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98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包括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且可带动床垫架旋转的旋转加强环和设于旋转加强环轴线处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的顶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加强环的顶面刚性连接,所述支承装置通过驱动机构的控制带动旋转加强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无需人工配合操作,床垫架转动简单方便,轻松省力,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特点。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特点。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旋转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护理床可在躺式状态和坐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对于起卧不便之人士尤为方便,可大幅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US5497518A公开了一种旋转床,以使得旋转式床中的固定床框架不干扰对躺在床上的身体残障者的护理。在放置于地板上的固定床框架上设置有可绕铅垂轴旋转的旋转床框架,在该固定床框架的前侧安装有前筛,可移动垫支撑构件在该旋转床框架上设有可折回地设置的垫子,该垫子分为靠背部的容纳部,腰部的容纳部和腿的容纳部。通过适当的驱动使旋转床框架旋转,同时,使背部容纳部在旋转之前直立。此外,床架的前侧部分至少具有允许跨步的横向宽度。
[0003]上述旋转床在转动时需配以人工操作,存在转动不便,护理人员仍有较大工作强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需人工操作配合控制床的转动,转动不便,且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包括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且可带动床垫架旋转的旋转加强环和设于旋转加强环轴线处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的顶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加强环的顶面刚性连接,所述支承装置通过驱动机构的控制带动旋转加强环转动;上述旋转加强环的设置,以便于对整个床垫架进行支撑,使得旋转加强环可被驱动机构控制,并通过支承装置和横梁的支撑,实现绕轴线转动,从而可带动整个床架实现旋转,支承装置可加强旋转加强环轴线处的结构强度,加强承压能力,同时无需护理人员操作配合转动护理床,转动简单方便,省力且稳定可靠,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0006]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加强环的下方设有由若干根相互围合形成闭环的U型固定管,各个所述U型固定管的凹陷处均设有若干牛眼轮,各个所述牛眼轮的顶端均与旋转加强环的底面抵接;上述U型固定管的设置,以便于对旋转加强环支撑,且与床架焊接形成整体,加强旋转支撑架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旋转加强环可通过各个牛眼轮的支撑,在旋转支撑架上的凹陷处,实现平稳且顺畅的旋转,从而保证了床架旋转时的稳定性。
[0007]作为优选,相对两个所述U型固定管之间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承装置包括设于支撑梁上的旋转固定轴和设于旋转固定轴周向外侧且与横梁连接的轴承固定筒,所述轴承固定筒的上端内缘处和下端内缘处分别设有套设于旋转固定轴外壁上的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上述旋转固定轴和轴承固定筒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连接,使得轴承固定筒可在旋转固定轴上以旋转固定轴为轴心实现转动,从而可以通过横梁带动旋转加强环转动,结构稳定可靠,加强了旋转时对床垫架的支撑强度,且床垫架旋转时更加的
稳定可靠。
[0008]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固定轴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覆盖于第一旋转轴承上方的限位板,所述旋转固定轴的下端设有位于第二旋转轴承下方的环形限位部;上述限位板和环形限位部的设置,可以分别对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进行保护限位,起到对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的定位作用,同时起到对第一旋转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承的防尘作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U型固定管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根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端部设有气缸固定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气缸固定管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固定筒连接;上述电动推杆的设置,使得支承装置和旋转加强环的转动可通过电动推杆的驱动实现,使得支承装置可通过旋转加强环带动床垫架自动旋转,无需人工操作的参与,使得床垫家的旋转更加的省力,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固定筒的侧壁上设有三角状的限位固定片,所述限位固定片的其中一角与轴承固定筒的侧壁连接,所述限位固定片的另外两角上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气缸固定管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固定片上的其中一个连接孔连接;上述限位固定片的设置,使得电动推杆与其中一个连接孔连接时,电动推杆可驱动支承装置和旋转加强环朝一个方向偏移一定角度,起到对床架旋转角度的控制作用,保证床架可旋转正确的角度,使得患者可准确的被旋转至正确的位置,避免床架旋转过度或旋转不到位而导致患者无法顺利的下床,而影响患者下床的舒适性,而两个连接孔的设置,使得电动推杆通过与不同连接孔的连接,实现对床架偏转方向的调节,以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调节床架的旋转方向,增加适应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两侧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凸部,所述轴承固定筒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横梁顶面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边缘处分别与横梁两侧的限位凸部抵接;上述限位凸部和固定板的抵接配合,使得支承装置上的轴承固定筒被电动推杆驱动发生旋转时,轴承固定筒可通过固定板与限位凸部的配合,带动横梁以支承装置为轴心转动,从而可以通过横梁带动旋转加强环转动,实现了支承装置和旋转加强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的维护更换,且装配更加方便,同时结构稳定可靠。
[0012]因此,本技术具有无需人工配合操作,床垫架转动简单方便,轻松省力,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的支承装置与电动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的支承装置和支撑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包括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且可带动床垫架旋转的旋转加强环1和设于旋转加强环1轴线处的支承装置2,支承装置2的顶端设有横梁3,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加强环1的顶面刚性连接,支承装置通过驱动机构4的控制带动
旋转加强环1转动,旋转加强环1的下方设有由若干根相互围合形成闭环的U型固定管5,各个U型固定管5的凹陷处均设有若干牛眼轮51,各个牛眼轮51的顶端均与旋转加强环1的底面抵接。
[0018]如图1

2所示,U型固定管5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根延伸管53,延伸管53的端部设有气缸固定管54,驱动机构4包括一端与气缸固定管54连接的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另一端与轴承固定筒22连接,轴承固定筒22的侧壁上设有三角状的限位固定片42,限位固定片42的其中一角与轴承固定筒22的侧壁连接,限位固定片42的另外两角上分别设有连接孔421,电动推杆41的一端与气缸固定管54转动连接,电动推杆4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限位固定片42上的其中一个连接孔421连接。
[0019]上述电动推杆和牛眼轮均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需要转动床垫架时,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推动限位固定片,限位固定片带动支承装置朝着转动,支承装置通过横梁带动旋转加强环绕轴线旋转,旋转加强环在各个牛眼轮的支撑下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且可带动床垫架旋转的旋转加强环(1)和设于旋转加强环(1)轴线处的支承装置(2),所述支承装置(2)的顶端设有横梁(3),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加强环(1)的顶面刚性连接,所述支承装置通过驱动机构(4)的控制带动旋转加强环(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加强环(1)的下方设有由若干根相互围合形成闭环的U型固定管(5),各个所述U型固定管(5)的凹陷处均设有若干牛眼轮(51),各个所述牛眼轮(51)的顶端均与旋转加强环(1)的底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两个所述U型固定管(5)之间设有支撑梁(52),所述支承装置(2)包括设于支撑梁(52)上的旋转固定轴(21)和设于旋转固定轴(21)周向外侧且与横梁(3)连接的轴承固定筒(22),所述轴承固定筒(22)的上端内缘处和下端内缘处分别设有套设于旋转固定轴(21)外壁上的第一旋转轴承(23)和第二旋转轴承(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床床垫架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轴(21)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覆盖于第一旋转轴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跃赵阳宇朱旭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