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及电动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03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及电动助力车。该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包括轮毂轴、驱动电机、减速器和壳体,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沿轮毂轴的轴向相邻地容纳在壳体中,减速器包括波发生器、柔轮、第一刚轮和第二刚轮,第一刚轮固定于轮毂轴,第二刚轮连接于柔轮与壳体之间以将驱动扭矩从柔轮传递到壳体,柔轮和波发生器沿轮毂轴的径向设置在第一刚轮和第二刚轮的内侧,并且沿轮毂轴的轴向布置在第一刚轮和第二刚轮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减速比大、可靠性大大改善。可靠性大大改善。可靠性大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及电动助力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车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机驱动总成以及包括该轮毂电机驱动总成的电动助力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现在已经成为交通出行领域中颇具有前瞻性的领域,例如,区别于传统摩托车,电动助力车采用电驱动和人工踩踏相结合的混合动力。其中使用最多的电驱动技术就是轮毂电机技术(又称为车轮内装电机技术)。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动力装置、传动装置都组装在车轮的轮毂内,从而简化电动车辆的机械结构。
[0003]目前,轮毂电机驱动总成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采用没有减速器的直驱方式,即通过电机直接驱动车轮;第二种方案则是采用减速器的驱动方式,即将驱动电机的扭矩在经过减速器增大之后传递给车轮。对于第一种直驱方式,如果需要较大的扭矩输出,则通常要求电机的体积足够大,这在要求轻薄短小的电动助力车领域,市场无法接受,因此这种电机很难实成为市场主流。对于第二种采用减速器的驱动方式,由于减速器大都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受空间和结构限制,减速比大约在4

12:1之间,输出扭矩较小,其应用受限,所以在电动助力车领域,传统的采用行星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被减速比更大、输出力矩更大但成本也更高的中置电机所代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新型减速器的电机驱动系统,其能够克服传统轮毂电机的减速比小、输出扭矩小等缺点,使它在具备比中置电机更大的减速比(≥50)和输出力矩的同时,体积更小且重量更轻。<br/>[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包括;轮毂轴、驱动电机、减速器和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沿所述轮毂轴的轴向相邻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彼此抗扭矩地连接,其中,所述减速器包括波发生器、柔轮、第一刚轮和第二刚轮,所述第一刚轮固定于所述轮毂轴,所述第二刚轮连接于所述柔轮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将驱动扭矩从所述柔轮传递到所述壳体,所述柔轮和所述波发生器沿所述轮毂轴的径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刚轮和所述第二刚轮的内侧,并且沿所述轮毂轴的轴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刚轮和所述第二刚轮之间。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柔轮沿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套设在所述波发生器的外侧并且被所述波发生器所支承,所述波发生器沿所述轮毂轴的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刚轮和所述第二刚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刚轮具有沿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沿所述轮毂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面向所述第二刚轮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柔轮和所述波发生器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柔轮相啮合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刚轮具有沿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延伸的本体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沿所述轮毂轴的轴向依次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本体部的面向所述第一刚轮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柔轮和所述波发生器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柔轮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相啮合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轮毂电机驱动总成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刚轮上并且抵靠于所述第一刚轮,以限制所述第一刚轮和所述第二刚轮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转子以及抗扭矩地连接于所述转子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刚轮、所述第二刚轮和所述输出轴共同界定出封闭的减速器腔。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刚轮与所述第二刚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刚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并且所述第二刚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轮毂电机驱动总成还包括单向离合器,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波发生器之间以切断或实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之间的抗扭矩连接,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径向内侧和/或外侧设有滚针轴承。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转子与所述轮毂轴共同界定出封闭的电机腔,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减速器腔各自流体地密封,所述转子经由第三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轴承为带密封轴承。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轮毂电机驱动总成还包括油脂注入机构,其通道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刚轮以向所述减速器提供润滑油脂。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车,其包括如上所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轮毂驱动总成。
[0016]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借助于两个刚轮的配置,可以在将柔轮的驱动扭矩传递给壳体的同时实现柔轮的轴向定位以及径向定位,由此可以减少减速器的占用空间,使轮毂电机驱动总成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通过在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波发生器之间的单向离合器中设置滚针轴承,可以减少驱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的径向力干扰,从而可以改善驱动电机与减速器的同轴度,进而提高减速器的传动效率以及工作可靠性。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通过由两个刚轮以及转子的输出轴形成一个封闭的减速器腔,可以更加高效率地对减速器进行润滑,从而可以改进减速器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提高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速器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进行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容易理解的是,术语“抗扭矩地连接”,是指两个部件之间可以传递扭矩,并且实现抗扭矩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过盈配合以及螺栓连接等等。
[0024]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电机驱动总成(100),包括;轮毂轴(10)、驱动电机(30)、减速器(40)和壳体(6),所述驱动电机(30)和所述减速器(40)沿所述轮毂轴(10)的轴向相邻地容纳在所述壳体(6)中并且彼此抗扭矩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40)包括波发生器(17)、柔轮(16)、第一刚轮(22)和第二刚轮(15),所述第一刚轮(22)固定于所述轮毂轴(10),所述第二刚轮(15)连接于所述柔轮(16)与所述壳体(6)之间以将驱动扭矩从所述柔轮(16)传递到所述壳体(6),所述柔轮(16)和所述波发生器(17)沿所述轮毂轴(10)的径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刚轮(22)和所述第二刚轮(15)的内侧,并且沿所述轮毂轴(10)的轴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刚轮(22)和所述第二刚轮(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100),其中,所述柔轮(16)沿所述轮毂轴(10)的径向套设在所述波发生器(17)的外侧并且被所述波发生器(17)所支承,所述波发生器(17)沿所述轮毂轴(10)的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刚轮(22)和所述第二刚轮(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100),其中,所述第一刚轮(22)具有沿所述轮毂轴(10)的径向延伸的安装部(221)以及自所述安装部(221)沿所述轮毂轴(10)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22),所述安装部(221)的面向所述第二刚轮(15)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柔轮(16)和所述波发生器(17)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连接部(222)与所述柔轮(16)相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总成(100),其中,所述第二刚轮(15)具有沿所述轮毂轴(10)的径向延伸的本体部(151)以及自所述本体部(151)沿所述轮毂轴(10)的轴向依次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52)和第三连接部(153),所述本体部(151)的面向所述第一刚轮(22)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柔轮(16)和所述波发生器(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之余武冬平全婷何艳桦吴少雄徐志力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