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式电热管及加工工艺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68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翅片式电热管,包括电热管(1)和翅片扩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扩展板(2)由多组相同翅片板(3)组合而成,其一端紧密包裹所述电热管(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翅片扩展板可以做的比较大,因此,其散热效果好,且翅片板采用模块式翅片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长度(即功率)的电热管进行自由组合,生产出多种规格的翅片式电热管,从而有效降低模具成本,加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翅片式电热管,及加工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管是将螺旋形的线芯放入金属外套管中,再用边灌装氧化镁粉边振荡的方式密实,最后再微量缩径成型。由于电热管设计的发热线芯为螺旋形结构,所以造成功率密度大,加上电热管的标准最大制造长度只有10m,从而使散热表面积小,致使其的表面发热功率密度(2~7w/cm2)偏大。表现为表面温度过高,通常要超过受热介质的积碳、结垢温度,最终导致进入因高温——结垢——高温——结垢的恶性循环。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热管的热效率,延长电热管的使用寿命,在加热管的外周面安装了翅片。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92224711.0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表面予以换热强化的翅片电热管,其特征是电热管的放热外表面具有翅片式的扩展表面。由于上述方案中的翅片是在电热管的外表面,翅片的面积较小,散热效果不佳,容易造成热量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导热快、散热效果好、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翅片式电热管。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的加工翅片式电热管的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设备。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包括电热管和翅片扩展板,所述翅片扩展板由多组相同翅片板组合而成,其一端紧密包裹所述电热管。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每一所述翅片板由连接为一体的两盖板盖合而成,每一所述盖板上冲压成形有翅片,所述电热管包裹于两所述盖板的相连处。两所述盖板的连接处成形有与所述电热管形状相同的套管,所述电热管紧密固定在所述套管内。其中一所述盖板的顶端安装或成形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另一所述盖板的顶端。两所述盖板上的翅片相对交错排列。所述翅片为梯形,所述翅片的下底长度为80-150mm,高度为8-10mm,厚度为0.8-1.2mm,所述翅片的底角为42-48度。所述翅片扩展板安装在多个底座上,并通过钢丝支架予以固定。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选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板,并对金属板进行预处理;b、冲压,预处理的金属板放入冲压设备中进行冲压,将金属板冲压成中部具有用于弯折成圆形套管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各具有一组冲压成形的翅片,两组所述翅片错位排列;c、加工,先将冲压后的金属板进行对折,使所述凹槽弯折成套管,形成一模块式翅片板;d、组装,根据实际尺寸和加热功率的要求,将多块翅片板套装在已经加工好的电热管上,通过挤压设备对每块翅片板的套管进行挤压,使所述套管紧密包裹在所述电热管上,同时,对翅片板进行盖合固定。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设备,包括一工作台和一压块,所述工作台上成形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压块上成形有与所述工作台凹槽相对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边铰接有一手柄,所述手柄的端部安装有一压棍。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专利技术的翅片扩展板可以做的比较大,因此,其散热效果好,且翅片板采用模块式翅片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长度(即功率)的电热管进行自由组合,生产出多种规格的翅片式电热管,从而有效降低模具成本,加工方便;其次,每个翅片板与电热管紧密包裹在一起,保证电热管与翅片板有相当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电热管发出的热量可以迅速的传递到翅片板上;再次,翅片板两侧面上的翅片交错排列,形成多个自然对流通道,热量可以及时迅速排出,保证翅片上的热量可以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有着良好的对流散热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先加工模块式翅片板,再根据需要将相应数量的翅片板套装在电热管上,生产出不同尺寸、不同功率的翅片式电热管,提高了生产效率。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式电热管的加工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压块和工作台的半圆形凹槽结构将电热管紧密包裹在翅片扩展板的一端,通过压棍将一盖板上的卡扣扣压在另一盖板上,上述加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中翅片板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未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左视图。图8是图4中未完全盖合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对翅片板和电热管进行挤压和盖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图4,在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电热管1和翅片扩展板2,所述翅片扩展板2安装在多个底座4上,并通过钢丝支架41予以固定。所述翅片扩展板2由多组相同翅片板3组合而成,其一端紧密包裹所述电热管1。所述翅片扩展板2大大增强了电热管1的换热效果,提高了电热管1的热效率,并延长了电热管1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中的翅片板3可以做成标准模块式结构,多组翅片板3拼接构成翅片扩展板2。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长度需求,即根据不同功率,电热管1与翅片板3进行自由组合,生产出多种规格的翅片式电热管,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根据使用材料和尺寸不同,每组翅片板3承担不同功率的散热量,但建议不要超过500W。参见图5至图8,在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翅片板3由连接为一体的两盖板31、32盖合而成,每一所述盖板31、32上冲压成形有翅片33,所述电热管1包裹于两所述盖板31、32的相连处。参见图2,两所述盖板31、32上的翅片33相对交错排列。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盖板31、32上冲压相对交错排列的翅片33,从而形成多个自然对流通道,热量可以及时迅速排出,保证翅片上的热量可以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有着良好的对流散热效果。并有效的减少了侧向辐射热造成的板温过高。参见图8,在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两所述盖板31、32的连接处成形有与所述电热管1形状相同的套管35,所述电热管1紧密固定在所述套管35内。本专利技术采用全包裹式铆接技术,使得电热管1紧密固定在所述套管35上,保证电热管1与翅片板3有相当大的接触面积。另外,所述翅片板3上的套管35分成多段式结构,利于铆接,也容易保证翅片板3与电热管1的铆接紧密度,从而保证了电热管1发出的热量可以迅速的传递到翅片板3上。参见图4和图8,其中一所述盖板31的顶端成形有卡扣36,所述卡扣36卡接另一所述盖板32的顶端。采用上述结构,安装非常方便。参见图6,在本专利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翅片33为梯形。翅片33大小尺寸及厚度尺寸对热传导及散热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翅片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散热,但有一个极限值,大于这个值的话,即使翅片33的尺寸再大散热效果增加也不会很明显。翅片33厚度对于散热是极为有利的,但如果厚度过大的话,会增大热量的侧向辐射,从而使翅片板3的板温升高,违背了对流式翅片的设计初衷,所以要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验确定一个合理的厚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翅片33的下底长度为80-150mm,高度为8-10mm,厚度为0.8-1.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翅片33的下底长度为116mm,高度为9mm,厚度为1mm。本专利技术中的翅片板材料应该选择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材料,一般来说可以是铜或纯铝。考虑到成本要求,以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翅片式电热管,包括电热管(1)和翅片扩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扩展板(2)由多组相同翅片板(3)组合而成,其一端紧密包裹所述电热管(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生赵本礼支予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