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56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器具有多个背光区块,且在一显示周期中的不同时间区间分别点亮该背光区块,该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设定在相邻两显示周期的不同时间区间点亮同一背光区块,以延长该背光区块的平均连续点亮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式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光电相关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电子装置的数字化趋势,扩大 了显示器的技术层次以及应用范围,使得常见的显示器种类从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器,又增加了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 器以及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等离子显示器等等。其中由于这些液晶显示器相 较其它显示器在显示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能够轻易地达到高画质、体积 小、重量轻、驱动电压低以及消耗功率低等优点,更加地适用于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 机、电视等消费性通讯及电子产品上,因此,液晶显示器有逐渐取代阴极射线 管显示器而成为显示器主流的趋势。图l绘示了一般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100,包含用以显示画面的一 画素数组102以及背光模块108。目前为了改善动态画面的质量,常会使用扫 描式背光(scan backlight)控制模式来显示画面。其中,整个画素数组102 会被区分为如图所示的多个显示区块,即显示区块102a-102d,相对地,整个 背光模块108也会被区分为与显示区块相对应的多个背光区块,即背光区块 108a-108d。其中,显示区块102a-102d分别为栅极驱动电路群106a-106d所 驱动,并且为数据驱动电路104所充电,而背光区块108a-108d的开启与关闭 则分别为背光驱动电路群llOa-llOd所控制。数据驱动电路104、栅极驱动电路群106a-106d以及背光驱动电路群 110a-110d都为一控制电路112所控制。在扫描式背光控制模式下,控制电路 112会依序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06a-106d的驱动以及数据驱动电路104所提供 的信号,对显示区块102a-102d进行充电。在依序充电显示区块102a-102d 的同时,控制电路112也会通过背光驱动电路群110a-110d依序激活对应于显示区块102a-102d的背光区块108a-108d,以显示一完整的影像画面。但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的反应速度会较为缓慢,故在充电显示区 块时,通常须经过一段液晶充电时间才能将显示区块充电至所需要的准位,而 若在此液晶充电时间当中将相对应于该显示区块的背光区块开启的话变化显 示出不正确的影像画面,故一般都会待该显示区块被充电至所需的准位后,才 开启其相对应的背光区块。依据这样的原则,在图2当中绘示出了在连续显示影像画面时,各个背光 区块的激活与关闭状态。其中可看出,在时钟周期l-4之间会依序充电显示区 块102a-102d—次,故时钟周期l-4可被视为一个画面周期,同样地,时钟周 期5-8及时钟周期9-12也都为一个画面周期。假设显示区块的液晶充电时间 为两个时钟周期,则在时钟周期l充电显示区块102a的同时,相对应的背光 区块108a会开始等待,直到时钟周期3才会被点亮,以显示部分的第一画面, 直到时钟周期5时因为显示区块102a会再度被充电,背光区块108a也重新进 入等待状态直到时钟周期7才会被点亮。同理,对应于显示区块102b的背光 区块108b会在时钟周期4及5当中被点亮,对应于显示区块102c背光区块 108c会在时钟周期5及6当中被点亮,以及对应于显示区块102d的背光区块 108d会在时钟周期6及7当中被点亮。依据这样的显示原理可以看出,背光区块108a-108d每一个实际点亮的时 间都只有一个画面周期的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时间处于等待状态。也就是说, 利用这种显示方法所显示出来的画面在亮度上会有一半的损失。一般可利用增加背光模块的亮度来改善此一情况,但如此不仅会较为耗费 电能并减少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所能增加的亮度也有限,在实用性上较为不 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 显示装置中,用以增加显示画面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中该显示器 具有多个背光区块,且在一显示周期中的不同时间区间分别点亮该背光区块, 该的特征在于,通过设定在相邻两显示周期的不同时间区间点亮同一背光区块,以延长该背光区块的平均连续点亮时间。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前一画面显示完毕之后,便动态调整这些显示区块在后一画面当中的充电顺序,使背光区块的开启顺序也能够跟着显示区块的充电顺序作改变,因此能够提高背光模块整体的使用效率以及影像画面的亮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一显示装置中的一显示系统架构图2为应用现有充电方式充电各个显示区块所产生的背光区块状态图; 图3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动态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利的方法充电各个显示区块所产生的背光区 块状态图5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动态调整系统的架构图。其中,附图标记 100:显示系统架构102a-102d:显示区块 106a-106d:栅极驱动电路群 108a-108d:背光区块112:控制电路 502:顺序产生模块 506:栅极驱动控制模块 102:画素数组 104:数据驱动电路 108:背光模块110a-110d:背光驱动电路群300:步骤流程步骤302:依据一前充电顺序充电各个显示区块 步骤304:依据一后充电顺序充电各个显示区块 500:动态调整系统架构504:数据充电控制模块 508:背光驱动控制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由于实行于一般显示装置中的扫描式背光(scan backlight)控制模式仅 会依据固定的充电顺序对画素数组中的多个显示区块进行充电,连带背光模块 中的多个背光区块也会依据相同的顺序被开启,因而降低了背光模块的使用效 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概念便是在前一画面显示完毕之后,便动态调整这些 显示区块在后一画面当中的充电顺序,使背光区块的开启顺序也能够跟着显示 区块的充电顺序作改变,借以提高背光模块整体的使用效率以及影像画面的亮 度。图3绘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流程300。首先在步骤302 中,会在一前画面的显示周期中,依据一前充电顺序充电该显示区块,以显示 出该前画面。接着在步骤304中,会在接续在该前画面的一后画面的显示周期 中,依据一后充电顺序充电该显示区块,以显示出该后画面。在本实施例中, 在前画面的显示周期中最后被充电的显示区块,在后画面的显示周期中会被调 整为最先被充电,且该显示区块的其余显示区块,在该后画面的显示周期中被 充电的顺位为在该前画面的显示周期中被充电的顺位向后增加一个顺位。将图3所示的步骤流程300施行在图1所示的显示架构100上时,各个背 光区块的激活状态系如图4所示。其中可看出在时钟周期1-4之间的画面周期 中, 一样是依据显示区块102a-102d的顺序对这些显示区块充电。但在接下来 的时钟周期5-8之间的画面周期中,原本在时钟周期l-4之间最后一个充电(即 在时钟周期4充电)的显示区块102d,在时钟周期5-8之间会被调整为第一个 充电(即在时钟周期5充电),而在时钟周期1-4中分别第一个、第二个、及第 三个充电的(即分别在时钟周期1、 2及3充电)显示区块102a、 102b及102c 在时钟周期5-8之间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器具有多个背光区块,且在一显示周期中的不同时间区间分别点亮该背光区块,该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设定在相邻两显示周期的不同时间区间点亮同一背光区块,以延长该背光区块的平均连续点亮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铭黄裕培梁胜尧白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