行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
[0013]合页底座,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板上,且所述合页底座在第二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一调节板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
[0014]所述扇合页组件包括:
[0015]固定板,用于与门扇可拆卸连接,
[0016]合页悬臂,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和转轴套,所述合页悬臂在所述扇合页组件转动关闭和能够伸入所述安装框的容纳空腔内;
[0017]转轴套,设置在合页悬臂的悬臂端;
[0018]合页转轴,用于转轴套与合页底座铰接连接;
[0019]弹性支撑座,用于弹性支撑所述转轴套,所述弹性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框的容纳空腔内;
[0020]第二调节板,用于固定所述弹性支撑座,所述第二调节板在第三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框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底板、左侧壁、右侧壁、顶盖、背板,其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左右两端,所述底板、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顶盖、所述背板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纳空腔,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调节板可拆卸的容纳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所述第一调节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合页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包括第一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调解螺母和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调解螺母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板体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连杆,所述第二调节连杆包括第三螺纹杆和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定位,所述第三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调解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解螺母使得第一板体相对所述背板远离或者靠近运动。
[0023]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第一微调结构,所述第一微调结构包括U型凸台,在所述U型凸台的一侧设置微调槽,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从动部和调整部,所述从动部呈圆环状设置且所述调整部相对所述从动部偏心设置,所述从动部容纳于所述微调槽内部,所述调整部穿过所述合页底座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一调节板或者第一调节板、背板可拆卸连接。
[0024]进一步的,在所述调整部远离所述从动部的表面设置第一调整凹槽,在所述调整部的外表面设置第一连接螺纹,所述调整部上设置第一连接螺纹的部位穿过所述第一连接
板上的第五连接孔后被固定螺母限位。
[0025]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调整凹槽设置第七连接孔,对应的,在所述微调槽内设置第三连接孔,在所述背板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板包括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调节螺母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母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板体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连杆,所述第一调节连杆包括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插接定位,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螺母使得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底板远离或者靠近运动。
[002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弹性垫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包括框合页组件(100)和扇合页组件(200),所述扇合页组件(200)相对于所述框合页组件(100)旋转形成合页的关闭或者打开状态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合页组件(100)包括:安装框(1),用于与门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形成容纳空腔(108);第一调节板(2),设置在安装框(1)内,并且在第一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框(1)进行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合页底座(3),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板(2)上,且所述合页底座(3)在第二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一调节板(2)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所述扇合页组件(200)包括:固定板(7),用于与门扇可拆卸连接,合页悬臂(8),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7)和转轴套(9),所述合页悬臂(8)在所述扇合页组件(200)转动关闭和能够伸入所述安装框(1)的容纳空腔(108)内;转轴套(9),设置在合页悬臂(8)的悬臂端;合页转轴(5),用于转轴套(9)与合页底座(3)铰接连接;弹性支撑座(6),用于弹性支撑所述转轴套(9),所述弹性支撑座(6)设置在所述安装框(1)的容纳空腔(108)内;第二调节板(4),用于固定所述弹性支撑座(6),所述第二调节板(4)在第三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框(1)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包括外框架(101),所述外框架(101)包括底板(1011)、左侧壁(1012)、右侧壁(1013)、顶盖(1014)、背板(1015),其中,所述顶盖(1014)与所述底板(1011)设置在所述背板(1015)的上下两端,所述左侧壁(1012)与所述右侧壁(1013)设置在所述背板(1015)的左右两端,所述底板(1011)、所述左侧壁(1012)、所述右侧壁(1013)、所述顶盖(1014)、所述背板(1015)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纳空腔(108),在所述底板(10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103),所述第二调节板(4)可拆卸的容纳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103)内部,所述第一调节板(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1015)上,所述合页底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2)远离所述背板(1015)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2)包括第一板体(201),在所述第一板体(20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调解螺母(202)和第一定位孔(203),所述第一调解螺母(202)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板体(201)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连杆(105),所述第二调节连杆(105)包括第三螺纹杆(1051)和第四螺纹杆(1052),所述第四螺纹杆(1052)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203)插接定位,所述第三螺纹杆(1051)与所述第一调解螺母(202)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解螺母(202)使得第一板体(201)相对所述背板(1015)远离或者靠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201)上设置第一微调结构(204),所述第一微调结构(204)包括U型凸台(2041),在所述U型凸台(2041)的一侧设置微调槽(2042),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11),所述第一调节件(11)包括从动部(1101)和调整部(1102),所述从动部(1101)呈圆环状设置且所述调整部(1102)相对所述从动部(1101)偏心设置,所述从动部(1101)容纳于所述微调槽(2042)
内部,所述调整部(1102)穿过所述合页底座(3)上的第一连接板(301),所述第一连接板(301)通过螺纹连接件(12)与第一调节板(2)或者第一调节板(2)、背板(1015)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可调节的隐藏式合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部(1102)远离所述从动部(1101)的表面设置第一调整凹槽(1104),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声扬唐思凡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玛雅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