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8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散热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转子、空心转轴以及两个导油板,所述导油板分别与转子侧面和空心转轴圆周面紧密贴合,导油板上贯穿设置有出油孔,靠近转子一侧设置有连接导油板内环的导油槽,所述转子上设置有冷却孔,冷却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的导油槽和出油孔对应,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连通导油槽的进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冷却油通过空心转轴的进油孔进入到导油板的导油槽内,并沿转子的冷却孔单方向移动至另一侧的导油板的出油孔喷至电机内部,可有效对电机的转子永磁体附近区域进行散热,降低永磁体失磁风险,在对转子内部进行散热之后直接通过出油孔喷至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端部,实现热点直接冷却。却。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散热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辆对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机的散热面临很大的挑战,温度过高会降低绝缘寿命,影响永磁体性能甚至发生退磁。目前电机内部散热以及实现通过空心转轴提供冷却油至电机内部进行散热,但是其如何合理的对转子永磁体部分以及定子绕组部分进行精准优先散热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转子和定子精准优先散热的电机散热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转子、与转子配合的空心转轴以及设置在转子两端面的两个导油板,所述导油板分别与转子侧面和空心转轴圆周面紧密贴合,导油板上贯穿设置有出油孔,靠近转子一侧设置有连接导油板内环的导油槽,所述转子上贯穿两端面设置有冷却孔,冷却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的导油槽和出油孔对应,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连通导油槽的进油孔。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孔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冷却孔同一侧的导油槽和出油孔交错设置。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孔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八个,导油板上导油槽和出油孔各设置有四个,且导油槽和出油孔呈环形阵列交替设置。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靠近空心转轴一侧设置有集油槽,集油槽用于连通进油孔和多个导油槽。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背离空心转轴一侧折弯设置有导向斜边,冷却油从出油孔喷出口沿导向斜边喷向定子。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靠近空心转轴一侧设置有与空心转轴配合的安装环。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两端面位于导油板之外位置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平衡孔,平衡孔内根据需要设置有平衡块。
[001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机壳和端盖,所述空心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一与端盖和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端盖轴线位置设置有伸入空心转轴内的导油管,导油管与空心转轴内壁通过轴承二连接,空心转轴轴电压通过轴承二、导油管和端盖接地。
[0012]还包括机壳和端盖,所述端盖轴线位置设置有伸入空心转轴内的导油管,端盖上还设置有连通导油管的进油口,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001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机壳和端盖,所述机壳上环绕设置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其中一段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冷却油通过空心转轴的进油孔进入到导油板的导油
槽内,并沿转子的冷却孔单方向移动至另一侧的导油板的出油孔喷至电机内部,可有效对电机的转子永磁体附近区域进行散热,降低永磁体失磁风险,在对转子内部进行散热之后直接通过出油孔喷至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端部,实现热点直接冷却,提高绕组散热效率,最终提高电机寿命和可靠性,另外在对定子绕组散热之后还可对电机轴承一进行冷却散热,极大的确保了电机内部的冷却效果,其中,同一个冷却孔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的导油槽和出油孔对应,即同一个冷却孔内冷却油的流向一致,有效提高流动效率和速度,另外导油板同时与转子和空心转轴紧密贴合,一定程度上对转子进行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A

A向剖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B

B向剖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C

C向剖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D

D向剖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板的主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板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板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子的主视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B

B向剖视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空心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在图中,1

定子;2

平衡块;3

轴承一;4

轴承二;5

导油管;51

出油眼孔;52

安装台阶;53

螺纹部;54

导向台阶;6

端盖;61

进油口;7

导油板;71

集油槽;72

导油槽;73

出油孔;74

导向斜边;75

安装环;8

空心转轴;81

进油孔;9

转子;91

冷却孔;92

平衡孔;93

永磁体;94

灌封胶;95

永磁体放置槽;10

机壳;101

出油口;102

进水口;103

出水口;104

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1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转子9、与转子9配合的空心转轴8以及设置在转子9两端面的两个导油板7,所述导油板7分别与转子9侧面和空心转轴8圆周面紧密贴合,导油板7上贯穿设置有出油孔73,导油板7靠近转子9一侧设置有连接导油板7内环的导油槽72,所述转子9上贯穿两端面设置有冷却孔91,如图9所示,冷却孔91设置在用于安装永磁体93的永磁体放置槽95附近,永磁体93通过灌封胶94固定设置在永磁体放置槽内,冷却孔91内流通冷却介质以对永磁体93进行有效散热,冷却孔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7的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对应,所述空心转轴8上设置有连通导油槽72的进油孔81。
[0028]本专利技术冷却油通过空心转轴8的进油孔81进入到导油板7的导油槽72内,并沿转子9的冷却孔91单方向移动至另一侧的导油板7的出油孔73喷至电机内部,可有效对电机的转子9永磁体93附近区域进行散热,降低永磁体93失磁风险,在对转子9内部进行散热之后直接通过出油孔73喷至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端部,实现热点直接冷却,提高绕组散热效率,最终提高电机寿命和可靠性,另外在对定子绕组散热之后还可对电机轴承一3进行冷却散热,
极大的确保了电机内部的冷却效果,其中,同一个冷却孔91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7的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对应,即同一个冷却孔91内冷却油的流向一致,有效提高流动效率和速度,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另外导油板7同时与转子9和空心转轴8紧密贴合,一定程度上对转子9进行限位作用。
[0029]所述冷却孔91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冷却孔91同一侧的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交错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冷却孔91,且使多组冷却孔91内的冷却油流向相反,使转子9两侧均有冷却油从导油板7的出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转子(9)、与转子(9)配合的空心转轴(8)以及设置在转子(9)两端面的两个导油板(7),所述导油板(7)分别与转子(9)侧面和空心转轴(8)圆周面紧密贴合,导油板(7)上贯穿设置有出油孔(73),靠近转子(9)一侧设置连接导油板(7)内环的导油槽(72),所述转子(9)上贯穿两端面设置有冷却孔(91),冷却孔(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油板(7)的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对应,所述空心转轴(8)上设置有连通导油槽(72)的进油孔(8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孔(91)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冷却孔(91)同一侧的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交错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孔(91)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八个,导油板(7)上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各设置有四个,且导油槽(72)和出油孔(73)呈环形阵列交替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板(7)靠近空心转轴(8)一侧设置有集油槽(71),集油槽(71)用于连通进油孔(81)和多个导油槽(7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板(7)背离空心转轴(8)一侧折弯设置有导向斜边(74),冷却油从出油孔(73)喷出口沿导向斜边(74)喷向定子(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煜林井睿康吕凌马斌陶松洋胡建运何海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车浩夫尔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