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278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包括:油压机、换模装置、模具、可移动承模车、拉模装置、导轨、一次压制垫块装置、二次压制垫块装置、下退料装置及上压制及退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金属颗粒制品压制过程中,产品批量大时人工操作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以及工人组装模具时安全生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模具可拆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产品流水线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颗粒制品压制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采用油压机进行冲压生产的行业中,生产一种以金属颗粒为原材料利用油压机将其压制成环状产品。目前通用的工作方式是将金属颗粒原材料放入模具中,利用油压机压制模具,经过一系列翻模、退模,形成最终产品。在压制过程中通常使用三梁四柱油压机,需要一人操作模具,压制过程中需要翻转模具,翻转模具是在压机上下压面内,另一人操作手轮控制油压机的加压与泄压。在使用这种油压机生产期间经常会发生压伤操作人员肢体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操控手轮工人出现麻痹大意,在应该泄压时,打错手轮方向导致事故发生;同时,此种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金属颗粒制品压制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及安全风险等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包括:油压机100、换模装置200、模具300、可移动承模车400、拉模装置500、导轨600、一次压制垫块装置700、二次压制垫块装置800、下退料装置900及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
[0005]所述导轨600穿过油压机100的上工作台101与下工作台102之间水平纵向布置,所述换模装置200设于导轨600末端,所述拉模装置500设于导轨600前端;所述模具300设于可移动承模车400中,所述可移动承模车400初始位置在换模装置200位置处,在拉模装置500的作用下可在导轨600上移动至油压机100的起始点工位处;
[0006]所述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自侧方安装在上工作台101下表面,所述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上设有压制面1003b及退料面1003c,所述压制面1003b及退料面1003c在压制过程中或退料过程中可对应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上方;
[0007]所述一次压制垫块装置700与二次压制垫块装置800对向安装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纵向两侧,在两次压制过程中可分别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下方,并随下工作台102上行而向上移动,配合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的压制面1003b对模具300内的金属颗粒进行压制;
[0008]所述下退料装置900自侧方安装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在退料过程中可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下方,并随下工作台102上行而向上移动,配合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的退料面1003c将压制后的金属颗粒制品从模具300内退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油压机100为三梁四柱油压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换模装置200包括支架201、滑轨203、活动架204、连接杆205及换模气缸206,所述滑轨203横向布置在支架201上,所述活动架204两侧设有与滑轨203配合的滚
轮207,所述活动架204上横向并排设置两个可移动承模车400,所述活动架204通过连接杆205连接换模气缸206,并在换模气缸206的伸缩作用下在滑轨203上移动,从而使两个可移动承模车400交替进入导轨600,所述支架201横向两侧还设有限位板202。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模具300包括顶杆301、紧固螺钉302、底板303、第一推环304、下芯轴305、第二推环306、下外套307、下压环308、卡位螺钉309、上芯轴310、上外套311及上压环312;所述上外套311、下外套307及底板30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外套311与下外套307之间通过卡位螺钉309连接,所述下外套307与底板303之间通过紧固螺钉302连接并将顶杆301限位在底板303内;所述上芯轴310设于上外套311内,所述下芯轴305设于下外套307内,所述上芯轴310、下芯轴305及底板303之间同心设置并进行定位;所述下芯轴305为T形,其头端直径与上芯轴310直径相同,所述下芯轴305与下外套307之间的缝隙中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推环304、第二推环306及下压环308,所述上芯轴310与上外套311之间的缝隙中装有金属颗粒并上盖上压环312,通过驱动顶杆301向上运动,可带动第一推环304、第二推环306、下压环308、金属颗粒及上压环312向上运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承模车400包括车体401及固定在车体401上的模具定位套筒402,所述车体401上设置有中空的台阶孔,所述模具300卡设在车体401的台阶孔中并可沿模具定位套筒402垂直运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拉模装置500包括拉模气缸501及与其连接的拉模车502,所述拉模车502尾端设有凹槽形挂钩座502a,所述可移动承模车400前端设有与拉模车502的凹槽形挂钩座502a配合的L形挂钩403,所述拉模车502在拉模气缸501的伸缩作用下可带动可移动承模车400在导轨600上移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压制垫块装置700包括第一压制气缸701、第一压制气缸支座702及第一压制垫块703,所述第一压制气缸701通过第一压制气缸支座702固定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所述第一压制气缸701连接第一压制垫块703,所述第一压制垫块703可在第一压制气缸701驱动下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压制垫块703上表面开设有与顶杆301配合的第一环槽703a。