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87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包括壳体、除尘结构、脱硝结构及切换连通结构,壳体顶端设有出气口且壳体内限定有改向腔体,除尘结构设于壳体下端,由上下向延伸设置与改向腔体连通的内筒、套设于内筒外的外筒及设于外筒底端的锥筒组成,外筒一侧设进气口,进气口处设起旋结构,锥筒底端设出灰口,壳体内限定出位于改向腔体侧端、上端与出气口连通的脱硝腔,壳体外侧壁对应脱硝腔设氨气进口,脱硝腔内设陶瓷滤管,切换连通结构包括用以连通或关闭改向腔体和出气口的第一阀门及用以连通或关闭改向腔体和脱硝腔的第二阀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除尘结构进行除尘,脱硝结构进行脱硝及除尘,系统简单且占地面积小,协同调控实现高效除尘。控实现高效除尘。控实现高效除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烟气中不仅含有大量粉尘,还含有氮氧化物,一方面,不将粉尘预处理,会限制后期脱硝效率,现有技术中常需要使用几种设备组合处理,占用空间大;另一方面,几种设备单独运行会造成运行复杂,比如需要分别清灰,产生繁多的工作量,且使用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含尘气流除尘脱硫脱硝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包括:
[0005]壳体,其顶端设有出气口,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改向腔体;
[0006]除尘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由内筒、外筒及锥筒组成,所述内筒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所述锥筒设于所述外筒底端,所述外筒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起旋结构,使得进入的气流作圆周运动,所述锥筒底端设有出灰口,所述内筒向上连通所述改向腔体;
[0007]脱硝结构,在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脱硝腔,所述脱硝腔处在所述改向腔体的侧端,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脱硝腔设有氨气进口,所述脱硝腔上端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脱硝腔内设有陶瓷滤管;以及,
[0008]切换连通结构,包括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改向腔体的上端,用以连通或者关闭所述改向腔体和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改向腔体的侧端,用以连通或者关闭所述改向腔体和所述脱硝腔。
[0009]优选地,所述锥筒一侧设有振打电机,用以将所述锥筒内的尘粒通过所述出灰口抖出。
[0010]优选地,所述锥筒的出灰口上端设有观察管和人孔。
[0011]优选地,所述锥筒的角度为A,60≤A<90度。
[0012]优选地,所述锥筒的角度A=60度。
[0013]优选地,沿所述锥筒周向设有流化装置,所述流化装置包括:
[0014]多个流化板,沿所述锥筒周向间隔设置;
[0015]多根流化管,分别通过流化管接口与多个所述流化板连通;
[0016]多个阀门,分别设于多根所述流化管上;以及,
[0017]电磁流量阀,与多根所述流化管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切换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用以连通或关闭所述内筒和所述改向腔体,所述第四阀门用以连通或关闭所述脱硝腔与所述外筒。
[0019]优选地,所述陶瓷滤管上端设有文丘里管。
[0020]优选地,沿所述壳体径向设有耐磨板,设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耐磨板设有脱硫剂喷入口。
[0021]优选地,所述内筒长度短于所述外筒长度。
[0022]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含尘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进气口处的起旋机构使得含尘气流作圆周运动进入所述外筒,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时,气流中的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所述锥筒内壁并减速,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向下落入所述出灰口排出,去除了尘粒的气体汇向轴心区域由所述内筒向上排出,继而流向与所述内筒向上连通的所述改向腔体,若含尘气流只需简单除尘,则开启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除尘后的气流由所述改向腔体流向所述出气口,实现除尘;若含尘气流需进一步除尘脱硝,则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除尘后的气流由所述第二阀门进入所述脱硝腔,同时开启所述氨气进口,将氨气充入所述脱硝腔内,除尘后的气流在所述脱硝腔内通过所述陶瓷滤管进一步除尘,且与氨气发生反应进而实现脱硝,本技术方案将所述除尘结构与所述脱硝结构组合,所述除尘结构进行简单除尘,所述脱硝结构进一步除尘脱硝,系统简单且占地面积小,可协同调控实现高效除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的A

A向截面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多功能性除尘装置232观察管1壳体233人孔11出气口234振打电机12改向腔体235出灰口13耐磨板24进气口2除尘结构25氨气进口21内筒3脱硝结构22外筒31脱硝腔23锥筒32陶瓷滤管231流化装置4切换连通结构2311流化板41第一阀门2312流化管42第二阀门2313阀门43第三阀门
2314电磁流量阀44第四阀门
[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烟气中不仅含有大量粉尘,还含有氮氧化物,一方面,不将粉尘预处理,会限制后期脱硝效率,现有技术中常需要使用几种设备组合处理,占用空间大;另一方面,几种设备单独运行会造成运行复杂,比如需要分别清灰,产生繁多的工作量,且使用不便利。
[003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含尘气流除尘脱硫脱硝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图1至图4为本技术多功能性除尘装置所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1000,包括壳体1、除尘结构2、脱硝结构3以及切换连通结构4,所述壳体1其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顶端设有出气口,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改向腔体;除尘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由内筒、外筒及锥筒组成,所述内筒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所述锥筒设于所述外筒底端,所述外筒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起旋结构,使得进入的气流作圆周运动,所述锥筒底端设有出灰口,所述内筒向上连通所述改向腔体;脱硝结构,在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脱硝腔,所述脱硝腔处在所述改向腔体的侧端,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脱硝腔设有氨气进口,所述脱硝腔上端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脱硝腔内设有陶瓷滤管;以及,切换连通结构,包括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改向腔体的上端,用以连通或者关闭所述改向腔体和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改向腔体的侧端,用以连通或者关闭所述改向腔体和所述脱硝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一侧设有振打电机,用以将所述锥筒内的尘粒通过所述出灰口抖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性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的出灰口上端设有观察管和人孔。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寿董勇吴飞刘科李金虎王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