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BCR-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试剂盒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32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B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试剂盒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相应的试剂盒,以及在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因检测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初诊时多为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如不及时干预治疗,经数月或数年可发展到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blastic crisis,BC),导致骨髓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浸润并增殖或伴发髓外浸润,使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很难被有效治愈。其分子机制是9号染色体上的ABL原癌基因与22号染色体片段上的断裂点簇集区域(BCR)相互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1染色体)所产生的BCR

ABL1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可编码具有异常增高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P210蛋白,激活包括RAS、MAPK、PI3K/AKT,STAT5等多条下游信号通路,导致恶性CML细胞的无限持续增殖并不断积累,使CML最终进入BC期,成为难治性白血病。
[000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能靶向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最终使患者获得长期深度分子缓解(BCR

ABL1融合基因水平降低至阴性),有效长期缓解患者症状,极大改善患者预后。伊马替尼(imatinib,IM)作为首个被批准于用于治疗CML的TKI药物,可将CML患者10年总生存率从小于20%提高到92%。第二代TKIs,如达沙替尼(dasitainib)、尼洛替尼(niluotinib)、博舒替尼(bosutinib)等可使疾病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水平缓解。但随着TKI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耐药性问题也逐步突显。TKIs耐药机制复杂多样,其中,BCR

ABL1在激酶结构域出现的点突变,是继发性耐药的最常见原因,占伊马替尼耐药的30~70%。其主要机制是BCR

ABL1的耐药突变可影响激酶构象的稳定性,使其由非活性构象向活性构象转化,从而阻碍靶向药物与激酶靶位点的有效结合,导致TKIs耐药,影响治疗效果。
[0004]目前已经发现的突变类型一共有几十种,其中临床应用中最受关注的是T315I突变,一方面是因为它比其它突变类型具有更大的耐药性和预后风险,能破坏一代和二代的多种TKIs的治疗效果,被称为“gatekeeper residue”;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区域的GC含量过高,难以设计引物分析,且存在临近位点突变(如T315A等),会干扰T315I突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0005]目前,在临床实验室检测BCR

ABL1耐药突变的分析技术中,已经有多种技术报道。其中,桑格测序(Sanger Sequencing,SS)是应用最广泛的金标准,其主要流程是对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抽提RNA、逆转到cDNA后,采用巢式PCR扩增,第一轮扩增包含ABL激酶区的BCR

ABL融合基因,第二轮扩增第一轮产物中的ABL激酶区,然后进行桑格测序。但是,桑格测序的主要问题为敏感性低:灵敏度为15%~20%,对突变频率低于15%的样品无法准确检测,因而容易造成漏检,将微量耐药突变的样本会被认为是阴性而无法检出,产生隐匿性突变。
[0006]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通过设计3

端特异性识别突变碱基的引物,可阻碍正常位点扩增而降低其干扰,实现突变位点的有效扩增和特异性检测。其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技术普及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医院广泛开展应用和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但是,ARMS技术由于灵敏度不够无法满足检测需求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0007]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在桑格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也采用巢式PCR方式,对第二轮PCR产物构建测序文库,锚定桥接,单碱基延伸测序和数据分析,通过增加测序深度,反复多次扫描可提高突变检测的灵敏度,其灵敏度可达1%~2%,可揭示复杂的突变信息。但是,二代测序的主要问题是建库技术复杂、成本很高、测序数据处理时间较长(需1

2周),难以在临床大规模应用。
[0008]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是将样品分配为成千上万个微滴,实现对样品中待测组分的高灵敏检测和绝对定量的技术。主要流程是通过对ABL激酶区的进行PCR扩增后,PCR产物直接进行数字定量PCR检测。目前对BCR

ABL1耐药突变检测的dPCR技术中,已有的报道是利用Fluidigm的BioMark微流控芯片系统,通过高成本的微刻蚀技术构建39,960个反应微腔,将样品分配后,根据泊松分布,实现每个微腔中单分子PCR扩增和绝对定量。但Fluidigm的BioMark平台的成本很高,难以普及应用。相比于BioMark微流控dPCR系统,Bio

Rad的半自动和全自动的QX200微滴式数字PCR(ddPCR)系统通过在油水界面自动生成液滴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分析的成本。而且,ddPCR一般是通过设计不同的Taqman

MGB探针以区分突变位点与正常位点,目前无法解决BCR

ABL1耐药的组合突变相互干扰的问题,在对特定突变如T315I的分析中也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探针,相应的试剂盒,以及在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10]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的3

端的第3和/或第4个碱基引入对应的错配碱基,所述引物的3

端的第2个碱基引入脱碱基位点,所述引物的3

端的末端碱基是经过锁核酸修饰的。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探针,其具有SEQ IDNo.5、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引物的3

端的第3和/或第4个碱基引入对应的错配碱基,所述引物的3

端的第2个碱基引入脱碱基位点,所述引物的3

端的末端碱基是经过锁核酸修饰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引物具有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中至少任一者所示的序列,优选为SEQ ID No.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引物具有SEQ ID No.7所示的序列。4.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的序列。5.一种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引物对,以及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用于检测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探针。6.一种非诊断目的的BCR

ABL1基因T315I突变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炯刘胜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