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压制垫块装置800包括第二压制气缸801、第二压制气缸支座802及第二压制垫块803,所述第二压制气缸801通过第二压制气缸支座802固定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所述第二压制气缸801连接第二压制垫块803,所述第二压制垫块803可在第二压制气缸801驱动下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压制垫块803上表面开设有与顶杆301配合的第二环槽803a。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退料装置900包括下退料气缸901、下退料气缸支座902及退料垫块903,所述下退料气缸901通过下退料气缸支座902固定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所述下退料气缸901连接退料垫块903,所述退料垫块903可在下退料气缸901驱动下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退料垫块903上表面为平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包括上压制及退料气缸1001、外箱体1002及滑块1003,所述外箱体1002固定在上工作台101下表面,所述上压制及退料气缸1001固定在外箱体1002一侧并连接滑块1003,所述滑块1003两侧设有凸出导轨1003a,所述外箱体1002内表面两侧设有与凸出导轨1003a配合的导轨槽1002a,所述滑块1003可在上压制及退料气缸1001驱动下在外箱体1002内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滑块1003下表面一侧为压制面
1003b,另一侧为退料面1003c,所述压制面1003b为平面,所述退料面1003c为在平面上设置的环状凹槽。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压机(100)、换模装置(200)、模具(300)、可移动承模车(400)、拉模装置(500)、导轨(600)、一次压制垫块装置(700)、二次压制垫块装置(800)、下退料装置(900)及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所述导轨(600)穿过油压机(100)的上工作台(101)与下工作台(102)之间水平纵向布置,所述换模装置(200)设于导轨(600)末端,所述拉模装置(500)设于导轨(600)前端;所述模具(300)设于可移动承模车(400)中,所述可移动承模车(400)初始位置在换模装置(200)位置处,在拉模装置(500)的作用下可在导轨(600)上移动至油压机(100)的起始点工位处;所述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自侧方安装在上工作台(101)下表面,所述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上设有压制面(1003b)及退料面(1003c),所述压制面(1003b)及退料面(1003c)在压制过程中或退料过程中可对应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上方;所述一次压制垫块装置(700)与二次压制垫块装置(800)对向安装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纵向两侧,在两次压制过程中可分别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下方,并随下工作台(102)上行而向上移动,配合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的压制面(1003b)对模具(300)内的金属颗粒进行压制;所述下退料装置(900)自侧方安装在下工作台(102)上表面,在退料过程中可移动到起始点工位处正下方,并随下工作台(102)上行而向上移动,配合上压制及退料装置(1000)的退料面(1003c)将压制后的金属颗粒制品从模具(300)内退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机(100)为三梁四柱油压机。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模装置(200)包括支架(201)、滑轨(203)、活动架(204)、连接杆(205)及换模气缸(206),所述滑轨(203)横向布置在支架(201)上,所述活动架(204)两侧设有与滑轨(203)配合的滚轮(207),所述活动架(204)上横向并排设置两个可移动承模车(400),所述活动架(204)通过连接杆(205)连接换模气缸(206),并在换模气缸(206)的伸缩作用下在滑轨(203)上移动,从而使两个可移动承模车(400)交替进入导轨(600),所述支架(201)横向两侧还设有限位板(20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制金属颗粒制品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300)包括顶杆(301)、紧固螺钉(302)、底板(303)、第一推环(304)、下芯轴(305)、第二推环(306)、下外套(307)、下压环(308)、卡位螺钉(309)、上芯轴(310)、上外套(311)及上压环(312);所述上外套(311)、下外套(307)及底板(30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外套(311)与下外套(307)之间通过卡位螺钉(309)连接,所述下外套(307)与底板(303)之间通过紧固螺钉(302)连接并将顶杆(301)限位在底板(303)内;所述上芯轴(310)设于上外套(311)内,所述下芯轴(305)设于下外套(307)内,所述上芯轴(310)、下芯轴(305)及底板(303)之间同心设置并进行定位;所述下芯轴(305)为T形,其头端直径与上芯轴(310)直径相同,所述下芯轴(305)与下外套(307)之间的缝隙中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推环(304)、第二推环(306)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亮赵洁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