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71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电压线,设置在基板上;驱动电压线焊盘,用于将驱动电压传输给驱动电压线;驱动晶体管,连接至驱动电压线;像素电极,连接至驱动晶体管;共电极,与像素电极相对;发光元件,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之间;以及共电极焊盘,设置在基板上,以便将共电压传输给共电极。在基板的侧面露出共电极焊盘和驱动电压线焊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需要更轻和更薄的监控器和电视机。随着这种需求,阴极射线管(CRT)已被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的平板显示装置所取代。然而,由于LCD需要背光单元来显示图像,所以它具有较慢的响应速度和较窄的视角。由于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不存在这种问题,因此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常,OLED显示器包括介于两个电极之间的发光层。从一个电极注入的电子和从另一个电极注入的空穴相结合,以形成发射能量和光的激子(电子空穴对)。由于OLED显示器不需要诸如背光单元的附加光源,因此OLED显示器可具有低功耗、快响应速度、宽视角、以及高对比度的优点。OLED显示器可根据其驱动方法分为无源矩阵或有源矩阵显示器。无源矩阵显示器具有从两个电极彼此相对的区域发射光的简单结构。另一方面,有源矩阵显示器具有使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电流驱动像素发光的结构。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可根据其发光方法分为底部发射型和/或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显示器朝向形成有TFT的基板发光,以及顶部发射型显示器远离形成有TFT的基板发光。由于光不能通过形成有TFT和布线的部分,所以底部发射型显示器可具有低孔径比。另一方面,由于发光区与TFT和布线所占据的空间不相关,所以顶部发射型显示器可具有高孔径比。在背景部分所披露的上述信息只用于增加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和一种可在制造过程中防止电荷积聚在共电极上的制造该显示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将在以下的描述中进行阐述,部分地从该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来了解。本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电压线,设置在基板上;以及驱动电压线焊盘,用于接收并将驱动电压传送给驱动电压线。驱动晶体管连接至驱动电压线,像素电极连接至驱动晶体管,共电极与像素电极相对。发光元件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之间,并且在基板上形成共电极焊盘,以将共电压传送给共电极。在基板的侧面露出部分共电极焊盘和部分驱动电压线焊盘。本专利技术还披露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条栅极线、包括驱动电压线焊盘的驱动电压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共电极焊盘。在驱动电压线焊盘和共电极焊盘之间形成第一连接元件,在栅极线、驱动电压线和数据线上形成保护膜和像素电极。在像素电极上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共电极,在共电极上形成密封元件,并切割基板。本专利技术还披露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条栅极线、包括驱动电压线焊盘的驱动电压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共电极焊盘。形成连接至共电极焊盘的放电元件,并在栅极线、驱动电压线、和数据线上形成保护膜和像素电极。在像素电极上形成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上形成共电极。在共电极上形成密封元件,并切割基板。应该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所声明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入以及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3A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底部基板(basesubstrate)上的显示装置布局的视图;图3B是示出图3A的显示装置布局的视图;图3C是沿图3B的线IIIc-IIIc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部分布局的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部分布局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布局的视图;图7和图8是分别沿图6的线VII-VII和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布局的视图;以及图10、图11、和图12是分别沿图9的线X-X、XI-XI和XII-XII截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充分公开并且完全覆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提到元件或层“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位于其它元件或层上或者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存在插入元件或层。相反地,当提到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插入元件或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OLED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像素电极和共电极以及置于其间的发光元件。根据传统的制造工艺,当形成共电极或在共电极上执行密封工艺时,由于电子注入、离子注入或静电,电荷可能积聚在共电极上。当电荷积聚在共电极上时,由于在共电极和发光元件之间产生电位差,发光元件可能不能工作。因此,发光元件、像素电极、或共电极的表面可能剥落,从而使显示装置的质量恶化。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这种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在制造过程期间可以防止电荷积聚在共电极上。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框图,以及图2是示出图1的OLED显示器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参照图1,OLED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300、连接至显示面板300的扫描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以及控制驱动器的信号控制器600。显示面板300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G1至Gn和D1至Dm、多条驱动电压线(未示出)、以及连接至这些线并基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像素PX。显示信号线G1至Gn和D1至Dm包括多条传送扫描信号的栅极线G1至Gn,以及多条传送数据电压的数据线D1至Dm。栅极线G1至Gn基本沿行方向延伸,并彼此分离,同时基本彼此平行。数据线D1至Dm基本沿列方向延伸,并彼此分离,同时基本彼此平行。驱动电压线将驱动电压Vdd传送至像素PX。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PX连接至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并且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LD、驱动晶体管Qd、电容器Cst以及开关晶体管Qs。驱动晶体管Qd是三端器件,其具有连接至开关晶体管Qs和电容器Cst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电压线172(即,Vdd)的输入端、以及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LD的输出端。开关晶体管Qs也是三端器件,其具有连接至栅极线121的控制端、连接至数据线171的输入端、以及连接至电容器Cst和驱动晶体管Qd的输出端。电容器Cst连接在开关晶体管Qs和驱动电压线172之间。电容器Cst维持预定时间周期内由开关晶体管Qs所充电的数据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LD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驱动晶体管Qd和共电压Vss。有机发光二极管LD根据由驱动晶体管Qd所提供的电流ILD量来发射不同强度的光,以显示图像。电流ILD量取决于驱动晶体管Qd的控制端和输入端之间的电压Vgs的大小。开关晶体管Qs和驱动晶体管Qd是由非晶硅或多晶硅制成的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FET)。可选地,这些晶体管Qs和Qd可为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在这种情况下,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驱动电压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驱动电压线焊盘,用于将驱动电压传送给所述驱动电压线;    驱动晶体管,连接至所述驱动电压线;    像素电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    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    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共电极之间;以及    共电极焊盘,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共电极焊盘用于将电压传送给所述共电极,    其中,在所述基板的侧面露出所述共电极焊盘和所述驱动电压线焊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哲崔凡洛李政洙崔埈厚郑光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