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和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453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和接触器。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驱动轴,穿过动端子且能相对于动端子移动;弹簧,套装在驱动轴上,用于将动端子浮动地支撑在驱动轴上;和限位件,安装到驱动轴的端部上,用于防止动端子与驱动轴脱离。动端子能够相对于驱动轴在与驱动轴的轴线不垂直的第一姿态和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第二姿态之间运动;当动端子处于与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动端子在弹簧的顶推下抵靠在限位件上且处于第一姿态;在动端子与静端子接触的过程中,动端子在静端子的顶推下从第一姿态逐渐运动至第二姿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动端子和静端子之间的相对运动撕开动端子和静端子之间的熔焊点,提高了接触器的抗熔焊能力。接触器的抗熔焊能力。接触器的抗熔焊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和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动端子组件以及包括该接触器动端子组件的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器通常包括一对静端子、一个动端子、驱动轴、弹簧和卡环。驱动轴穿过动端子且能够相对于动端子轴向移动。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驱动轴上的定位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动端子的底面上。卡环卡持在驱动轴的端部上,用于防止动端子与驱动轴脱离。动端子适于在与一对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一对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当动端子处于断开位置时,动端子在弹簧的顶推下抵靠在卡环上。当动端子处于闭合位置时,动端子在一对静端子的顶推下压缩弹簧,以与一对静端子可靠电接触。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动端子和静端子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动端子始终处于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姿态,即动端子的接触面始终处于与静端子的底面平行的状态。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从动端子与静端子刚接触到驱动轴完成超行程的过程中,动端子和静端子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如果动端子和静端子之间出现熔焊,动端子和静端子就难以分离,从而降低了接触器载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动端子组件。该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驱动轴,穿过所述动端子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动端子移动;弹簧,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用于将所述动端子浮动地支撑在所述驱动轴上;和限位件,安装到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上,用于防止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驱动轴脱离。所述动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轴在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不垂直的第一姿态和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第二姿态之间运动;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端子在所述弹簧的顶推下抵靠在所述限位件上且处于所述第一姿态;在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接触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在所述静端子的顶推下从所述第一姿态逐渐运动至所述第二姿态。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端子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具有适于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电接触的接触面;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接触面倾斜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接触面平行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以贴靠在所述静端子的底面上。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动端子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不垂直;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动端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的宽度方向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垂直;当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面相对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角度θ大于零度且小于15度。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刚接触的初始接触位置时,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之间的接触力为零且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面相对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之间的接触力大于零且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面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平行并贴靠在所述静端子的底面上。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端子从所述初始接触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面从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的倾斜状态逐渐运动至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平行的平行状态;在所述动端子从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初始接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面从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平行的平行状态逐渐运动至与所述静端子的底面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的倾斜状态。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端子的顶面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动端子的两端之间且处于所述动端子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凸起抵靠在所述限位件的底面上,使得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径向凸起的定位台阶,所述弹簧被轴向压缩在所述动端子和所述定位台阶之间。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接触器动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垫圈,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支撑在所述定位台阶上,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动端子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垫圈的顶面上。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卡环,卡持在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上的卡槽中;和限位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上并抵靠在所述卡环的底面上。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端子在所述弹簧的顶推下抵靠在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上且处于所述第一姿态。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接触器动端子组件还包括:绝缘架,用于将所述动端子和所述驱动轴电隔离开,所述动端子被固定到所述绝缘架,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绝缘架和所述动端子。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端子和所述绝缘架以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动端子为嵌入件,所述绝缘架为注塑件。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架包括包裹在所述动端子上的主体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从所述绝缘架中外露出以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在所述绝缘架的主体部的顶面或所述限位件的底面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处于所述动端子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凸起抵靠在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或所述绝缘架的主体部的顶面上,使得所述动端子处于所述第一姿态。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径向凸起的定位台阶,所述弹簧被轴向压缩在所述绝缘架的主体部和所述驱动轴的定位台阶之
间。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接触器动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垫圈,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支撑在所述定位台阶上;和第二垫圈,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被所述弹簧顶靠在所述绝缘架的主体部的底面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垫圈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垫圈的底面之间。
[00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卡持在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上的卡槽中。当所述动端子处于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绝缘架的主体部在所述弹簧的顶推下抵靠在所述卡环的底面上且处于所述第一姿态。
[00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架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端子(1);驱动轴(11),穿过所述动端子(1)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动端子(1)移动;弹簧(13),套装在所述驱动轴(11)上,用于将所述动端子(1)浮动地支撑在所述驱动轴(11)上;和限位件,安装到所述驱动轴(11)的端部上,用于防止所述动端子(1)与所述驱动轴(11)脱离,所述动端子(1)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轴(11)在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不垂直的第一姿态和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垂直的第二姿态之间运动,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与静端子(2)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端子(1)在所述弹簧(13)的顶推下抵靠在所述限位件上且处于所述第一姿态;在所述动端子(1)与所述静端子(2)接触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1)在所述静端子(2)的顶推下从所述第一姿态逐渐运动至所述第二姿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1)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具有适于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电接触的接触面(1a);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接触面(1a)倾斜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接触面(1a)平行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以贴靠在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垂直,所述动端子(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不垂直;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动端子(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1)的宽度方向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1)的轴线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垂直;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动端子(1)的接触面(1a)相对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θ大于零度且小于15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与所述静端子(2)刚接触的初始接触位置时,所述动端子(1)与所述静端子(2)之间的接触力为零且所述动端子(1)的接触面(1a)相对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与所述静端子(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动端子(1)与所述
静端子(2)之间的接触力大于零且所述动端子(1)的接触面(1a)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平行并贴靠在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端子(1)从所述初始接触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1)的接触面(1a)从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的倾斜状态逐渐运动至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平行的平行状态;在所述动端子(1)从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初始接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1)的接触面(1a)从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平行的平行状态逐渐运动至与所述静端子(2)的底面(2a)倾斜所述预定角度θ的倾斜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端子(1)的顶面上形成有凸起(1b),所述凸起(1b)位于所述动端子(1)的两端之间且处于所述动端子(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与所述静端子(2)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凸起(1b)抵靠在所述限位件的底面上,使得所述动端子(1)处于所述第一姿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径向凸起的定位台阶(112),所述弹簧(13)被轴向压缩在所述动端子(1)和所述定位台阶(112)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圈(12),套装在所述驱动轴(11)上并支撑在所述定位台阶(112)上,所述弹簧(13)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动端子(1)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垫圈(12)的顶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卡环(14),卡持在所述驱动轴(11)的端部上的卡槽(114)中;和限位板(15),安装在所述驱动轴(11)的端部上并抵靠在所述卡环(14)的底面上,当所述动端子(1)处于与所述静端子(2)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端子(1)在所述弹簧(13)的顶推下抵靠在所述限位板(1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